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隐逸的诗
是采菊。.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还有4首同名背不出来,你找找吧~)
2. 还有 南史 隐逸里写陶渊明的
陶潜字渊明, 也有的说字深明, 名元亮, 寻阳柴桑人, 是晋朝大司马陶侃的曾孙。
年少时就有高雅的志趣, 他房舍边有五棵柳树,于是就写了《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是何许人, 不清楚他的姓名。安闲恬静不爱说话, 不羡慕名誉利禄。
好读书, 而不作过深研究, 每当对书中意思有了自己的领会, 便高兴得忘了吃饭。生**饮酒, 但家贫不能常有。
亲戚故友知道他的嗜好, 有时就摆酒请他去, 他一去就要把酒喝完, 拿定主意一醉方休。喝醉了就走, 一点儿也不留恋。
家中四壁空空, 房屋挡不住风吹日晒, 粗毛短衣满是破洞和补丁, 锅碗里经常空空荡荡, 他却安然自得。常写文章来自娱, 并用来表示自己的志向, 把得失全都忘记, 就这样过一辈子。”
如此叙说,是用来形容自己, 当时的人们都说这是他的真实写照。父母年迈, 家境贫寒, 被任用为州祭酒, 受不了官场那一套, 不久便辞职回家。
州里征召他去作主簿, 他不去任职, 自己种田养活自己, 于是变得体弱多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去看望他, 他瘦弱不堪卧病在床已经多天了。
道济对他说:“贤者处世, 天下无道就隐居, 有道就出来做事。如今你生在文明昌盛之世, 为何这样自讨苦吃呢?”他回答说:“我怎敢自认是贤士, 志趣也没有那么高啊。”
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 陶潜挥手让他回去。后来作镇军、建威参军。
他对亲朋说:“我想暂且作几天官吏, 挣几个归隐生活的费用, 是否可以呢?”上司听说了, 就派他去作彭泽县令。他不带家眷, 送一个仆人给他的儿子, 给儿子写信说:“你每天的生活费用, 难以自给, 现在派这人去, 帮你劳动, 他也是人家父母的孩子, 你要好好对待他。”
陶潜让把县里的公田全都种上酿酒用的秫稻, 妻子一再请求种点吃饭的粳稻, 他才让把二顷五十亩种秫稻,五十亩种粳稻。
3. 《南史 隐逸》中写陶渊明的文言文
南史 卷七十五 列传第六十五 陶潜
陶潜字渊明,或云字深明,名元亮。寻阳柴桑人,晋大司马侃之曾孙也。少有高趣,宅边有五柳树,故常着五柳先生传云:
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裋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盖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爲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而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夫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爲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爲三径 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爲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爲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爲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以遂其志,曰: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爲形役兮,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涂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弱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而自酌,眄庭柯以怡顔,倚南窗而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而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其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馀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扁舟,既窈窕以穷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爲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芸耔。登东臯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义熙末,征爲着作佐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齎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轝。及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
先是,顔延之爲刘柳后军功曹,在寻阳与潜情款。后爲始安郡,经过潜,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要延之一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逢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候潜,逢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着之。潜弱年薄宦,不洁去就之迹。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武帝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所着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明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与子书以言其志,并爲训戒曰:
吾年过五十,而穷苦荼毒。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爲己,必贻俗患。僶俛辞事,使汝幼而饥寒耳。常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罔罔。少来好书,偶爱闲靖,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尔有喜。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陋,日月遂往,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有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幼小,家贫无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敬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爲成,因丧立功。佗人尚尔,况共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泛幼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 。诗云“高山景行”,汝其慎哉。又爲命子诗以贻之。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世号靖节先生。其妻翟氏, 志趣亦同,能安苦节,夫耕于前,妻锄于后云。
4. 新五代史
书名:新五代史 作者:欧阳修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搢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吾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岂果无其人哉?虽曰干戈兴,学校废,而礼义衰,风俗隳坏,至于如此,然自古天下未尝无人也,吾意必有洁身自负之士,嫉世远去而不可见者。自古材贤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吾又以谓必有负材能,修节义,而沉沦于下,泯没而无闻者。求之传记,而乱世崩离,文字残缺,不可复得,然仅得者四五人而已。
处乎山林而群麋鹿,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俯首而包羞,孰若无愧于心,放身而自得,吾得二人焉,曰郑遨、张荐明。势利不屈其心,去就不违其义,吾得一人焉,曰石昂。苟利于君,以忠获罪,而何必自明,有至死而不言者,此古之义士也,吾得一人焉,曰程福赟。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妇人伦之际,无不大坏,而天理几乎其灭矣。于此之时,能以孝悌自修于一乡,而风行于天下者,犹或有之,然其事迹不著,而无可纪次,独其名氏或因见于书者,吾亦不敢没,而其略可录者,吾得一人焉,曰李自伦。作《一行传》。
5. .如何认识陶渊明的隐逸
陶渊明的归隐不同于东晋时借归隐买名邀誉的其他隐士,他是真隐,是一种人生的选择,是一种对“举世皆浊”、“众人皆醉”的厌恶。
且看陶渊明一生大致经历:始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后仕职于桓玄、刘裕、刘敬宣的幕下,最后任职彭泽令八十余日,因不肯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毅然辞职归耕田园。
后有人劝他再度出仕为刘宋王朝服务,他宁愿贫病交加,穷困潦倒也不愿再涉官场。可以说,陶渊明归隐得真守拙得真。
在《归园田居》、《饮酒》等诗中,诗人对自己归隐后的生活作了描写,“白日掩柴扉,对酒绝尘想。时复墟里人,披草共往来。
相见天杂言,但道桑麻长。”“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些别人都瞧不上眼的乡村、平凡的事物、乡间生活,在诗人笔下却是那样的优美、宁静,显得格外亲切。
归隐后的陶渊明还亲自参加生产劳动,接近劳动人民,歌颂劳动,这使得他的田园诗更具劳动生活气息。《癸卯岁始春怀左田舍》《归园田居》《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等,都描写了诗人参加劳动的情况:“在昔闻南苗,当年竟未践。
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已缅。”
癸“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人负来还。”
“温原长如此,躬耕非所叹。”在早出晚归的辛勤耕作中,诗人与劳动人民的关系更为密切,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也更为真挚:“且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于为谁欤,田父有好怀。
壶觚远见候,疑我与时乘。”从这些诗中,读者可以看出,在这种闲适的田园生活中,诗人心情自然而宁静,达到了心灵发展的真正和谐的境地,这才是真正的归隐。
陶渊明是隐逸之宗 陶渊明的诗歌从题材上划分主要有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其次还有行役诗、赠答诗等。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田园诗:描写了自然恬静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纯朴的田园生活。
这是被诗人理想化、艺术化了的一种境界。反映了诗人的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和悠然自得的超脱心境,同时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和官场丑恶的一种否定。
如《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野外罕人事]、《饮酒》[结庐在人境]、《和郭主簿》等。抒写了对躬耕生活的体验和对劳动的热爱,并体现了诗人对农民的深情厚谊。
如《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等。描写自己生活的困顿和农村的凋敝,反映了诗人的理想化境界之外的现实世界。
如《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归园田居》[久去山泽游]、《乞食》等。 2.咏怀诗和咏史诗:陶渊明的咏怀诗和咏史诗内容相近,咏史亦是咏怀,它继承了阮籍《咏怀》和左思《咏史》的诗歌传统。
诗的主要内容是抒发个人思想、情怀和志节。有的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入世与出世的思想矛盾;有的忧患生命价值的实现,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有的反映了不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坚守个人志节的高尚品格;也有的以“金刚怒目式”的方式抒发着激愤的情怀。
如《饮酒》、《拟古》、《杂诗》、《咏贫士》、《咏荆轲》、《读山海经》等多属这一类。 3.其它:陶渊明的行役诗是其宦游其间的作品,多是写行役之苦和厌倦仕宦思慕归隐的内容。
如《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等。赠答诗多是写朋友之间的友情。
如《答庞参军》、《与殷晋安别》等。此外陶渊明还有一些哲理诗。
如《形影神》等。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1.恬淡自然、醇厚隽永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和内容贴近平淡的日常生活,诗歌的形象也往往取自习见常闻的事物,而且是直写其事,不假雕琢,不尚辞采,陶渊明田园诗深厚的意蕴只以淡淡的白描和真情实感,托出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然平淡之中见神奇,朴素之中见绮丽。朱熹说:“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
(《朱子语类》)苏轼说他的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又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东坡题跋》上卷《评韩柳诗》)元好问说他的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三十首》)陶诗除了这种基本风格外,还有一些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式”(《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的诗歌。
朱熹也曾谈到他豪放的一面:“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
(《朱子语类》) 2.高远拔俗、天然浑成的艺术境界。陶渊明的诗歌意象看似平淡无奇,然却创造了高远拔俗的艺术境界。
其诗的主旨在于写意,在于表达自己的心志、情趣和人生体悟,而写景、叙事只是为意造境。陶诗的许多作品达到了物我合—、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做到情、景、理的交融统一。
3.天然本色、精练传神的语言。陶渊明的诗歌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
6. 隐逸枫灵 qq昵称的个性写法
ヤ隐逸枫灵_)á!↘
┭隐逸枫灵_/~↘
℡﹏隐逸枫灵ゞ.
ヤ﹎隐逸枫灵Уǔ
LOVEの隐逸枫灵灬
)ㄣ.ァ隐逸枫灵)ㄣ
╲_/隐逸枫灵╰
 ̄)〕隐逸枫灵つ
真笔网名设计:
{oo0隐逸枫灵oО﹎
隐逸枫灵シ
)ㄣ、隐逸枫灵ベΔ
o﹎隐逸枫灵┌↘
╭ァ隐逸枫灵ヤ
StǒΡ╭ァ隐逸枫灵ル
κiζsヤ隐逸枫灵シ
▃隐逸枫灵ぺ °
~~〕隐逸枫灵 н o.нo.!
°~~〕隐逸枫灵_/~↘
╰⌒、隐逸枫灵゛╱
の…隐逸枫灵___の__
╭や┃) ̄~°隐逸枫灵)﹌
﹎メ隐逸枫灵La菈…
╰*.隐逸枫灵○o.
〕隐逸枫灵つ
真笔网名设计:
_/~↘隐逸枫灵o.. .
)ㄣ隐逸枫灵oоО
)~﹋°隐逸枫灵*﹎.。﹍
●… 隐逸枫灵..﹎
) ̄~°隐逸枫灵{{メ
┕ ∞隐逸枫灵ミ
°~~〕'隐逸枫灵~)~
╰⌒、隐逸枫灵ㄟ°
这个名字很好听~
个性的设计还有好多呢,好几页,建议你去真笔网看看,很好看的~祝你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