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爱情,最古老的话题,最凝重的写法——来评评这首诗
东东9,这是我以前写的评论,你来看看,敬请批评,也欢迎别的网友提出批评意见,俺洗耳恭听、、、、、、本诗情境和氛围的设置较好,贯穿始终。
自始至终笼罩在一种悠远古朴而沉重的氛围中。诗者的爱情诗,也来得这般凝重。
但力度稍欠,意象不是很理想。 开篇三行非常好——“我们思念远古 古陶器上相对的鱼纹和眼神 鱼泪化珠,又被反复地演绎 ”。
让人想起爱情已经很老很老了,和人类存在的历史一样古老,老到没有牙齿,老到满脸皱纹了,还是那么动人,让人思念,而且爱情还将和人类一代一代共存下去不知多少年。非常具有历史纵深感和深沉的开头。
接下来三句转得太快——“就象岩石总在自古到今的誓言里 被残月冷照 默默地永生”意象的选择有些突兀,感觉不是太理想的意象。 但文气还是贯穿一致的。
情境仍然能联接在一起。 第二节意象由历史跳到自然,力度稍欠,整体感觉稍差一些。
“如果我只是听见 我绝不会用自己的手指去触摸 布满翡翠和颂词的贝叶 沉睡在冷月的怀抱里,只此一生”——感觉不好,和第一节比差了很多意境。直白。
另外,“翡翠”一词在整首诗里非常刺目,破坏了整首诗的古朴、凝重和悠远情境,特别宝气光华,令人不喜(下节的珍珠就没有这种宝气,比较适合)。“沉睡在冷月的怀抱里,只此一生 爱情就是唯一的食粮”——情绪已经沉寂宁静至最低点,“然而我不能,因为我已看见 白雪融入泥潭或者岩石被粉碎 在分崩离析中爱情历久弥新”又重新提起情绪,写得不错,语言新颖,前面以岩石比喻爱情之永生,但如今岩石被粉碎,分崩离析,爱情却历久弥新,对爱情的理解在转折中又上一层,写得颇有力量。
却补救不了这一节前面的薄弱。可惜。
本节的意象令人不满意,缺乏力度,弱。 第三节重新回到亲切悠远的历史,而且带上了盛唐的烛光和沙漏,让画面温暖明亮起来,即使是一个人,也有着坚定的心情期待爱情。
“但我依然相信,爱情的脚印 刻画了鱼纹的线条和珍珠的光芒 游弋在我五月的田埂 我也还是相信,爱情的螺纹 深深地旋入了我的手掌 然后写下这凝重的一章 ”两个相信,语气贯通,情志联接。 鱼纹谓其古老永恒,珍珠谓其温暖圆润,两者皆为可贵,好。
独独“五月、田埂”让我半天没想明白,出现得特别怪,估计只有作者自己明白。怎么到田野里去了,难道作者有乡土情结?动不动就流露?最后一句最好,“我也还是相信,爱情的螺纹 深深地旋入了我的手掌 然后写下这凝重的一章 ”爱情由古陶器的鱼纹旋入作者手掌,完成了凝重的使命,也使诗者的爱情从历史深处完美地传承到个人生命中。
看到这里长叹一声,结尾结得非常好,可以说提升了整首诗的质量。 这首诗在诗者的诗里算是中等。
情境和氛围不错,但力度稍欠。而且,写爱情诗似乎不是诗者所擅长,所以感情的真挚深沉方面也不够。
总结其不足之处: 1、感情不够深挚动人。略显浅显。
爱情诗最忌讳这一点。 2、动不动就冒田园情思——“响彻城市和乡村的夜空”“游弋在我五月的田埂”,看来是无意识的,不管不顾,有时和整体意象无法联接。
破坏氛围。 3、意象的选择有部分不理想:岩石——硬得要命。
残月——太过冷清偏僻。与爱情的永恒、温柔、正大、敦厚不太妥贴。
4、有的地方说得过于直白——“沉睡在冷月的怀抱里,只此一生 爱情就是唯一的食粮”太浅显。 5、力度和热度不够。
虽然题目叫相信爱情,但是感觉读整首诗时,大部分时间心在发冷,没法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