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拜干娘的文书怎样写
广东:广东(包括香港、澳门)称为上契,亲父母和谊父母的关系称为“契亲家”。
择好吉日,父母为孩子准备香烛及猪头一个,以及一些礼物。为孩子穿戴整齐后带同孩子前往契爷(谊父)、契妈(谊母)家中,吉时一到就点香烛,向神明祷告,请未来的契爷、契妈上座,由孩子向契爷、契妈行跪叩礼、奉茶。
婴儿则由母亲抱著向契爷、契妈鞠躬。然后契爷、契妈会给契仔(谊子)或契女(谊女)利市(红包),用新碗筷、新汤匙请契仔或契女吃饭,象征对契子女有养育的责任。
有些契父母会送金碗筷、金汤匙给契子女,以示隆重。逢年过节契子女需前往拜望送礼,契父母死后亦要守孝[10]。
四川:四川德阳的通江镇会于当地节日“李花会”时为幼年的子女打扮,请一年长者陪同在李树下等候合适的人前来,然后上前问该人是否愿意结干亲,对方同意的话,幼儿即向该人叩头,称为拜寄礼,把该人拜为干爹或干妈。拜寄人家会请子女的干爹或干妈吃饭,干爹或干妈会给干子女一些钱,有些会再为干子女取小名 [11]。
陕西:婴儿满月后,父母为婴儿剃头、换衣,然后父母或祖父母就会抱著婴儿出门“撞喜”,让婴儿与碰到的第一个成年人结谊。碰到成年男性就拜为干大(干爹),成年女性则拜为干妈;老汉拜为干爷(谊祖父),老妇拜为干婆(谊祖母)。
然后请到对方到作客,三日后再备礼品,抱婴儿登门拜访。被拜者设酒款待,赠衣帽给婴儿。
从此两家结为亲家,逢年过节礼尚往来。碰到的人有些是随机的,但大部分情况是事先安排朋友或有名望的人去做第一个“碰”上的人。
河南:郑州、开封、滑县一带习俗与陕西相似,称为“碰姓”,不同的是婴儿出生后头一个早上,父亲即要抱婴儿出外碰姓,碰到的第一个人不论男女老少,父亲都要向他(她)磕头并说明原委,请对方为小孩起小名。如要正式认为干亲,则被碰到的人要送给小孩一份礼物。
滑县一带未婚或未有子女,或子女年幼者忌讳认干子女,认为认了干子女就会没亲子女,即“认干儿,失湿儿”。荥阳的其中一种认干亲方式与四川、陕西、山东长岛县相似,称为“闯姓”,孩子满月或出生满百天,父母在日出抱孩子出门,首先碰到的一人,即认其夫妻为干父母。
另一种多见于男婴,男婴家人将锁锁门鼻儿上,满月那天谁先到他家就让谁开锁,开锁者就被认作干父母。每年孩子生日,都要到干父母家拜访,干娘会送锁给孩子,每年送一个,直至12岁。
在这一年,干父母要给干子女买衣物,叫“挽锁”,表示关系牢固,再把锁摘去,称“脱锁”。以后每逢重大节日和婚丧,两家干亲戚都要礼尚往来。
周口一带多选姓刘(谐音“留”)或姓程(谐音“成”)的人为孩子的干爹娘,取“留”而不去、“成”而不夭之意。之后要举行类似象征性出生仪式,干娘先做一条大开裆裤,让干子女穿上时从裤裆钻出来。
修武的风俗是“碰亲”,与四川、陕西、山东长岛县相似,由父亲抱小孩外出,如果第一个碰到的人儿女多,就把他(她)认作孩子的干大(干爹)或干娘,对方儿女少则由对方介绍儿女多的人家让孩子认干爹娘。北京:北京人认为收干子女会对自己的亲生子女不利,所以一般只接受亲密朋友的子女为干子女。
双方择吉日举行结谊仪式。亲生父母要设酒席、预备礼物让子女孝敬干爹、干妈,当中必须包括送给干爹的帽子和送给干妈的鞋子,另外再配上衣料之类的物品。
干爹、干妈送给干儿子、干女儿礼物必须包括碗筷和长命锁,由于打破碗筷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因此碗筷多以木、金属等不易打破的材料制造。给干子女的礼物还有衣服、鞋袜、帽子、围嘴和兜肚等。
以后每年三节两寿,干子女的家庭都要给干爹、干妈送礼,干爹、干妈的也要回赠礼物。由于花费沉重,通常只有富厚之家才会这样做。
山东:长岛县、蒙阴县的习俗与四川、陕西相似。在长岛县,父亲抱着小孩出门所见到的第一个成年外姓男子就认作小孩的干爹。
在蒙阴县在出门见到第一个外姓人,无论男女老幼,都会认为干亲,未婚者暂时称为叔叔、姨姨,等对方结婚后才改称干爹或干娘。在胶县,小孩的父母要给干娘买一条裤子,一副腿带(现在多改为两根腰带)。
干爹娘要送小孩衣服,放上针(与“真”谐音)和大葱(与“聪”谐音),表示真心真意和祝愿孩子聪明。干子女三年之内不能在家吃过年的饺子,干爹娘会用新碗筷盛饺子送给干子女。
在临朐,干娘必须是一个生肖相合、多子女的妇女,仪式进行时,干娘穿著一条由小孩家所做的肥大开裆,小孩父母用红布写张文书、烧上香、交上文书,将小孩从干娘的裤裆里漏下来,表示是自己亲生的,然后随干娘的孩子排行。胶东地区要先给干娘做一条肥大的开裆裤,让小孩从裤裆中穿过,象征小孩是干娘所生的,然后让小孩随干娘的子女排行。
泰安一带多找刘姓人家认干娘,这是因为“刘”与“留”同音,认为这样能留住孩子。荣成]认干娘的是干子女咬下干娘衣襟上的钮扣,象征吃干娘奶的亲生子女。
干娘则要送衣物给干子女做礼物。双方家长互称“干亲家”。
干子女称所认夫妻为“干爹”、“干妈”,与他们子女互称兄弟姊妹。海阳地方有选择风流女性为干娘的[12]。
彝族:。
2. 祭宅文书怎么写
宅 神 文 书
山东省 县 镇(乡)
村信人
喜逢良辰吉日,请仙客,祭宅神,请老子爷、玉
皇老爷、天师老爷、王母娘娘、天宫老母、地公老母、
泰安老母、保全老母、串山老母、清良老母、观音老
母、无生老母、东海龙王、南海观音、西天佛爷、北斗老爷、送子爷爷、送生娘娘、山仙路神、宅神老爷、
宅神娘娘、上八仙、下八仙、灶君老爷、门神胡爷、
串宅仙、抱囤仙、赠福、财神、贵神、喜神、福神、青龙、白虎、四大金刚、纸马香锞、金银财宝、大酒大菜、酒席一桌,全神赴宴,四路进宝,八方进财,八喜迎门,万事如意,四季平安。 公元
年 月 日
今晚上请仙客祭宅神,九路神香请的全,大小的神灵请的全,
大小的神灵请的严;九路神香向里请,大小的神灵来吃喜酒。上
八仙上边坐,下八仙两边排,还得灶君老爷来安排,坐不开的挨着来。三间堂屋明晃晃,安下桌子就烧香;烧香烧在金炉里,磕头磕在正面上,先长赠富路,人钱没有数。金香炉,银子桌,洗手烧香莲花座,烧上香,拜三拜,上三公,下三界,金子银子使不败。先上茶,后上酒,仙人吃茶又吃酒,桌子上饭菜样样有。
吃罢了饭,喝罢了酒,点点头拜拜手,赠得主家富贵有。
宅神经,宅神经,凡人念佛仙人听。俺今晚上请宅神,九碗
菜,九个盅,爱端哪盅端哪盅,吃罢了饭,喝罢了酒,穿上新衣
俺就走,回回头,拜拜手,清闲闲得再喝酒。弥陀佛
3. 高考拜文曲星文书怎么写
专家说法:祈祷其实是一种对压力的释放
“家长学生的行为可以理解。”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胡光伟说,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面临竞争的压力,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很多人需要借助一些形式来表达心愿,到寺庙祈祷其实是一种对压力的释放和心理上的安慰。“当然还有很多人是因为从众心理。”胡光伟说,一些家长学生听到别人这样做了,自己也就动了心,其实并不是真的把祈祷当作达成目标的有效方式,只是希望通过各种方法为高考这一人生重要的时刻尽力。
学生和家长的祭拜行为是因为高考具有不确定性,大多数人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需要在精神上找到弥补和安慰。以此减压可理解,但是不值得提倡,有时间还是用来提高成绩更好。
那文曲星到底是个什么星?
文曲星,星宿名之一。中国神话传说中,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一般民间认为民间出现过的文曲星包括:范仲淹、文天祥、许仙的儿子许仕林。文曲星属癸水,是北斗星,主科甲功名,文曲与文昌同属为吉星,代表有文艺方面的才能或者爱好文学及艺术。文曲星不同于文昌星的是,此星带有桃花,若女命再逢巨门同宫,自甘堕落,水性杨花。文曲星喜与文昌星同宫,可对照充分发挥其才艺,若再遇武曲星同宫,主博学多能。不过要兼顾到父母宫的好坏,配合判断。
文曲(即文华)属水,北斗第四星,主科甲星。
北斗四星,五行属癸阴水,是天权伐星。附带性质。主天理、文件文书、证书、支票,管科甲名声、文墨官场、功名、文雅风骚。主口才音乐、星相医理、例如偏印走偏锋较无文人风范、但亦性磊落、口舌狂。
庙子丑辰巳酉,旺卯未亥,平寅申,陷午戌。闻一知十口才佳,加会桃花则破耗不免。口才与精神思想很灵感,感情,金钱。 与文昌星非常类似的性质,都是学习星,但文昌星偏于正统学习,而文曲星则偏于才艺方面。在五行中为阴水,故带桃花性,不宜与其它桃花星或喜讯星同宫,如果同宫不但会加重其桃花气而且还会招蜂引
4. 我想知道民间传统的过继是怎样的,不是现代涉及法律问题的,例如干
旧时之人,如果到了50岁还没有儿子,或者压根儿不会生育,就要从同族人中过继一个儿子。
过继时要写凭证,称为过继文书,具有法律效力。过继文书一般用红纸,表示喜庆;也有不太讲究的,采用黄麻纸。
其写法有一定的格式。 由此可以看出,旧时之人写过继文书时,并不把继承财产放在第一位,而是把“以承宗祀”放在首位。
这对于续嗣者、承嗣者双方都很重要。作为续嗣者,一下子有了“传宗接代、执掌门庭、耀祖荣宗”的接班人,香火可传,固然高兴;对于承嗣者来说,从此拥有传承该门户的合法地位,名正言顺,也很欣慰。
旧时人也有把“立嗣”叫“过继”。“过继人”过来后,要为养父养母养老送终,还要有生殖能力,多生几个儿子,这才对得起人家。
那么,到底“过继”谁的儿子最好呢?原则上,按血缘远近取舍:先近后远;先同宗,后外戚;先父系,后母系。一般情况下,同宗中有人选,轮不到母系的后代。
首先,可从亲兄弟、从兄弟(堂兄弟)的儿子中挑选,也就是从侄辈中挑选。比如兄弟两人,老二没有儿子,老大就将自己的次子给他。
老大没有儿子,老二就将自己的长子给他。若老二只有一子,就选老三家的长子。
如果有人生前没来得及确定“过继人”,他死后,同族人往往为由谁为其摔纸盆、抱牌位发生争执。因为按民间规矩,不论死者生前由谁伺候,只要还没立下过继文书,前来摔盆子、抱牌位者就可继承其遗产。
于是侄辈们争着摔纸盆、抱牌位,闹得不可开交——这更说明了立过继文书的重要性。 过继文书与土地卖契相比较,一般没有“同中人”的签名,其实也用不着他来协调。
由于是家族之事,自有族长和族中兄弟来主持,签字画押的也是他们。其文书格式一般为:立出嗣书***,今有亲生第*子**,现年*岁,*年*月*日*时生,继与*房*兄为嗣,以承宗祀,更名抚养成立。
将来读书、习业、婚配等事,悉由嗣父管理,与生身父母无涉。如敢违逆,听凭管教惩处。
此系共同议定,决不反悔。恐后无凭,立此出嗣书,永远存照,最后是同族人签名画押,要求四人以上,有的多达六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