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谁能教教我只怎么写出有韵味的古诗是会写韵嘛,我不会写韵,跪求指
建议你买本《诗词格律》方面的书学习下。比较有名的作者包括:王力、余浩然等。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要说明什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的韵母。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例如“公”字拼成gōng,其中 g是声母,ōng 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东”dōng,“同”tóng,“隆”lóng,“宗”zōng,“聪”c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古韵的详细分类在不同的时代各不一样,有些细微的差别。应用较多的有“平水韵”等。相关资料可见百度百科网址。
新韵就简单了,查新华字典就可以,韵母相同当然是同韵字。中华新韵把韵母读音相近的字(邻韵字)划分在一起,有分成十八个韵部之说。详细划分可参见墨香斋主的博客网址。
在古时候,人们(至少是某个地方的人)把读音分为平、上、去、入四个声调,现在,我们已经不知道入声到底怎么读了,它混杂在现代所有四个读音中。但平声呢,包括现在的第一声、第二声,上声则是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在古人所分的四声中,平声为诗词平仄中的“平”,上、去、入声则是诗词平仄中的“仄”;时代在发展,诗词格律的理论当然也应该不断更新进步,所以,有学者提出新韵之说。新韵对平仄划分方法为:第一、第二声(也称阴平、阳平)为“平”,第三、第四声(也称上、去)为“仄”。古今平仄查询,可见中华国粹网友情提供的查询网站。
2. 如何写诗、写诗的要领、写诗的韵味美怎么掌握、写诗有什么方法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
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
押韵叫合辙。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
至于要说明甚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但是。
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韵母。
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例如"公"字拼成gōng,其中g是声母,ōng是韵母。
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东"dōng,"同"tóng,"隆"lóng,"宗"zōng,"聪"c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
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试看下面的一个例子: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茅檐常扫净无苔(tái),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一水护田将绿遶, 两山排闼送青来(lái)。
这里"苔"、"栽"和"来"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ai。"遶"(绕)字不押韵,因为"遶"字拼起来是rào,它的韵母是ao,跟"苔"、"栽"、"来"不是同韵字。
依照诗律,像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是不押韵的。在拼音中,a、e、o的前面可能还有i,u、ü,如ia,ua,uai,iao,ian,uan,üan,iang,uang,ie,üe,iong,ueng等,这种i,u,ü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甚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它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
古人所谓"声调铿锵"[1],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2)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这种平仄规则在律诗中表现得特别明显。例如**《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
对偶又是甚么呢?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例?抗美援朝","抗美"与"援朝"形成对偶。对偶可以句中自对,又可以两句相对。
例如"抗美援朝"是句中自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两句相对。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
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仍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例:"抗"、"援"、"保"、"卫"都是动词相对,"美"、"朝"、"家"、"国"都是名词相对。实际上,名词对可以细分为若干类,同类名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的对偶,简称"工对"。
这里"美"与"朝"都是专名,而且都是简称,所以是工对?家"与"国"都是人的集体,所以也是工对。"保家卫国"对"抗美援朝"也算工对,因为句中自对工整了,两句相对就不要求同样工整了。
对偶的规则是: (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2)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
这是一种分法。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
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
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律诗有以下四个特点:a、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b、押平声韵;c、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d、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绝句比律诗的字数少一半。五言绝句只有二十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字。
绝句实际上可以分为古绝、律绝两类。古绝可以用仄韵。
即使是押平声韵的,也不受近体诗平仄规则的束缚。这可以归入古体诗一类。
律绝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在形式上它们就等于半首律诗。
这可以归入近体诗。总括起来说:一般所谓古风属于古体诗,而律诗(包括长律)则属于近体诗。
乐府和绝句,有些属于古体,有些属于近体。 (二)五言和七言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古人写律诗,是严格地依照韵书来押韵的。
韵书的历史,这里用不着详细叙述。清代一般人常常查阅的《诗韵集成》、《诗韵合璧》等韵书,不但可以说明清代律诗的押韵,而且可以说明唐宋律的用韵。
一般人所谓"诗韵",也就是指这个来说的。诗韵共有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律诗一般只用平声。
3. 怎么写诗才有韵味
现代诗歌在我看来不会太难。
但是诗歌的质量如何,那就完全是取决于你的悟性和你的灵气了。 现代诗的格式很随意,看你自己有什么样的创意。
但是韵还是要注意的。这个韵,主要针对的是韵脚押得好不好。
打个比方吧,周杰伦的老搭档方文山写的歌词,是大家公认的好。你可以认真看一下,人家的韵脚押的多么工整,歌唱,朗读时会产生一种韵律的回环之美。
你知道韵脚是啥不?比如:回忆像个说书的(人),用充满乡音的口(吻)。跳过水〈坑〉, 绕过小村,等相遇的缘(分)。
你用泥巴捏一座〈城〉,说将来要娶我进(门)。 你看看()里的字和〈〉里的字。
你认真用拼音拼一下,看它们之间的音韵。这就是韵脚。
上下句押得很工整,你认真看。 至于写出来的诗怎样?那就得看你自己的了~~~~。
4. 有关韵味的诗句
《青春好喜欢》
黄昏落燕,江南正炊烟向晚
风牵扯晚霞挤进了人家,在你之前
三月里你来的唐突,令我寝食难安
阳春与白雪,灵气的偶合源于天然
气质是磁铁,你亦牵引所有流转的醉眼
俗世凡尘,特立独行散在你身上是新鲜
出水芙蓉,以如天使光临人间
天然去雕,你的洒脱无人阻拦
情意难舍,日后哪里再克隆你的善缘
喜欢绝非一时兴起,你怪我敷衍
你说爱要花光所有的力量,马首是瞻
输于信赖,你将我的海誓山盟统统谪贬
亲爱的,我笃定我和你不相关
各安天涯之前,请多赠我些时间
红豆几颗如你红颜,教我相思如何消减
你挑衅说,我亦真亦假惯于疯癫
傻丫头,你窃取了我旧时的风范
这样的青春,好喜欢
5. 有韵味的古诗句并用两个词描述他的韵味
【秋夕】黄仲则
桂堂寂寂漏声迟,一种秋怀两地知。羡尔牛女逢隔岁,为谁风露立多时?
心如莲子常含苦,愁似春蚕未断丝。判逐幽兰共颓化,此生无分了相思。
【鄙人拙见:心如莲子常含苦一句最是打动人心,可以说是一种情感世界的升华了】
【隔浦莲】白居易
隔浦爱红莲,昨日看犹在。
夜来风吹落,只得一回采。
花开虽有明年期,复愁明年还暂时。
【鄙人拙见:白老虽然人品不行,但诗作还是可以的。一句“花开虽有明年期,复愁明年还暂时”足以让人沉醉。】
【京兆府新栽莲,时为周至尉趋府作】白居易
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
下有青泥污,馨香无复全。上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
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
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今来不得地,憔悴府门前。
【鄙人拙见:仍是白老,这首诗巧,莲花若所托非善主,不如就长于东溪便好,又何苦来这凡间,只落得自己憔悴呢?】
【采桑子】纳兰容若
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
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
【鄙人拙见:最喜便是茶烟一句,只觉得“一缕茶烟透碧纱”便是我想要的生活】
〔菊韵〕--李师广--
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信手拈来无意句,天生韵味入千家.
青玉案
作者:黄公绍
年年社日停针线,
怎忍见,双飞燕?
今日江城春已半,
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
点点行行泪痕满,
落日解鞍芳草岸,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
碟恋花
作者:【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6. 神韵的韵字是什么意思
神韵 shén yùn
名词
神韵二字乃上古篆书,代表了虞舜时代的整个中华精神图腾文化,孔子所书,刻于孔子随身所配玉圭之上,字体形神俱美,布局飘逸,齐白石,钱钟书等很多名流书法家等,都将之拓下,刻于金石印章之上,用以辟邪明志,把玩观赏。
①风情韵致:仁兄之字颇得神韵|凝重中有神韵,去成就不远矣。
②也称“韵”。中国古代美学范畴。指含蓄蕴藉、冲淡清远的艺术风格和境界。它以抒写主体审美体验为主,追求生动自然、清奇冲淡、委曲含蓄、耐人寻味的境界,使人能从所写之物中冥观未写之物,从所道之事中默识未道之事,即获得古人常说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意味无穷的美感。
"神韵”指一种理想的艺术境界,其美学特征是自然传神,韵味深远,天生化成而无人工造作的痕迹,体现出清空淡远的意境.通俗地说,神韵也可以说,就是传神或有味。
7. 有关韵味的成语,写一段话
韵味~
风韵犹存 风采依然还存在。形容中年妇女仍然保留着优美的风姿。
[语出] 清·王韬《淞隐漫录》:“其母虽属徐娘;丰韵犹饶;老蚌固宜出此明珠。”
似水流年 比喻光阴过得很快
[语出] 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也作“流年似水”。
秀色可餐 形容女性容貌美丽动人;或景色非常美;让人入迷忘情
[语出] 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
气冲霄汉 形容勇敢的气魄。现也形容无畏的革命精神。
[语出] 元·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二折:“便有那吐虹霓志气冲霄汉。”
气宇轩昂 形容精神饱满;气概不凡。
[语出]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生得丰姿潇洒;气宇轩昂;飘飘有出尘之表。”
正气凛然 形容正气威严不可侵犯
[语出]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十章:“许云峰把椅子一推,正气凛然地站在大厅当中,昂头命令道:‘送我回监狱!’”
01、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
02、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士人不知贵也》
03、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陈与义《春寒》
0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咏梅》
05、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苏轼《红梅》
片段:1、我有很多回忆是关于你的,可是你偏执的认为你不过是个路人甲。我想和你在一起,哪怕是出无头无尾的闹剧,我也会坚持到你退场后全世界黯淡下来的那一刻,执一盏小灯,站在回忆里等你。当那一抹曙光升起的时候,我曾经幼稚地以为我又看到了希望。是谁,在记忆的河里溯流而上,只为找回那些闪光的珠子,把它们串成串,缀在时间的颈项上.从开始的开始,是我们在唱歌;最后的最后,是我们在走.不忧愁的脸,是我的少年;不仓惶的眼,等岁月改变。
2、只是希望能有个人,在我说没事的时候,知道我不是真的没事;能有个人,在我强颜欢笑的时候,知道我不是真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