1. 周的各种古字体写法
一、“周”的古字体写法
1、甲骨文
①本字“周”:周,甲骨文字形像种满了庄稼的田园,表示e69da5e887aa7a686964616f31333431353965筑埂划界,圈地而种。
②合并字“周”: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一圈。周周(周,表示一圈)辵(辵,“走之底”,行走),造字本义:动词,环绕而行,走一圈。
2、金文
金文“周”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加“口”(围),强 调“圈种”的主题,(圈地而种)+(圈围),圈围庄稼的土埂田界。有的金文将写成,省去田里的庄稼。
3、篆文
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田”状写成“用”,以致面目全非。
4、隶书
隶书沿用篆书将字体方正化。
二、“周”的现代写法
1、草书
2、行书
3、楷书
扩展资料
“周”的基本释义
1、本义,名词:封地而建、划界而种的围墙。 本义只见于古文
2、名词:四围,外围。
示例:周边、周围、周缘、周遭
3、形容词:紧密的,无缺漏的,全部的。
示例:周,密也。——《说文》 (周是紧密的意思。)
4、副词:详尽地,彻底地;全面地,普遍地。
示例:周到、周至
5、本义,动词:环绕而行,回旋。 周旋 周游 周折 周转
示例:周天下。——《礼记 • 月令》 (周游天下)
6、名词:一个循环,一个轮回。
示例:周报、周刊、周会、周年、周岁、周期
7、量词:轮,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 (汉语汉字)
2. 楷书的郑字怎么写
郑字的楷书写法如下图:
拼音:zhèng
部首:阝
笔画:8
繁体:郑
五笔:UDBH
释义:
1.(形声。从邑,奠声。从邑,与地名、邦域有关。本义:周代诸侯国名,姬姓)。
2.同本义。
3.周西都畿内地。周宣王封季弟友(桓公)于此。在今陕西华县境。其后犬戎杀周幽王,桓公死之,其子武公与晋文侯定平王于东都,武公迁居东都畿内,都新郑,即春秋之郑国。战国时为韩所灭。
4.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国的民间音乐,后与所谓雅乐对举,指与雅乐相背的“淫邪之音”。又如:郑音(本指春秋时郑国的音乐,后多指俗乐)。
5.姓。
6.郑重;慎重。又如:郑重其事(对某件事持慎重、认真、严肃的态度。
扩展资料
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郑重 、郑草 、郑图 、郑圃 、后郑 、郑履 、郑生 、郑儛 、郑老 、许郑 、郑声 、郑花 、南郑 、郑服
1.郑重[zhèng zhòng]
严肃认真:~其事。~声明。话说得很~。
2.郑圃[zhèng pǔ]
古地名,郑之圃田,在今 河南省中牟县西南。相传为列子所居
3.后郑[hòu zhèng]
郑玄的别称。
4.郑儛[zhèng wǔ]
春秋战国时郑国的舞蹈。
5.郑老[zhèng lǎo]
指东汉郑玄。
3. 楷字毛笔宋字在田字格里怎么写
楷字毛笔“宋”字在田字格里写要按以下顺序写:
点、点、横撇/横钩、横、竖、撇、捺
宋:
1、拼音:sòng
2、笔划数:7
3、五笔:PSU
4、部首:宀
5、结构:上下结构
6、五行:金
7、笔顺:点、点、横撇/横钩、横、竖、撇、捺
8、释义: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一带;
中国朝代名:南~。~代。~词;
响度单位,一宋约相当于人耳刚能听到的声音响度的一千倍,等于1000毫宋;
姓。
4. 楷书毛笔字“虞”怎么写
虞
虞朝(约公元前36世纪-约前21世纪 ),又称黄帝王朝,中国历史上一个可能存在过数千年的王朝,在夏朝之前。启是虞朝的最后一位统治者 。《河北学刊》2002年第一期刊发王树民同志的学术论文《夏、商、周之前还有个虞朝》。“虞朝”即史书上说的“虞舜”,指的就是舜帝姚重华。姚重华字为有虞氏,氏族公社的一个部落。为什么名字叫“重华”?传说舜的眼睛是双瞳仁,故为“重”。“华”字可能为华夏族的华族之意。
5. 楷体字是什么样的
楷体字的样式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楷体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汉末、三国时期,汉字的书写逐渐变波、磔而为撇、捺、且有了侧(点)、掠(长撇)、“啄”(短撇)、提(直钩)等笔画,使结构上更趋严整。
在楷体字又分为大楷和小楷 1、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钟繇。
他原是一位杰出的隶书大师,所作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惟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仍存隶分的遗意,然已备尽楷法,实为正书之祖。
到了东晋王羲之,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 2、大楷。
一般情况下,人们把一寸以上、数寸以下见方的真书称为大楷。较此更大的真书大字被称为“榜书”、“擘窠书”。
根据历代书法家积累的经验,学习书法应先写大楷,作基本练习。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66306463掌握好大楷的点画、结构、布白,做到点画准确精到,结构疏密得当,则退而写小楷可做到结体宽绰开张,点画规矩清楚;进而学榜书则能结密无间而气魄宏阔,不致涣散无神。
扩展资料: 在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在传世的魏晋帖中,如钟繇的《宣示表》(左图)、《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可为代表作。楷书章法并不复杂,其主要形式有中堂、对联、条幅、横披、扇面等。
楷书的章法布置,字距与行距大多基本相等,但也有行距大于字距的;一律自右至左竖写,横披的少字数者也仍然是由右至左书写;现代的中文横写是自左至右,在特殊需要的情况下也可以用这种方法,但竖写是仍然以从右至左为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楷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