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晕和喝和散的拼音什么写
晕[yùn][yūn]
1. 晕 [yūn]
昏迷:~倒。~厥。
头脑不清。
2. 晕 [yùn]
太阳或月亮周围形成的光圈:日~。
光影色泽模糊的部分:霞~。墨~。
头发昏,有旋转的感觉:~眩。~车。眼~。
喝[hē][hè][yè]
1. 喝 [hē]
把液体饮料或流质食物咽下去:~水。~酒。~茶。~粥。
特指喝酒:~醉了。
2. 喝 [hè]
大声喊叫:~彩。~问。
3. 喝 [yè]
声音嘶哑、噎塞:“儿生,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嘶~湿下者夭”。
散[sàn][sǎn]
1. 散 [sàn]
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分~。解~。涣~。~落。~失。~逸。
分布,分给:~布。~发(fā)。天女~花。
排遣:~心。~闷(mèn)。
解雇:他干的不好,让那家饭店给~了。
2. 散 [sǎn]
没有约束,松开:松~。~漫。懒~。~曲。~记。~板。~文。披~头发。
分开的,分离的:~居。~乱。~座。~兵游勇。
零碎的:~碎。~装。~页。
中医称药末:~剂。丸~膏丹。
2. 晕车 的晕字怎么读
“晕车” 的“晕”,读音[yùn]。
晕,读音[ yùn ] 、[ yūn ] 。 释义: 1、晕[yùn]: (1)日月周围的光圈。
(2)环形花纹或波纹。 (3)指靶心。
(4)光影或色彩四周模糊的部分。 (5) 指色彩由中心向四周扩散开去。
(6)视觉模糊;昏眩。 (7)谓涂抹(颜色)。
(8)谓泛起淡红色。 (9)用以形容俊俏。
参见「晕庞儿」。 2、晕[yūn]:昏迷。
参见「晕厥」、「晕倒」。 组词: 1.晕[yùn]:晕眩、晕车、眼晕、光晕、日晕。
2.晕[yūn]:晕倒、晕厥。 造句: 晕[yùn]: (1)照明灯洒下桔色的光晕,整个商场显得典雅、素洁,仿佛步入长长的画廊。
(2)星星闪烁着淡淡的光晕,宛如河边摇曳着的水草,忽明忽暗,忽闪忽现。 (3)汽车在山路上不停地颠簸,很多乘客都因晕车而呕吐不止。
(4)我有点晕车,可以坐在靠窗户的座位上吗? (5)气象专家解释,日晕并不一定是下雨征兆,是否下雨,还要看是否具备其它天气条件。晕[yūn] (1)由于劳累过度,他晕倒在大堤上。
(2)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他晕倒了。 (3)母亲的去世使她悲痛欲绝,晕倒在地上。
(4)我只看见他一个人气喘吁吁的跑过来之后就晕倒了。 (5)你别以为他身体很好,医生说他外强中干,随时可能晕倒。
3. 晕的读音,是不是做动词的时候读四声.形容词读一声
[ yùn ]
1.太阳或月亮周围形成的光圈:日~。
2.光影色泽模糊的部分:霞~。墨~。
3.头发昏,有旋转的感觉:~眩。~车。眼~。
[ yūn ]
1.昏迷:~倒。~厥。
2.头脑不清。
详细释义
晕 [yùn]
〈名〉
(形声。从日,军声。本义:日月周围形成光圈)
同本义
日月周围的光圈
晕,日月气也。——《说文新附》
晕,卷也。气在外卷结之也,日月俱然。——《释名》
晕适背穴。——《汉书·天文志》
日月晕适,云风,此天之客气,其发见亦有大运。——《史记》
又如:月晕(月亮有光环);晕珥(晕和珥。泛指日、月旁的光晕);晕蚀(日月之晕与食)
环形花纹或波纹
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宋· 苏轼《答李端叔书》
又如:晕光(彩虹的光彩)
光影或色彩四周模糊部分。
如:晕状(形容四周光影、色泽模糊的情状);晕圈(发光体周围的模糊光圈)
光环 。围绕于**周围的有色环(乳晕),或围绕于水疱或脓疱周围的有色的环
另见 yūn
晕 [yūn]
〈动〉
昏倒
魏老儿上了一夹棍, 贾魏氏上了一拶子,两个人都晕绝过去。——《老残游记》
又如:晕绝(昏厥);头晕(头脑昏乱);晕昏(昏迷);晕迷(昏眩)
另见 yùn(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