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语翻译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夫为自强,斯能不息.故汤
这是《易经》乾卦的卦辞.乾代表了天,中国文化是乾代表了天体,现在的名词就是宇宙.《周易》就是文王的思想,也就是孔子所效法的.文王解释宇宙,是永远在转,永远在动,没有一分一秒停止,假使一秒停止,不但地球完了,没有人类了,整个宇宙也垮了,所以宇宙是动态的.这就是中国的哲学了.我们有两位现代的学者是在思想界很有影响力的,他们评论中国文化,属于静态的.我对他们说,老兄,谁告诉你们中国文化是静态的?讲中国文化,第一部书就是《易经》,里面就告诉了你“天行健”,宇宙没有静态,永远是动的.中国文化并不主张静态的宇宙.人生也是这样,要不断求进步.静是缓慢的动态,没有真正绝对的静.譬如人坐在椅上好像很静,其实并不静,身上的血液正在分秒不停地循环,各个器官也都各司其职地工作着.“天行健”是永远强健地运行.“君子以自强不息”是教我们效法宇宙一样,即如孔子所说“逝者如斯”,要效法水不断前进,也就是《大学》这部书中引用汤之盘铭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道理.人生思想、观念,都要不断的进步.满足于今日的成就,即是落伍.所以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包括各方面很多意义,可以说孔子的哲学,尤其人生哲学的精华,都集中在这两句话中,它可以从消极的、积极的各方面看,看宇宙、看人生、看一切.我们自己多多去体验它,应该了解很多的东西.。
2. 【英语翻译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注释:(1)“虽有嘉肴”,“虽”,连词,虽然.“嘉肴”,美味的鱼肉.“嘉”美好.“肴”,做熟的鱼肉等.(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旨”,味美.(3)“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的.(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良好.(5)“是故”,连词,所以.(6)“困”,不通,理解不清.(7)“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8)“自强”,意思是自己努力.“强”,竭力,尽力.(9)“故”,连词,所以.(10)“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这段古文的意思是:虽然有美味的鱼肉,如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只有先去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缺乏,只有教了别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对知识还理解不清.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了自己对有些知识还理解不通,然后才能自己努力.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简析:这段文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递进的论证方式阐述了:至善的道理、良好的知识如同美味嘉肴,只有去品尝才能知其“味美”.学后知不足,教后知困,从而严格要求自己,自强努力,教学相长.这段文章可以启示当代的人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里,面对着知识爆炸的时代,要想使自己的知识不匮乏,思想不生锈,就要勤奋学习新知识,不断了解新道理,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特别是为人师者更应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