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苔藓为题的作文
向苔藓敬礼 暴雨骤至,小区内汪洋一片。
窗台被这突如其来的暴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留一下一丝尘埃。 打开窗户,畅然地呼吸着,忽然瞥见窗台的角落里有一丝新绿。
那绿,是我不曾看过的,因为它绿得发亮,闪闪的,就如夜幕中的星星。定睛一看,是一丛苔藓。
耳畔仿佛传来生物老师的声音:“藓类是陆上植物类群中最低等。它们只能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生存。”
脸上的一丝惊讶在瞬间化作不屑,因为它们的确太卑微了。 过了几天,依旧是那个窗台,抬起头,我发现那绿色蔓延了。
那已经不再是一丛苔藓了,而是一片苔藓了。我不知道它们是如何爬到墙壁上的,但我敢肯定,它们一定是最大限度地汲取了雨的滋养。
它们的颜色,已不是几天前的青绿,而是一种成熟的深绿映入我的眼帘。在那灰白而又冰冷的水泥窗台上,它们就像沙漠中的草原,触动着我的心弦。
再仔细一瞧,那墙壁上的苔藓就像长了无数的触角,死死地扒住了墙壁,墙壁上留下了几道浅的裂缝。我揉了揉眼睛,真的是裂缝!我的心狂跳起来,要知道,这是何等的力量。
我不再轻视它们,而是用欣赏的眼光来等待更多美丽的绽放。 一连好几个晴天,我知道,苔藓完了,它们怎能抵抗得了那似火般的烈日。
果不其然,墙壁上的苔藓消失得无影无踪,也许,是被那滚滚热浪给卷走了吧。窗台上的苔藓也变得十分虚弱,可是它们还在挣扎,滚滚热浪吹起,我仿佛在感觉它们在愤怒地抵抗它们,难道是想证明什么?晚上,淅淅沥沥的雨点打搅了我的美梦,我起身,打开了窗户。
那一片苔藓还在,不过,应该没有生命了吧。第二天一早,望向窗外,又是一抹熟悉的绿色,连忙打开窗。
那一片苔藓竟长得更密了,好像在向我炫耀着什么。 楼下,那位先天性智力障碍的叔叔在冒雨给瓜锄着草。
他看见了我在看他,竟对我一笑。我的心又被揪了一下,他竟然能干活了,我平常怎么没有发现呢?也许,是我从来没有关心过他吧。
望着窗口,我不禁敬了一个军礼,这是送给苔藓的,也是送给叔叔的。 我终于明白,再卑微的生命,也能绽放美丽,令人尊敬。
2. 试写一小段介绍苔藓作用的说明性文字,帮下忙有悬赏
苔藓在发展过程中进入了一个死胡同。是一个进化中失败的分支。它和藻类作用比较多的是:可以用来做肥料,检测环境污染情况的指症植物,还可以用来做食物,至于可以制造氧气等大家都知道的作用就不多说了。
苔藓植物不能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中存活,烟囱附近的植物叶片往往出现病斑。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后发现,这些现象都与该地区的大气污染有关,并且可以利用苔藓植物来监测某个地区大气污染的状况。不同的植物对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的敏感程度不同。
藻类属于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藻类植物是植物界中没有真正根、茎、叶分化,行光能自养生活,**官由单细胞构成和无胚胎几种具代表性的藻类发育的一大类群。
苔藓植物是绿色自养性的陆生植物,植物体是配子体,它是由孢子萌发成原丝体,再由原丝体发育而成的。苔藓植物一般较小,通常看到的植物体(配子体)大致可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苔类,保持叶状体的形状;另一种是藓类,开始有类似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没有真根,只有假根(是表皮突起的单细胞或一列细胞组成的丝状体),其支持固定作用。茎内组织分化水平不高,仅有皮部和中轴的分化,没有真正的维管束构造。叶多数是由一层细胞组成,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直接吸收水分和养料。
3. 苔藓植物的自述作文
我是一棵小草
我是一棵小草,身上没有花花绿绿的衣服,头上也没有色彩鲜艳的帽子。当春姑娘悄悄来临的时候,她把碧绿的裙子给了我,让我在这神话般的环境中享受着春天的温暖。
我是一棵小草,当太阳公公刚刚从东方露面的时候,我身上挂着一颗颗晶莹的珍珠。这时候,勤劳的小蜜蜂嗡嗡地唱着歌,飞到我身边,说:“你好啊,小草!”停了一会儿,美丽的小蝴蝶翩翩地跳着舞,也飞到我身边,说:“小草啊!你好。”
我是一棵小草,当大雨将要来临的时候,我闭着眼睛,耐心地等待着大雨给我洗一个痛快的澡。大雨过后,我的身上一尘不染,多么轻松,多么舒服啊!这时候,一群顽皮的小孩儿走来了,他们在我身上乱踩,但是我一点儿也不在意。只听见有个小孩子说:“走在这小草上不格脚,多美啊!”听了这句话,我心里乐滋滋的,高兴得直想笑。
4. 不起眼的苔藓作文
题目:不起眼的苔藓
苔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怎么起眼,一般只有在墙角,或一些露天石阶上才会有它们的身影。这不,吃过晚饭后,坐在摇椅上,我无意中瞥见离地面二三十厘米的墙角砖缝中,星星点点的苔藓星罗棋布般地铺在那儿,那么耀眼,那么迷人!
走近一瞧,苔藓们有的三五成群;有的排列长队;还有的一簇一团连接起来,井然有序!尤其是距离地面三五寸的地方,层层叠叠,最为密集,最为浓烈。仔细端详一番,只见闪亮的绿色直逼我的眼帘。说深绿吧,但它的颜色又似乎稍浅些;说淡绿吧,但它的颜色又似乎更浓些。看着这些可爱的小生命,我不禁用手抚摸它那娇小的身体,毛绒绒的、粘乎乎的。它只是一片微弱的,毫不起眼的小生命,挤挤挨挨地生长在一起,但它们每一天都无声无息地点缀着广阔的大地,为人间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绿色,这不禁让我肃然起敬!
它对大自然的要求并不太高,只要在墙角中有一丁点泥土,就可以在这儿生根发芽,即使在阴暗潮湿的角落,或在人迹稀少的冰雪极地,也照样能顽强地生活下去。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生活下去,这就是它的真实写照。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我脱口而出。此时我也终于明白,绍翁先生所访问的园主人为何如此紧扣大门,原来是怕来访者的木屐踩踏青苔。园主人如此爱怜苔藓,恐怕也不是我所能理解的!凝视着眼前的苔藓,我对它的认识又进了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