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问屈原的离骚怎么写
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
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本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 1篇。
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
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九歌:东皇太一 九歌:云中君 九歌:湘君 九歌:湘夫人 九歌:大司命 九歌:少司命 九歌:东君 九歌:河伯 九歌:山鬼 九歌:国殇 九歌:礼魂 离骚 天问 九章:怀沙 九章:惜诵 九章:涉江 九章:哀郢 九章:抽思 九章:思美人 九章:惜往日 九章:橘颂 九章:悲回风 招魂 大招 远游 卜居 渔父 -------------------------------------------------------------------------------- 九歌(一)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 九歌(二)云中君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搴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灵皇皇兮既降,焱远举兮云中。 览冀州兮有馀,横四海兮焉穷。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 九歌(三)湘君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 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 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间。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 九歌(四)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萃兮苹中? 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 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匊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薜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 九歌(五)大司命 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
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 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
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 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 吾与君兮斋速,导帝之兮九坑。
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 壹阴兮壹阳,众莫知兮余所为。
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 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结桂枝兮延□,羌愈思兮愁人。
愁人兮奈何! 愿若今兮无亏。 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可为? -------------------------------------------------------------------------------- 九歌(六)少司命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 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至兮水扬波。 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
望泞美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孔盖兮翠旍,登九天兮抚彗星。
怂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 九歌(七)东君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 驾龙辀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
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 羌声色兮娱人,观者憺兮忘归。
絙瑟兮交鼓,箫锺兮瑶虡。 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
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 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蔽日。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
2. 【屈原的《离骚》全文及翻译、注释.】
原 {离骚} 离骚(一)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或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或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离骚(二)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茞!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昌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翻译: 1.颛顼啊,我是你的远代子孙,伯庸——是我先祖的光辉大名.岁星在寅的那一年的正月庚寅,我从天上翩然降临.尊敬的先祖啊,仔细揣度我刚刚下凡的时辰和啼声,通过占卜赐给了我相应的美名.给我取的大名叫正则啊,给我取的别号叫灵均.上天既赋予我这么多内在的美质啊,又加之以我注意修养自己的品性.我披着喷吐幽香的江离和白芷啊;又联缀起秋兰作为自己的佩巾.光阴似箭,我惟恐抓不住这飞逝的时光,让岁月来塑造我美好的心灵.清晨,我浴着晨曦去拔取坡上的木兰,傍晚,我背着夕阳在洲畔采摘宿莽来润德润身.太阳与月亮互相交迭,未尝稍停,新春与金秋相互交替,永无止境.想到树上黄叶纷纷飘零,我害怕美人啊,您头上也添上丝丝霜鬓!为什么,为什么你不把握年岁壮盛的时机,丢弃秽恶的行径?为什么不改变这种不善的法度?任用贤才,来驰骋于天下!随我来吧!我当为君在前面带路! 2 沿着康庄大道走向幸福与光明.忆往昔,我三代先王的德行是那么完美精纯,一丛丛芳草鲜花簇拥着他们.那时节啊,花椒与桂树层层相间,哪里只是蕙草与白芷散发芳芬?哦!唐尧和虞舜是多么正大光明,他们遵循着正道,向着光明迈进.夏桀和商纣是多么狂乱啊,只想走捷径,抄小路,结果使自己走向困境.那些营私结党的人是这样苟且偷安,他们一步步走向死胡同而不思反省.难道我担心自己会遭受灾祸?不,我担心的是楚国的车驾将要覆倾!急匆匆,我为王朝的复兴前后奔波,希望跟上前代明王的脚印.君主啊,你不能体察我的一片衷情,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大发雷霆.我明明知道直谏忠会招灾惹祸,但我怎么能看着祖国沉沦!我敢手指苍天让它给我作证,我对你完全是一片忠心! 屈原是楚国的贵族,他本人也官至三闾大夫(相当于副丞相).他崇尚“明君贤相”的政治格局,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楚王的支持让楚国重现“尧天舜日”的政治局面.但由于秦国的离间和小人的谗言(楚王宠姬郑袖和上官大夫靳尚),楚王愈来愈疏远屈原,甚至几度流放他.这时屈原的悲伤应该是极大的,但同时他又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理想,于是在《离骚》之中,用香草和美人等意象分别象征自己的才能、抱负和楚王,希望借此感动楚王,和他一起为国家的中兴努力;并且借此抒发自己的悲愤. 司马迁曾写道:“屈平(屈原)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以上便是屈原写《离骚》的原因.。
3. 屈原小传怎么写啊 急死了
屈原简介 (约前304-前278年)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
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
怀王时期.他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
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后因
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
放逐.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
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最
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的
的情怀.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
章〉,《招魂》等.大体说来,《离骚》,《天问》,
《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九章》
与《离骚》类似,重在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愫.《天问〉
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以问语一连向
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
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
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楚国祭神乐曲,经屈原加
工润色而成,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作
品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他的崇高精神和巍
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 .人民永远景
仰他,热爱他.中国民间5月5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
习俗就是源于对他的纪念.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4. 作文屈原的故事怎样写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让我想起了屈原的故事。
去年的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洋溢着粽子的清香,有红豆馅的,有蜜枣馅的,有肉馅的,有白米的……我和爸爸、妈妈一边吃着香喷喷的粽子,一边谈开了。妈妈问:“谁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我和爸爸抢着回答:“是端午节!”。“那么端午节这天,为什么要吃粽子呢?”妈妈又问。我摇了摇头。爸爸就此给我讲了关于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的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叫屈原,创战国时期楚国的三闾大夫,他提倡团结其他国家,共同抵抗秦国。可楚王不但不听劝告,反而将屈原从楚国放逐了。后来,楚国陷入了困境。屈原整天都非常忧愁。不久,这个怀才不遇的诗人就抱着砂石,投汨罗江自杀了。大家得知这个消息后,都去寻找屈原的尸体,可没有找到。人们害怕江里的鱼儿吃了屈原的尸体,便用米包成粽子扔进江里喂鱼。从此,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那天,定为端午节。在那天,人人都要吃粽子、赛龙舟。”
现在想起去年端午节的这个时候,爸爸跟我说的屈原的故事,我依旧非常的感动。这位为国捐躯的爱国诗人,他的精神是多么令人敬佩,多么的伟大。我们应该敬佩他,向他学习!
5. 古代的屈原两个字怎么写
[屈、原]两个字的古代写法。
如图所示:
6. 写屈原的作文
屈原的远祖是颛顼高阳氏,应是夏氏族的一部分。
据《史记·楚世家》说,高阳氏六代孙名季连,是楚的创业始祖,姓。周成王时,季连的曾孙熊绎受封于楚,居丹阳(今湖北秭归),传至熊通(一作达),就是楚武王。
其子瑕,封采邑于屈,子孙就以屈为氏,所以屈是楚国姓的分支。自春秋以来,屈姓历世都担任楚国的显要职位,担任高级官职莫敖的有屈重、屈完、屈荡(前后两见)、屈到、屈建、屈生等,多半是父子相传。
屈原的父亲,《离骚》中称其名为伯庸,可能也是化名。另外,传说中屈原还有一姊。
屈原所得姓的屈地,今已很难确指在何处。屈原故里只能据汉以后各家之说来推断,诸说中以丹阳秭归的传说为最多。
丹阳即楚始封之地。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引袁山松《宜都记》说:“秭归,盖楚子熊绎之始国而屈原之乡里也,原田宅于今具存”,“秭归县东北数十里有屈原旧田宅,虽畦堰縻漫,犹保原田之称也。
县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原故宅,累石为室基,名其地曰乐平里。宅之东北六十里有女媭庙,捣衣石犹存。”
这是汉魏以来关于屈原故里的最具体的说法。 屈原的政治活动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重要政治家。
他的一生在激烈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度过。了解他的政治活动经历,是研究屈原思想和文学成就的重要前提。
自屈瑕任莫敖后,这个职位几乎全由屈氏子孙世袭。其职位仅次于令尹。
《屈原列传》说屈原曾为楚怀王左徒。据现有史料可以考知的战国时期担任过楚左徒的,仅屈原与春申君二人。
春申君以左徒升为令尹,与楚旧制莫敖升为令尹相同。而从《屈原列传》所载屈原在内政、外交方面担负的职责来看,左徒亦与莫敖职位相当,可能就是春秋时代的莫敖。
屈原与怀王同祖,他当左徒,是以宗亲而任重臣。 屈原在政治上的活动,据《屈原列传》所载,并用屈原作品相印证,主要有:内政方面辅佐怀王,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外交方面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于齐。
屈原的政治活动是和当时历史发生变革的情况相联系的。春秋时期周王朝的统治制度已不能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要求,诸侯国家都已自成中心,相互争霸,楚国的形势与中原各国有相似之处,并由于地理和政治上的有利条件,发展成新兴大国。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实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经过长期兼并,形成了七雄并峙的新局面,其中又以秦、楚为最强。 屈原辅佐楚怀王,正在七雄激烈争斗之时。
屈原起初很受怀王信任重用,怀王让他“造为宪令”,即主持国家政令的起草、宣布等事项。“宪令”涉及推行变法之事。
楚国在悼王时,已有吴起变法的先例。怀王初年,也想有一番作为,曾争到合纵之长,因而屈原希望变旧更新,一度受到怀王的支持。
可是,楚国的变法本来就不够彻底,政权主要掌握在贵族重臣手中,他们为了保持个人禄位而反对变法。 当时楚国朝廷中佞臣充斥,与屈原同列的有上官大夫。
他心怀嫉妒,与屈原争宠,屈原起草宪令未定,上官大夫欲夺其稿,屈原不予,他就向怀王进谗言,说:“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怀王庸懦昏聩,不加辨明,就怒疏屈原。屈原的被疏远,根本原因在于他的政治改革计划触犯了贵族利益,遭到旧贵族们的中伤打击。
屈原和旧贵族集团的斗争,还表现在对外政策上。屈原分析了当时形势,坚决主张联合齐国、抗击秦国的策略,这是对楚国有利的正确策略,怀王曾采纳他的主张,并派他出使齐国。
屈原被疏远后,秦国派张仪出使楚国,以土地诱惑楚怀王。目光短浅的怀王就改变了对外政策,采取绝齐亲秦方针,结果使楚国在政治上、外交上吃了大亏。
怀王恼怒,又轻率出兵伐秦。由于没有齐国的支援,被秦国打得大败,还丧失了汉中之地。
在危殆的形势下,屈原曾被怀王再次派往齐国,以图修复两国交好。但不久,秦昭王又提出秦楚两国联姻,要与楚王会面,屈原谏阻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怀王之子子兰却劝怀王去秦,说:“奈何绝秦欢?”怀王终于去了秦国,果然被扣留,最后客死于秦。
当时屈原已被逐出朝廷,流放到汉北地区。 楚怀王死了以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受到广泛的同情。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
顷襄王在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大约此时郢都在庄暴郢之后,“百姓震愆”,“民离散而相失”,他只得去故乡而就远。
辗转流离在沅、湘一带大概有九年之久。他远离故国,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
于是,他又慢慢地顺着沅江,向长沙走去。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时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于汨罗江中,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 除左徒外,屈原还曾担任过“三闾大夫”一职。
三闾即楚宗室昭、屈、景三姓聚居之所,三闾大夫应当就是春秋、战国以来晋、鲁等国的公族大夫,职务是管理宗族事务,教育贵族子弟,汉代的宗正与之相当。屈原之为三闾大夫,肩负着教育宗族胄子的重任。
这在《。
7. 写离骚的屈原
历史,被掩藏在了风俗的背后。
屈原与其宠妃的暖昧关系被怀王知道后,促使他以政治名义放逐屈原,使人再也无法与郑袖见面。十几年后,楚怀王驾崩,为防止屈原与郑袖的关系卷土重来,楚国王室遵照楚怀王的遗命,派人对屈原进行了捕杀。
追杀事件的发生地就是今天的汨罗江,兵士们最终在江边抓住了屈原,将他刺杀后装进袋子,捆紧了之后压上石块投入江心,演出了一幕残酷的历史悲剧。 还是有百姓目击了这一谋杀过程,但在当时的暴政下他们必须委婉地说出真相,于是导致了“端午节”的起源:在纪念另一个楚国英雄伍子胥的日子(五月初五)里,举行哀悼屈原的祭礼,用赛龙舟隐喻当时追杀屈原的激烈场面;用包粽子来隐喻屈原被投入江中的悲惨事实——糯米饭象征着屈原的肉体,粽叶象征着装他的袋子,粽丝象征着捆扎他的绳索;而把粽子投入水里,则象征着屈原被人淹死的真相。
从司马迁著史至今,屈原因政治忧愤而投汨罗江自沉的动人故事被人们广为流传。而其中唯一的证据,就是诗人那首被放逐以后所写的《怀沙》。
诗中称,自杀的方式已然确定,那就是向江中忿然一跃,去拥抱(“怀”)江底柔软的泥沙。对此,早在30年代胡适先生就曾提出质疑,认为《怀沙》一诗中的许多话语并不符合屈原的模式,很可能是后人根据他自杀的传说而炮制的一篇伪作。
那么,屈原究竟是怎么死的呢?目前,在海内外的学者和历史学家当中,“屈原死于谋杀”的说法十分流行。在屈原生活的年代,许多人有谋杀他的嫌疑,如他的政治宿敌令尹子兰、佞臣靳尚等等,但屈原已遭贬放,除非有极特殊的原因,否则他们没有必要再去杀害这个在政治上已经毫无指望的人。
这样看来,屈原最终不过是一场秘密爱情的牺牲品而已。死在汨罗江。
8. 【屈原写的离骚表达了什么
古代杰出的抒情长诗,它的内容深厚,思想深邃,情感深沉,境界高远,语言奇伟瑰丽,想象新奇动人.作者屈原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更是值得每一位炎黄子孙引以为豪.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洁身自好的品质,献身理想的精神,千百年感动并影响了无数后人 有着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我想这也正是屈原执著性格的体现.然而像屈原这样“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人是不多见的. 鲁迅说过:“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讲,屈原又是幸福的.屈原是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也许,在他的一生,那个所谓的梦也从未醒来过,直到他决定死前,梦也没有破灭过.然而他却说自己是最清醒的.当然,在现代的社会中,屈原的那种执著是被置疑的.但这并不表示《离骚》不值一读,我想如果一个人读完《离骚》后能感受并理解那份凄美的执著,那么他就很有收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