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汉茶赋》写的是什么
汉茶者,汉中佳茗也,《汉书》始谓之。汉中者,“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也;是故汉茶天生人文之美,独得天地之秀,味甘鲜而源远,富锌硒而倍罕;如此珍物,本应闻名天下,然久居深闺而世人多不识,故作此赋以举荐之。
名城汉中,悠久梁州,金瓯玉盆,地肥物丰;龙岗薪火,光映天汉,百万年前,先民繁衍。汉茶久远,远不可考;武王伐纣,巴人犒献,华阳国志,史溯周前。汉茶鼎盛,始于雄汉;汉王定鼎,钦点贡品;紫柏山幽,张良延寿;张骞西出,茶通丝路;蔡伦研造,饮茶开窍;孔明北伐,防疫煎茶。盛唐茶道,汉茶功高;中唐茶贸,汉茶远销;茶马古道,由此肇造;自唐至清,茶香袅袅,汉中茶业,数领风骚。
南国汉中,天造茶乡,秦巴苍茫,汉水悠广,经纬适当,温润和爽,雾罩碧嶂,山高水长。桃花源乡,绝尘净壤,四大国宝,乐此为乡;京津水源,保护有方;含锌富硒,上佳茶壤。色秀形美,芽硕叶胖,质润泽显,汁绿汤亮;香高气鲜,滋醇味甘,雅俗共赏,情深谊长;舒压降糖,减肥养颜,怡情保健,益智延年。精心培植,屡获重奖;营销不力,难现辉煌。今当推出,共襄瑰宝,汉中茶业,再领风骚!
/f?kz=430169966
2. 茶叶简介怎么写
茶叶,指茶树的叶子或芽。一般所说的茶叶就是指用茶树的叶子加工而成,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的一种饮品。茶属双子叶植物,约30属,5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有14属,397种,主产长江以南各地,其中茶属Camellia和何树属Schima等均极富经济价值。乔木或灌木,叶互生,单叶、革质、无托叶;花常两性、稀单性、单生或数朵聚生,腋生或顶生;萼片5-7,复瓦状排列;花瓣通常5,稀4至多数,复瓦状排列;雄蕊极多数,稀少数,分离或多少合生;子房上位,稀下位,2-10室,每室有胚珠2至多颗;果为一蒴果,或不开裂而核果状。茶叶含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进人体健康。
基本信息
中文名:茶叶
英文名:a tea leaf
属:山茶
别称:茶叶
分布区域: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
纲:双子叶植物
亚纲:原始花被
目:草本
萼片:5-7
发源地:四川蒙顶山
生产地:祥华、长坑、安徽
拼音:chá yè
基本分类
根据其历史分析,有下列三种情况:
1.有一部分属传统名茶,如松萝茶、蒙洱茶、西湖龙井、庐山云雾、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恩施玉露、信阳毛尖、六安瓜片、屯溪珍眉、老竹大方、桂平西山茶、君山银针、云南普洱茶、苍梧六堡茶、政和白毫银针、白牡丹、安溪铁观音、凤凰水仙、闽北水仙、武夷岩茶、祁门红茶、武当道茶、古丈毛尖、粤东山龙茶等。
2.另一部分是恢复历史名茶,也就是说历史上曾有过这类名茶,后来未能持续生产或已失传的,经过研究创新,恢复原有的茶名。如泾渭茯茶、渠江皇家薄片、渠江薄片、渠江茶、休宁松罗、涌溪火青、敬亭绿雪、九华毛峰、曾侯银剑茶、汉家刘氏茶、龟山岩绿、蒙顶甘露、仙人掌茶、天池茗毫、贵定云雾、青城雪芽、蒙顶黄芽、阳羡雪芽、鹿苑毛尖、霍山黄芽、顾渚紫笋、径山茶、雁荡毛峰、日铸雪芽、金奖惠明、金华举岩、粤梅香、顺生茶叶、东阳东白等等。
3.还有大部分是属于新创名茶,如婺源茗眉、蒙洱月芽、蒙洱太空茶、南京雨花茶、云雾毛尖茶、雪峰禅茶、无锡毫茶、茅山青峰、金坛雀舌、天柱剑毫、寒冰天露、岳西翠兰、齐山翠眉、红山龙、望府银毫、临海蟠毫、千岛玉叶、遂昌银猴、都匀毛尖、高桥银峰、金水翠峰、永川秀芽、上饶白眉、湄江翠片、安化松针、遵义毛峰、文君绿茶、峨眉毛峰、雪芽、雪青、仙台大白、早白尖红茶、黄金桂、秦巴雾毫、汉水银梭、八仙云雾、南糯白毫、午子仙毫等等。 第四种就是天然营养保健茶,如可以吃的蛋白桑叶茶。
3. 茶叶简介怎么写
茶,汉语词汇,音cha(学名: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著名饮品,遍销海内外。
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先端钝或尖锐,基部楔形,上面发亮,下面无毛或初时有柔毛,边缘有锯齿,叶柄无毛。花白色,花柄有时稍长;萼片阔卵形至圆形,无毛,宿存;花瓣阔卵形,基部略连合,背面无毛,有时有短柔毛;子房密生白毛;花柱无毛。蒴果3球形或1-2球形,高1.1-1.5厘米,每球有种子1-2粒。花期10月至翌年2月。
野生种遍见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的山区,为小乔木状,叶片较大,常超过10厘米长,长期以来,经广泛栽培,毛被及叶型变化很大。茶叶可作饮品,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并有保健功效。[1]
中文学名
茶
拉丁学名
Camellia sinensis (L.)O.Kuntze
别 称
槚、茗、荈、茶树、茶叶、元茶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侧膜胎座目
亚 目
山茶亚目
科
山茶科
亚 科
山茶亚科
族
山茶族
属
山茶属
种
茶
组
茶组
系
茶系
命名者及年代
(L.) O. Ktze.,1887
英文名称
tea
4. 赋应该怎么写
赋学的研究,在今天比其它门类的古典文学更为不发达,好象日本人的研究还比中国多一些。可能是因为赋是文的一种,在今天与散文等古文一样,因为其倾向于实用而被现代文所代替,所以逐渐消失;而诗词则有相对多一点的不可替代性,所以反而能勃兴。
汉赋是赋体的正宗,代表作如上林、子虚,不过其形式过于繁琐吃力,用字也古拗生冷了些,看三都赋把人累的,篇幅长,字的笔划多,毛笔字大,洛阳的纸不贵才怪。在今天就是要学习写作,可能也只能参考不好取法。东坡前后赤壁赋,有“创妍美流便新体”的作用,我认为今天写作可以参考学习。典型汉赋的基本特征,应该有二,一是骈句,二是对答。这在苏赋中还基本保留,大概在形式上更自由一些,结构上更散漫一些,就成了那个样子。赋中的骈句,应以四六为主,通常的结构是前四后六,除去语助词,用五七言就有点象好多诗加起来的感觉,反而为文不得,应该不可取。我认为在写作上注意这些要点,同时照顾一下韵脚,就应该差不多不出格了。
赋与诗的写作应该有很大的不同。文重理致,要求在章法上有迹可循,描写以外还应多所发明,结构的句法的适当组合,应该做到气势顺畅,理义清晰。至于擒纵、起伏等,则是通则,运用之妙,在乎一心。
就作用上说,赋与诗词一样,在今天都没什么用,主要也是一种娱情乐志,既为之,则求善之而已。难得桃兄有此兴趣,大家多交流。
赋的格式除了(1)对偶(2)多用四六言(3)押韵,没有特别的要求。
5. 赋应该怎么写
1,押韵,必须押韵,可以通韵
2,格式整齐,语句对仗,可以写成散句,不能写成散文
3,意思流畅,文字清新,切忌堆砌辞藻,无病呻吟,歌功颂德,掺杂太多现代白话
4,必须要有一定的内容,不能满篇像花间词不知所云
5,对古文的运用和对词语的锻炼,必须符合规则,不能自己瞎写,乱写,搞得别人根本看不懂
6,少用生僻字,尽量简短,少一点铺排,多一点真实
7,文字和诗意两者不可兼得,舍文字而取诗意也。
内容和思想难以兼顾,舍思想而重内容也
赋是诗的前身,也是诗的一种体裁,不能为了东拼西凑,影响了诗意
赋也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学体裁,不能为了故弄玄虚,突出高大正伟光正的鲜明旗帜,影响了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