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儿夜啼、惊厥
亲爱的宝妈,你好! 我刚好有个偏方给你。
是一个同事给我,她们亲身体验过。非常灵的。
你也可以试用一下,反正对孩子没有坏处的! 去卖中药的地方或者大的药房都可以买到的:三(zhi)音,我不知道字怎么写,她不知道,反正就是这音就对了。那里老中医都知道的。
用料: 三(zhi)5毛钱就够用了。她特别交待的,这个东西比较便宜,多了没用的。
用半杯水泡,直至泡出颜色来。 一个蛋清 适量面粉 步骤:把面粉、蛋清、泡出的水一起和成一个小面饼,厚度以3-4毫米为宜 等宝宝睡觉前或后,(以不惊醒宝宝为度),以纱布贴在手腕处或脚心处。
(男左女右) 天亮时,取下,如果是受到惊吓的,一般会表现为面饼黑色,如果颜色不变的话,说明不是受到惊吓的,可以从其它方面找原因. 方法二:买王老吉的七星茶.有安神抗惊厥的效果. 有些问题,去医院好像也没有什么用,所以我也经常适用一些小偏方,呵呵,希望能帮到你。
2. 孩子晚上容易哭,贴符为什么能止啼
贾平凹《鸡窝洼人家》里有这样一段描写:“(回回道)‘这怕是遇上夜哭郎了!我给你写一张夜哭郎表,你贴在镇上桥头的树上,或许就会安宁了呢。’当下找出一张旧报纸,麦绒翻出禾禾当年从部队上拿回的一支铅笔,回回写了表: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亮。”这里完整记录了20 世纪70 年代流传于陕西民间的“夜啼帖”。时至今日,“夜啼帖”仍在渭南、咸阳一带口口相传。“贴符止啼”不仅满足了父母照顾孩子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是一项非常古老的医疗仪式。那么这种约定俗成的做法渊源何自,是否仍有其他形式与内容的“夜啼帖”?
贴符止啼
“夜啼郎”是什么呢?
陕西民间一说就是晚上哭闹不止的孩子,中医上认为小儿夜啼是因为心虚以致神魂不宁,血虚以致经络不畅,故要藉生人招魂以安神定魄,宋代张君房的《云笈七签》就有“安魂魄咒”。对于古代的父母来说,安魂咒就如同灵丹妙药般神奇,即便是达官贵人也不例外。宋真宗晚年得一皇子,昼夜啼哭不止,有道人自荐能止儿啼,一通咒语后小儿果然不再哭闹。宋代王安石的次子王雱,娶了同郡庞家姑娘,逾年生了个儿子,从小夜啼不止,后来请一道人念了神咒才不哭,王雱感激不已。
一说“夜啼郎”即夜啼狼
又有一种说法是,“夜啼郎”即夜啼狼,为什么是狼呢?一方面,陕西多狼,贾平凹在《怀念狼》中描绘了陕西商州地区狼灾成患的情况,当地也有关于狼的民谣:“长尾巴狼,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把娘背到山沟里,把媳妇背到炕头上。”至于“狼外婆”“大灰狼”的故事更是耳熟能详,商州一带“怕狼”成为一种摆脱不掉的心理苦结,这用来譬喻小儿半夜哭闹不止的心态是十分形象的;另一方面,狼通常半夜嚎叫,它的叫声能大能小,善于伪装成小孩的啼声。
唐代人的医方中便有在找不出病痛的情况下,将狼粪中的骨头烧成灰,撮成黍米大的药丸服用以止小儿夜啼的做法。
民间更为普遍的认识,“夜啼郎”是种邪祟。元代有一小儿夜啼咒,云:“小儿莫夜啼,朱书田字在肚脐。路上逢着李达道,自是老君上马时。我有拨火杖,将来作门将。拐捉夜啼鬼,至晓打不放。如律令。”
3. 小孩夜惊夜啼该怎么
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应考虑是做梦了。
也有可能是孩子受到惊吓了。如果孩子在出现这种哭闹前,的确受到过惊吓,可以试用佩戴朱砂的办法来安神定惊。
方法是:买朱砂一到两克,先用一张稍薄的纸包好,然后再用块小红布(为了好看,用红色)把纸包包好,再用小红绳串起,让孩子戴起来,长度以到两**连线为宜。注意事项:一定是贴着皮肤戴才有效,不能让孩子拿到嘴里咬(朱砂有毒),洗澡时除下,佩戴时间不能超过一周。
一周后除下放好,等需要时再佩戴一周。时间间隔至少一周。
原理:让朱砂的药气穿透孩子的皮肤起作用。也要排除存在缺钙的可能,可给孩子查一查微量元素或骨密度以明确。
如果真的有缺钙,可用凯思立D等钙制剂补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