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焦距范围
简单的说下。
焦段30mm、40mm、或50mm等参数的镜头是定焦镜头,如果用镜头拉远拉近只能靠你的脚步。
焦段18-135mm、18-55mm等参数的镜头是变焦镜头,你可以转动镜头上的变焦环,可以实现拉近拉远的功能,如果18-135MM的镜头,你最近拉到18MM的焦段,最远可以拉到135MM远的焦段。
定焦镜头成像素质要比变焦镜头好。
不怕累得,多走两步的你可以选定焦。如果比较懒就用变焦镜头。
如果你要虚化背景较多的话(浅景深),可以选择大光圈的镜头,定焦镜头可以选择50mm/F1.4、85/F1.8等。 或者选择变焦的话可以是长焦镜头70-200mm或100-300mm的,都可以。
我建议新手买个50mm /F1.8的先练练手。
2. 凸透镜的焦距怎么计算
u是物距,f是焦距,v是像距
1.当u>2f,2f>v>f,成倒立缩小实像;
2.当u=2f,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3.当f>u>2f,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当u=f,v无穷大,不成像;
5.当u<f,v>u,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这个要画光路图,结合光路图和试验,综合记忆,慢慢来。
当v=12时,为缩小的实像,那么2f>12>f,即12>f>6
答案选A
3. 数码相机怎么看焦距啊
针对你的问题,这样来讲吧,CM是厘米,自己换算一下就OK了。比如30CM,就等于300MM。不过是单位的标准有所区别,这可能和你相机,或软件等等设置有关吧。
而虚化来讲。光圈大小可以影响虚化,光圈越大虚化越大。但你主要关心焦距,那么这样讲吧:焦距越长,背景虚化相对越大。为什么是相对越大,而不是绝对,这就存在一个关键问题--你和拍摄体的距离,也叫物距。
如果你用长焦对着很远的大山拍摄,不会有明显的虚化,因为距离太远。相反,背景是大山,你站在一颗离你1米的树前,焦点对准树,这时,背后的大山就虚化得很厉害。可以自己试试。
所以,理论上,光圈越大虚化越大,焦距越长虚化越大,被拍主体距离越近远方的背景虚化越大,但是要综合考虑,相互协调才能拍出你想要的照片。
4. 如何改变焦距
1、
你所说的模糊的问题就是数码变焦造成的,许多数码相机都会在光学变焦达到极限之后转为数码变焦,注意,数码变焦并不是改变焦距,而是等于把光学变焦极限所拍的那张照片四边裁掉再放大!因此清晰度会大打折扣。
2、
焦距是镜头光学中心到感光元件的距离,你的是卡片机,所以就是4.52mm并且可变区间非常小,相机实际上并没有光学变焦这项功能,软件也就无法读取。
根据你的描述,你的相机上面写的35——420mm 是指“相当于”其他相机的这一焦距区间,但实际上是用卡片机上那支小镜头“模拟”的,只是在取景范围上类似于那个焦距罢了。
3、
每张照片拍照者与被拍者的距离和教具没有关系,参考上一条。
4、
镜头没有坏,只是你买相机时被误导了,不要对卡片机抱太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