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疫情期间学生应该怎么做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为全体中小学在疫情期间居家生活学习提出以下建议: 建议1: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做好个人清洁卫生。
在疫情期间遵照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的原则,主动隔离,保持个人和居家的清洁卫生。要保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时间,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
建议2:坦然面对情绪变化,理解和接纳负面情绪。在疫情压力下,同学们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慌、愤怒和烦躁等各种不良情绪,这是人面对应激事件的正常心理反应,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体现,越是压抑和否认,就越是容易被情绪支配。
面对负面情绪,同学们不必过于敏感和紧张,也无需否定自己的感受,积极理解和接纳负面情绪的存在,才能更好地调节。 建议3:科学看待疫情防控,学习情绪调整方法。
通过官方渠道了解防疫信息、有关科学知识以及疫情防控措施,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学会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等来维护情绪稳定,也可以通过运动、音乐、倾诉来转移注意力,增加积极体验。
建议4:开展室内锻炼活动,保持良好身体状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生活条件自主选择活动方式,每天开展1小时左右的室内运动,如进行垫上俯卧撑、仰卧起坐、平板支撑,还可以跳健身操、转呼啦圈、踢毽子等。
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消除疲劳,提高大脑中的血氧含量,并且能够促进大脑活动,既健身又悦心。 建议5:密切亲友互动交流,做到隔离不隔心。
在家里可以利用电话、短信、微信等线上沟通平台与同学交流、与亲友保持联系。相互鼓励与支持不仅能够减轻孤独感,也能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并增进彼此的情谊。
建议6:培养新兴趣新爱好,让生活变得丰富。同学们可以列出平日里一直想做但没时间做的事情,比如烹饪、学乐器、绘画、阅读、养植物等,制成“愿望清单”,按照优先级勾选出在家就可以实现的愿望,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可以按照家长和老师的推荐,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视频资源、电视节目等,利用网络平台在知识海洋中畅游,让宅在家中的假期成为储藏知识的好时光。 建议7: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做到合理有度。
在家长的指导下,同学们可以适当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但不可时间过长,也不能影响正常作息。可以与家长确定好双方每天使用手机和网络的时段、时长等,共同遵守你们制定的规则,从每一天做起。
建议8:积极与父母沟通交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同学们可借助居家防疫这一时机,多与父母沟通交流,在充分表达自身的感受和需要的同时,也积极理解支持父母,通过恰当的方式增进与父母的感情。
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洗衣做饭等,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技能,帮助家长减轻负担。 建议9:听从学校和老师安排,适应居家学习环境。
延迟开学期间,同学们可以根据学校安排,通过网络课程、空中课堂等方式居家学习,并借此机会提高自我学习管理的能力。 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学习时间管理方法,也可以通过自己设定“上课铃”和“下课铃”等方式找到课堂上课的感觉,还可以和同学约定时间共同学习,互相督促,一起进步。
建议10:学习典型人物和事迹,增强心理正能量。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无数各行业的工作者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的守护着大家的安全。
同学们要学习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疫情的伟大精神,不断增强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真情实感,更加懂得生命的意义,更加珍惜美好生活。
2. 疫情期老师写给学生的话有哪些
疫情期老师写给学2113生的话有: 1、亲爱的孩子们,寒假,向来很短。
我以为,我们会像往常那般,很快就能一起回到教室,一5261起读书,一起跑步,一起迎接朝阳升起,一起守候夕阳落下。 现在,这一切似乎变得很奢侈。
由于新冠疫情,我们国家正在经受着病毒的侵害,我4102们的生命安全也受到了威胁。那么,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能做点什么,我们将来应该成为怎样的人,我们可不可以让这个世界因为自己的存在有一点点不一样…… 2、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往年这个时候,蓝天、白云、绿树、红花,美丽的校园里早已生机勃勃,教室里书声朗朗,操场1653上满是你们奔跑欢笑的身影。
今年却不同,不管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一个因新冠病毒肺炎延内期的超长寒假让开学成为期待! 疫情当前,我们要用安心在家容学习的方式,来为我们的国家度过这次难关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借此机会,我告诉同学们:敬畏生命、致敬英雄、自律学习。
3. 你的疫情日记最想写什么
我的疫情日记最想写生活中看到的东西、自己的想法。
上班2113空闲的时候,看新闻,好像疫情更严重了;“下午坐车人很多,还是买些口罩吧。”我心里想到!于是和同事5261唐买了一袋一次性口罩,下午坐车回家的时候,我只拿了两个。
假如我知道,在未来的几天后,口罩会成为“奢4102侈品”,那我怎么也得多买几袋。回家的车上,乘客一如既往的1653多。
大家的眼中都带着些许疲惫,还有回家的雀跃。但是很少有人戴口罩,没关注到新闻,亦或是觉得离自己甚远,所以不会感染?谁知道呢!专不过也对,痛苦从来不会感同身受。
何况在疫情初期,大家都持有比较乐观的态度,而属且年关将近,多少会冲淡人们内心的那一点忧虑。
4. 小学生广播搞"远离流感"怎么写
快乐小广播,欢乐你和我,心与心相通,絮语说不停。(各一句)
合:嗨!大家好,欢迎你收听,红领巾小广播节目。
甲:相信同学们都听说过流感这个词吧
乙:知道,现在全世界正面临着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的局面。
甲:那同学们对流感的知识又了解多少呢?
乙: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流感的知识。
甲:人类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的抗原性可以分为三类:
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又称A型流感病毒
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又称B型流感病毒
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C virus),又称C型流感病毒
感染鸟类、猪等其他动物的流感病毒,其核蛋白的抗原性与人甲型流感病毒相同,但是由于甲型、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的分类只是针对人流感病毒的,因此通常不将禽流感病毒等非人类宿主的流感病毒称作甲型流感病毒。
乙:那下面我们就说一说甲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也就是咱们说的猪流感。
甲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也称H1N1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也是人类最常感染的流感病毒之一。一些H1N1的种类可以在人类间传播,包括1918年的流感大爆发,另一些可在雀鸟和猪之间传播。
H1N1新型流感(猪流感)原是一种于猪只中感染的疾病,属于A型流感病毒,常见病毒为H1N1、H1N2、H3N1与H3N2。美国疾管局资料显示,美国以前即曾有人类感染猪流感之病例。目前墨西哥与美国爆发的猪流感疫情,即为H1N1病毒所引起,但目前对此种结合猪流感、人类流感的新病毒型所知不多。
甲: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甲型H1N1流感的基因特性
在1918年、1957年和1977年,这三次流感都很少是只有一波,一般都是两波,有的甚至三波。现在看起来,这次甲型流感基因型有5个片段是猪流感,1个片段是人流感,1个片段是禽流感,是一种新型流感。从流行病学研究来看,目前它的毒性和传染性都不是特别强。如果传染性强的话,那患病人数应该是呈几何基数增加,是一传十,十传百地增加,而不是像现在报道的一天增加十几例、二十几例。
乙:所以大家不必恐慌。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向上、豁达开朗的心态。
甲:要相信科学。相信祖国!
合: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会打赢这场保卫战的!
好了,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了,让我们明天同一时间继续收听!
5. 小学生预防登革热日记怎么写
控制传 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预 防登革热也是一样的,我总结了一下,主 要有以下几条: 1.清理积水,因为积水是蚊子滋生的天堂 。 2.搞好卫生,保持所处区域的清洁,防止 蚊子活动。
3.在蚊子活动密度较高的地方适当地使用 化学药剂进行杀灭。 4.可以使当地使用驱蚊剂,防止蚊子叮咬 。
5.所处区域疫情发生时,不要到比较潮湿 或者是有积水的地方(蚊子的孳生地)去 。 6.所处区域疫情发生时,尽量不要剧烈运 动,以防止身体过多分泌乳酸而招蚊子, 而且要少喝酒。
7.在疫情发生时,避免进入疫区。 8.发现感染者必须及时报告,同时要快速 隔离(安置区域尤其要注意灭蚊)。
9.注意个人卫生,多洗手,多开窗通风。 10.在平时多锻炼,加强营养,注意休息 ,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11.当自己出现登革热的症状时,及时检 查、就诊。
6. 疫情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