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人为什么喜欢用手账
在日本,几乎大部分的人,无论是男是女,都会有随身携带手账的习惯。每当有新计划的时候,就会飞快的拿出手账迅速记下来,所有日程的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很多人甚至把半年以后的事情都记录在手账上了。日语里的“手账”,在日本的《大辞源》定义是:“手账是经常带在身边,记载心想、要做、怕忘的各种事情的小型记事本”。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然而日本人把这种“记事簿”冠以“手账”的雅称,给发扬光大至极致,形成了一种日本特有的文化。
美好的生活是需要仪式感的,每天留一些跟自己独处的时间,回顾一天中发生在生活里的那些“小确幸”,将它们写出来,永远保留下来,是对自己生活的交代,你会发现梦想正在一点点成为现实。
2. “手帐”是什么东西啊
手账,指用于记事的本子。
写东西。在日本,大部分人都会随身带着一个被称为“手账”的笔记本,随时随地掏出来翻翻看,或者在上面记些什么。
手账对于日本人而言是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用于记录日常生活所发生的事。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手帐有着不同的意义,因而手帐的种类也非常非常多,包括美食手帐,旅行手帐,读书手帐,记账手帐等等。 手账不仅能提醒自己记着家人、朋友的生日和约会,还能安排每天的工作,很多人把它当做简短的日记本。
扩展资料: 而手帐也随之大致分成了以下几类: 1、生活手帐 这类手帐用于记录日常生活,类似于日记,记录每天的生活情况,每天的心情,生活手帐是一个属于自己的“传记”,当你老了,翻开手帐,看到年轻时候的自己,诸多往事浮现在脑海中,可以说,手帐就是记住当下的生活,给活过的自己以文字的方式留下痕迹。 2、读书手帐 作为一个不太喜欢读书的人,改变大概就是从手帐开始的。
当看到别人的读书手帐,第一眼觉得好看,于是,为了这个“好看”,我开始读书,摘录好词好句,写下读后感,当读完第一本以后觉得很有成就感,随后是第二本,渐渐地,这种为了“好看”的动力转变成为习惯,读的书越多,就会发现更多优秀的作品。通过读书手帐,记下每一本书里面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写下读后感,每一本都是自己成长的见证。
3、旅行手帐 旅行中,除了以照片的形式记录旅程,还可以通过写旅行手帐的方式记录行程。一天的游玩以后,回到酒店坐在桌前,回忆今天参观的景点,遇到的好玩的事情,贴上自己拍下的照片,记下自己去的每一个地方。
还可以把景点门票或者是景点宣传手册放在手帐中,如果以后有朋友也要去玩,可以提供一些小小的攻略。除此之外,旅行中的心情感想也可以记下来,到了不同的地方,当地的风土人情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日程手帐 合理有序的时间安排是我们高效率完成每天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日程手帐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安排工作。日程手帐分为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这样在每天学习工作时能够更好地找准目标,节省了很多时间。
同时日程手帐也起到了提醒的作用,忙完一件工作突然忘记接下来要做什么,翻开日程手帐就可以看到自己当天的安排。 5、财务手帐 是不是经常有自己的余额莫名其妙就变得越来越少的感觉,但是不知道钱懂花到哪里去了。
财务手帐能够帮助你记录每天的支出,让你清楚每一笔支出的去向。有些应用软件也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但是我常常会忘记记录,但是准备一个小本子,就会提醒自己记录每天的支出情况。
在财务手帐中,你还可以有自己的梦想清单,当你很想要某样东西时,可以通过管理计划每天的支出为梦想清单存储资金。 6、电影手帐 看了一部电影,留下电影票,写下观影感受,给电影评分。
以上是手帐大致的分类,看起来好像需要很多本子,其实不一定,看个人需求,可以把财务、旅行、电影、日程、生活手帐放在一起写,读书手帐可以单独一本。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偏好安排自己的手帐体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手帐。
3. 是手账还是手帐
手账。
据国家语委有关资料,由于古人常把账目记于布帛上悬挂起来以利保存,故称日用的账目为“帐”;后来为了与帷帐分开,另造形声字“账”,表示与钱财有关。
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2002年3月31日试行)的注释中说,“账”、“帐”二字分工如下:“账”用于货币和货物出入的记载、债务等,如“账本、报账、借账、还账”等;“帐”专表用布、纱、绸子等制成的遮蔽物,如“蚊帐、帐篷、青纱帐(比喻用法)”等。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只有“账户”词条,而无“帐户”词条,对“账户”的解释是:会计上指账簿中对各种资金运用、来源和周转过程等设置的分类。
经国家语委等修改而成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中的第七条列举了“常见的较难界定的别字”,其中有“欠账(帐)、账(帐)簿”等,并特别说明“括号里的字是错的”。
新华社2002年印发的《新华社采编人员手册》“新闻报道中容易用错的字词”这部分内容中,也明确说明,表示“财物出入的记载”和“债”的义项时,不能写作“帐”。
扩展资料:
手账文化蔓延至无锡 源于中国现从日本进口
“手账”二字源于日本,日本辞典给出的定义:手账是经常带在身边,记载心想、要做、怕忘的各种事情的小型记事本。但手账并非简单的记事本,它是集日程安排、生活感悟、读书心得、消费收支,甚至百科大全为一身的超级手册,并配以创意手绘插图,还会用彩色胶带、贴纸、印章等来装点。在日本,无论男女老少都会随身携带手账,随时随地掏出来翻看、记录。
手账对于日本人而言是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不仅具有备忘功能,而且是规划人生的重要工具。手账大多制作精美,不同的页面划分具有超强的整理功能,以满足工作、学习、生活、旅行等不同需要。正是记手账的习惯,教养了日本人守时、办事认真的习性。在日本,甚至有“手账哲学透视人生”的说法。
但其实,古代中国人就有记手账的习惯,称作“手簿”,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后来,日本人把这一中国传统冠以“手账”之称,并发扬光大,形成了一种日本文化。近年来,精巧的日本手账正悄然进军中国内地市场。
手账文化在上海很热,她和很多无锡手账达人都去上海参加过手账展或集市。近一年来,手账文化热开始从上海蔓延到了包括无锡在内的周边地区。年纪小的有中学生,年纪大的有35岁的宝妈,最近有往低龄化和高龄化两头发展的趋势。原因就是,记手账没什么门槛且好处多,一个本子一支笔就可以“入坑”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手账文化蔓延至无锡 源于中国现从日本进口
人民网-读报辨析 “账”与“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