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失孤》,把看后的感受写下来
《失孤》由刘德华.井柏然.倪景阳饰演的打拐题材的剧情!剧情中讲述的是由一张小孩子的照片.在他最可爱.需要母亲的时候却被拐卖了! 影片中的主人公刘德华
饰演的是一个农民.也是一个父亲.为了寻找他的孩子. 骑着一个摩托车.走遍了所有人流密集的城市.为了寻找他可爱的孩子而做出的努力!看着他穿着的衣服 脸上的疤痕
风吹过的痕迹.哎 可以想象他所做的努力!在路上经历了太多太多!一场小车祸.让他认识了被拐青年曾帅.两人一同走上了寻亲的路程!
人!无论多大的年龄.要有人相伴.人生才会是最好的结局!人.生活中也是一样!正是有了曾帅在寻亲路上的相伴.雷泽宽才会一点一点的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生活的色彩!雷泽宽在陪伴寻找二是的记忆时.脑海中的--铁索桥、竹林、妈妈的长辫子。每每曾帅想要放弃的时候,都是这位朴实的农民给了他希望,他们之间相互振作着。很好很好!故事的开头还有一位母亲.为了寻找自己的孩子
而做出的种种努力!这种感觉真的是太难受
心里真的不是滋味啊!每天在那发传单.顶着烈日.哪怕是下雨也是一样在那等着亲人!当我看到找到亲人的那一刻.我的心也跟着颤抖了一下.心里在想.虽然是影片在讲述.可咱们现实的生活中.社会上.是不是也有很多这样的人呢?我想肯定是有的!
雷泽宽到最后也没有找到他的孩子.或许陪伴他到最后的还是那摩托车吧! 可怜的老母亲啊
您怎么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啊?生命真可贵!是无价!或许.当你知道了你的孩子活在人世间的那一刻的时候.你的精神支撑已放松了你的心!
2. 续写电影失孤作文
今天下午去看了电影《失孤》,本来 以为是一部苦情戏,但是看下来,发 现的确是一部佳作,全剧没有过于泛 滥的感情催泪,在克制中完成了感情 的升华。
尤其是结尾处,雷泽宽的摩 托车在绿色的大地上行使,继续他的 寻子之旅,充满了对于生命残缺的不 妥协,使得该剧进入到了宗教和哲学 的境界。 作为一部描写拐卖儿童题材的影片, 其主人公主要有两个:作为被拐儿童 父亲的雷泽宽和被拐儿童的曾帅。
刘 德华扮演的雷泽宽为了自己的救赎, 15年来骑着摩托车不停地行走、询 问、探访、历经磨难,苦苦寻找儿子 的消息。而井柏然扮演的曾帅,则因 为特殊情况,没有身份证,所以必须 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才可以完成自己 社会人身份的建构。
在同行中,他们 渐渐产生了不是父子、胜似父子的依 恋。最后,曾帅找到了自己亲生父 母,而雷泽宽继续寻找自己的儿子。
在中国文化中,由于缺少宗教这个维 度,所以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具有 重要的意义。所以,一旦失去孩子, 父母的生命意义便大打折扣,而子女 拥有父母也才拥有根。
同时,从影片 中也不难看出,中国很多家庭希望有 男孩子,所以也使得拐卖儿童尤其是 男婴有着很大的市场。 作为一名曾经的准文艺青年,我这人 心思向来比较细腻,当然也和最近的 心境有关,所以我看这部影片时会结 合自己的心情做过度解读。
在看这部 影片时,我想到,其实我们生命中的 一个偶然往往会注定自己的人生轨 迹。在有的人看来很平常的幸福,对 于另一个人而言则是奢望。
但是,这 也许就是真实的人生吧?就像雷泽宽 的坚持,不是有无必要的问题,而是 为了完成自己的救赎,哪一天心安 了、甘心了,修行也就完成了。 就像我,一直以来总是在追寻一个连 自己都说不清楚的"梦",30几岁的人 了,对于很多事,还是有点不甘心, 可是在大多数人看来,自己也许有点 傻气吧?就像影片中的雷泽宽一样, 找到了亲生儿子又如何?15年的时光 没有了,永远无法享受自己相伴孩子 成长的乐趣。
可是,如果就此放弃, 他也不会甘心。但是,换个角度来 看,这15年来伴着希望的寻找,却也 是人生的一部分。
没有这15年,他不 会那么积极地帮着曾帅寻找父母。 其实,学问、爱情、人生也大都如 此。
当然,影片最后雷泽宽的顿悟来自佛 家的"缘"说。但是,我还是觉得基督 教应对人生苦难的态度更符合我的偏 好。
甘心领受苦难和残缺,勇敢地前 行。
3. 观失孤有感的作文300字
亲情,一个永恒的主题。正是这血浓于水的亲情,陪伴着我们走过每一个难忘的日子,谱写着我们多彩的人生。
透过那扇历史的窗户,我窥视,我看到了亲情,看到了那一幕幕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故事。
百余年前,雷雨交加,倾盆大雨,肆虐的狂风扑向载着孩子的小船,孩子和岸上的母亲撕心裂肺地哭喊,却无济于事,就这样骨肉分离了,而风在呼啸,它冷笑着看着这一幕,嘲笑瘦弱的母亲不能改变骨肉离散的命运。我不仅看到了这幕百年的悲剧,窗户的那端,我又看到骨肉分离日子里天各一方的思念。斗转星移,岁月流逝,但相隔千里万里,也隔不断母子的思念。是啊,亲情怎能被距离和时间冲淡!漫漫长夜里,渔船上点亮了盏盏渔灯,透过这微微的火光,儿子似乎看到了母亲含泪守望时瘦弱的身影。“母亲”,我伟大的母亲,我一定要回到您的身边!“希望”让儿子坚信黑暗终有一天会被光明的太阳驱散,终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小渔船驶入了生养他的港湾,母子泣涕涟涟,激动万分,此时历史的窗户静静地看着,它感到骄傲,为那母亲,也为儿子。它铭记着那一刻的喜悦和泪水。
然而我发现母亲在这份喜悦下还藏着一丝的抑郁。原来母亲还有一个儿子,他的名字叫台湾,台湾与母亲虽只是一峡之隔,但也没能投入母亲的怀抱。他的眼睛里写满了无奈。历史的窗户旁一棵快要枯死的树上,一只翅膀受伤的小鸟哭喊着:“妈,我想回家,回家……”小鸟的哭喊使听到的万物心痛。啊,我看到了,受伤的小鸟的妈妈飞来救它的孩子,小鸟妈妈为找小鸟已经飞得很累了,但此刻她没有停歇,而是忙着为小鸟治伤,为小鸟觅来食物。终于小鸟的伤全愈了,同母亲在空中一起飞翔,再看看周围:老枯树在雨水的滋润下又抽出了新芽。
风清,云静,天蓝,草绿。因为亲情在,世界变得精彩;因为亲情在,母与子必将团聚。
4. 我想写一篇关于失孤的读后感六年级的
失孤观后感600字《失孤》这部今天上映的电影。
走进影院没几个人,也许是工作日、或许是文艺片本来就不受观众青睐。《失孤》是华谊兄弟、聚焦“打拐”题材的电影,影片改编自真实的社会新闻,也是目前我们社会面临严峻挑战的一个社会问题。
影片由著名影视剧编剧、制作人彭三源导演自编自导,由刘德华、井柏然、梁家辉、吴君如主演。《失孤》的确是一部品质较高的文艺影片,此片电影票价不贵就30元每场,也充分说明华宜公司似乎在做公益事业,影片没有商业片中华丽夸张的铺排,影片以一细腻独到的视角讲述着一个真实的故事,也反映着电影人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艺术表现,主题突出、选题极具有社会意义。
《失孤》讲述了两岁的孩子雷达在1998年的某一天走失,父亲雷泽宽(刘德华饰)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寻子之路,途中历尽艰辛,偶然遇到了四岁时被拐的修车小伙曾帅(井柏然饰),两人一同踏上寻亲之路,途中两人建立了父子般情谊的故事!影片情节没有太大的打动人心,但看的我很揪心,整场影片108分钟,我叹了15声的气!电影整体呈现出非常暖心的风格。电影最令我感动的画面是雷泽宽在高速走错方向,被交警拦下后,警察耐心引导还偷偷放了两百元给他的整个过程,看后我眼睛湿润了,我赞赏这个警察同志的爱,他是目前我们社会需要传递的爱,尤其是执法人员对弱者的爱!如今每年走丢、被拐的小孩,高达二三十万,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多少个家庭无尽的悲剧,这是需要整个社会去正视,这不是仅靠国家和家长的责任,还需要社会的力量,这不是一个家庭伤痛,还是一个社会的悲哀,值得每一个当父母的深深思考……。
5. 关于《失孤》可以用于哪哪类型类型作文
符合女作家导演彭三源在以往编剧作品一向风格,她的首部执导大电影《失孤》拍得很精准,很细腻,也很大气,没有刻意的苦情催泪,却有一种真实的悲怆溢满银幕,没有故作的艰深或宏大,却有一番对尘世的唏嘘,雷泽宽的摩托车轮,最终在绿色的大地上一往无前,就像生命的河流奔腾不息,寻子海报迎风招展,就像京剧中名将背后的靠旗,象征着不肯妥协的信念,那一刻,所有对寻找还是放弃的执念、悔恨、焦急、绝望,都随风散去,如诗般从容。
和以往的打拐题材不同,《失孤》从多个角度表现拐卖儿童这一敏感题材。一方面是父母的锲而不舍,刘德华饰演的雷泽宽,骑着摩托不断行走,询问,探访,历尽苦难,15年光阴春去秋来,苦苦寻觅着儿子的消息。
另一方面则是被拐儿童的生存困境,井柏然饰演的曾帅,则是一位被拐的孩子,因为特殊的身份,没有身份证,不能做火车、飞机,谈恋爱不能结婚,内心深处怀着对童年最简单的记忆:铁锁桥,竹林,母亲的辫子。影片通过两个人的邂逅、同行,让父母和孩子以特殊的方式相聚,雷泽宽和曾帅在同行的路上,渐渐产生不是父子、更胜父子的依恋,无论是一起吃霸王餐被罚刷盘子又被老板娘“调戏”的轻松一刻,泡澡后并排躺着“搞基”的幽默段落,在夜市里都害怕彼此走丢的潜意识,在每一个铁锁桥旁共同面对的失落,或是在打工洗车时的尽情玩耍,都给这一题材带来不同以往的情感体验,写意,鲜活,又极具真实感。
除了两人之外,吴君如饰演人贩子,梁家辉饰演的警察,孙海英饰演的失孤老爹,倪景阳饰演的都市妈妈,还有形形色色的路人和志愿者,都从各个角度,各个不同的状态,组成一幅完整的群像。这本是随便一个情节就能煽出泪来的现实主义题材,可以拍得很戏剧、很冲突,很类型化,就像《亲爱的》曾经做过的那样,彭三源却没有那么做,刘德华也没有那么演,《失孤》坚守着作家电影的基本格调,通过锦绣江山,把生命的禅意融入人间悲剧,哀而不伤,悲而不凄,抒发出更深厚、更有韵味的情感,形成最贴心的抚慰,送给那些与亲人失散的父母和孤儿。
雷泽宽在寻子路上挨过打,受过饿,摔过跤,上过当,却始终没有放弃,是冥冥中亲情的召唤,也是只有在路上,才能感受到自己是一个父亲的自我救赎,曾帅则曾在找到亲生父母后,困惑于养父和姐姐的情义,对生父的生疏,这样彼此对照,就是影片对现实的思考。从东方人的情感来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血脉深情,骨肉相连。
可是当亲人离散之后,怎样面对,是像雷泽宽一样苦苦寻觅,还是凭其自然,是一道没有对错的选择题,片尾,曾在《大支佬》《新少林寺》《天下无贼》《墨攻》等影片中多次了悟的刘德华再度释然,雷泽宽问僧人,我能不能找到他啊?他是不是还活着啊?僧人大概的意思是说:找到是缘起,找不到是缘尽。你坚持到了,便有相见之时。
佛家的禅语是大智慧,不会执着于具体的答案。天亮后,雷泽宽再次上路,行驶在无尽的路上,渐渐隐入那一片天地的无尽生命之中,那一条路对他来说,是没有尽头的千山万水,可是,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靠岸。
6. 帮忙写《失孤》影片的观后感,采纳后加100财富值
网络转载,非原创
由刘德华与井柏然共同主演的电影《失孤》,讲了一个双向寻亲的故事,一边是刘德华扮演的雷泽宽,骑摩托十数年如一日的四处寻找丢失的儿子,一边是井柏然扮演的曾帅,一个童年被拐卖的孩子在成年后四处寻找曾经的亲生父母,影片的戏剧性就从这二人身上展开,一个寻子,一个寻父母,令这一老一小有了相伴相知、相依为命的同行之缘。
井柏然所扮演的曾帅,从人物故事的角度看,非常新颖,至少在我们看多了父母寻子的故事后,突然有一位被拐骗过的受害儿童,在成长后展开了这段艰难而漫长的寻亲路,这种逆向的寻找,是一个很独特的感受,他被拐卖后,有了怎样的遭遇?会不会被洗脑?会不会被虐待?非亲生的养父养母对他好不好?对于童年的故事他又记得多少?当然,从银幕中感知这些故事,犹如我们找到了一个丢失的孩子一般令人悲喜交加。
曾帅这个角色,从表演的角度看,难度很大,一方面,这是一个叛逆的孩子,青春、亮丽、潇洒,有着最阳光的特质,另一方面,他的内心,却是被阴影所笼罩,因为这是一个自幼被拐卖的孩子,尽管曾帅不是那种到处唠叨的人,但越是这样,内心的秘密就埋藏得越深,而越是成长,认祖归宗寻亲返家的念头就越强烈。当然,每个丢失孩子家长,都是一样的痛苦,每个丢失的孩子,却有着各不一样的境遇,有的愿意寻回故乡,又的却已经选择将亲生遗忘,比如那个和曾帅一起丢了的孩子。
凭着记忆的蛛丝马迹去寻找,其实是一件艰难而痛苦的事情,对曾帅而言同样如此,其一,对全国那么多的铁索桥中,要找到童年记忆中的那座,无异于大海捞针,其二,时过境迁之后,如果物是人非怎么办?所以,在这个地方,有着导演深深的隐喻,曾帅曾经把全国的铁索桥图片的汇集起来,一张张的寻找自己记忆中的那一座,当然,这些铁索桥,这些铁链,还有记忆中母亲的大辫子,都是他与过往的回忆的联系。
在最终寻找到自己的故乡,寻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的那一刻,其实铁索桥已经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砖石结构的桥,竹林已经不复存在了,早已经在修桥的时候被砍伐殆尽,而记忆中母亲的长辫子也已经不复存在了,真实生活中的母亲,已经成为一个短发微胖的中年妇女……其实,这座桥,不仅是井柏然与父母的亲情之桥,也是观众与影片的共情之桥,那一刻的相认,记忆迅速被现实填满,希望迅速被圆满充实,未来却突然显得乏味至极。
桥很短,但井柏然走得很漫长,这不仅仅是十几米的距离,其实是十几年的青春,才换来这一刻的相认,这段戏相较于全片,最难处理,井柏然也并没用流俗到痛哭流涕的认亲生而已,而是带着期许、激动,而又有些陌生、顾虑,以及那么一点点的惴惴不安,一点点的如梦初醒的感觉,用脚步,用背影,完整交代了一个少年的寻亲全情。
《失孤》其实是温暖的,刘德华一路寻找的暖心,井柏然“物归原主”的团圆,都让这部“虐心”的电影,得到充分的情感宣泄,而往往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才会发现,对于两人情爱满满的同行,充满了依依不舍的告别,很多时候,最美的时光,都是在路上,那里有一老一少惺惺相惜的同行。那些在梦中出现的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桥一竹,一屋一井,莫不都是思念幻化的离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