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叫打普佛
“普佛”,一词来源于隋代信行所创立的三阶教。三阶教将佛法分为普法和别法。所谓普法,即于法不分大小,于人不辨圣凡,普信普敬,不尊此法而斥他法,所以名为“别”。信行认为在佛灭后初五百年的正法时期,众生的根机只能学一乘法;第二个五百年的像法时期唯学三乘法,所学各别,所以称为“别法”,全称为“别真别正法”。在佛灭后一千年的末法时期,众生由于根机较钝,具有空有偏见故,如果偏学大乘或小乘,就会爱此憎彼,必然造成谤法之罪,所以第三阶相应的佛法,名为“普法”,全称为“普真普正佛法”。
三阶教归依的佛有五种,即真佛、应身佛、形象佛、邪魔佛(外道诸神、佛菩萨所变应身)、普真普正佛。而普真普正佛又有四种,即如来藏佛、佛性佛、当来佛、佛想佛,就是“普法四佛”。三阶教认为,一切迷于现实的众生,从其本有可以为佛的可能性,即如来藏或佛性来看都是佛,因此一切众生即为“如来藏佛”和“佛性佛”;如果这种可能性开发实现时便成为佛,所以一切众生都是“当来佛”;对一切众生皆作佛想,所以一切众生都是“佛想佛”。正因为如此,世界众生无不为佛,所以四佛实际是一“普佛”。既然一切众生都是如来藏佛,故对一切已成未成诸佛,应该加以尊敬,这就是普敬普礼;因为末法众生具有空有邪见,所以应该劝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罪,因此三阶教非常重视忏悔。所以,普礼诸佛与忏悔认恶便联系起来。
由于三阶教重视普礼诸佛与忏悔,所以信行编有《七阶佛名》作为礼佛忏悔的仪式。根据敦煌文书发现的几个《七阶佛名》写本,或称为《礼佛忏悔文》,或称《昼夜六时发愿法》,内容次序虽有不同,但都有三阶教徒持诵的课本。《七阶佛名》的礼诵次序是:敬礼常住三宝、叹佛功德、普光佛等五十三佛、释迦佛等三十五佛、宝集佛等廿五佛、忏悔文、梵呗文,说偈文、三归依文、无常偈等。这一系列宗教仪轨,成为后来中国佛教寺院晚裹主“打普佛”的母本。

随着佛教忏法的流行及仪轨制度的完善,尤其是明清以来,佛教寺院的法事仪轨基本成为定型,“普佛”也成为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仪轨。普佛可以分为“延生普佛”和“往生普佛”。延生普佛是祝愿施主福寿康宁、离诸灾厄;往生普佛则是超度亡灵、回向净土。但是,在打普佛时先设立牌位,延生普佛则是超度亡灵、回向净土。但是,在打普佛时先设立牌位,延生普佛则用红纸写上“佛光注照本命元辰**之禄位”;往生普佛则用黄纸写上则用黄纸写上“佛光接引**之莲位”,然后在左下角写上“阳上**荐”。现代寺院
2. 观音普佛吉祥文疏怎么写
伏以佛光普照,如秋月以当空。法化流行,若时雨之润物。所求皆
遂,无愿不从。仰叩洪慈,俯垂洞鉴。爰有一四天下,南赡部洲。囗囗
省,囗囗县,囗囗名山,囗囗寺。秉释迦如来遗教奉行,主修法事功德,
沙门囗囗令据囗囗省,囗囗县,囗囗乡,囗囗界下居住,奉佛修斋,植
福延龄祈生令嗣信男女囗囗一心上叩娑婆教主释迦文佛,极乐世界阿弥
陀佛,消灾延寿药师如来,现坐道场观音大士,十方三世无尽三宝,各
宝金莲座下。愿舒莲目,俯鉴葵忱。切念弟子,叨生盛世,忝预人伦。
光阴已过四十,子息尚无一个。总因宿业深厚,现善微弱。致令子嗣缺
乏,不能慰承先启后之心。福慧浅薄,无由行爱物仁民之事。由是特发
诚心,恭就口口寺。启建佛七一堂,于囗囗月囗囗日开坛,恭请囗囗戒
德师僧,逐日称念无量寿如来洪名圣号,至囗囗日圆满。又于囗囗日,
设放普济孤魂焰口一堂。于囗囗日,设如意大斋一堂。又以囗囗元,助
修天王宝殿。以此功德,专祈佛慈加被,法润深滋。罪雾消而寿山耸峙,
石麟降而干蛊联芳。又祈祖祢同生莲邦,现生眷属悉增福寿。又祈雨顺
风调,民康物阜。干戈永息,中外协和。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
生,同园种智。恭干三宝垂慈,证明摄受。谨疏。时维天运囗囗年囗囗
月囗囗日具呈
3. 度亡文疏怎么写
如下:
度亡普佛功德文疏
妄念成生灭 真如部变迁 总是难思议 无住对空宣
伏以佛自西来恒利益慈悲之念 法流东土广超生度世之门
爰有 一四天下 南瞻部洲 今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温州市○○○地方居住奉佛设供祈度生方阳上孝男○○○ 暨领合家善眷人等是日沐手焚香志心皈叩
娑婆教主释迦文佛西方接引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诸大菩萨各宝金莲座下 仰舒 洪鉴俯察情旨恭通具词伏为
讳 归
阳上孝男○○○拜荐先父○○○府君
生于○○○○
卒于○○○○
窃念一别尘凡千秋 永隔音容莫睹景物空存 特申荐悼之诚资培冥福 祈叩 佛慈之力指示生方由是发心择取本月○○日虔备香资恭投○○寺 延请僧尼莲友登临宝殿异口同音称念阿弥陀佛圣号洪名普佛一堂于内所集功德专伸回向 先灵受纳承果附资宗祖升遐普及沉沦同登觉岸 伏愿佛光接引 法力提携早登安养净帮速见弥陀慈父位居不退果证无生 更祈 阴超阳泰振不坠家声生顺没 眷属荣昌 子孙昌盛 诸般迪吉凡在二六时中全叨 佛光庇佑 谨疏恭干 三宝洞明 千真炳电 时维 公元 ○○○○ 年 月 日 阳上报本孝男○○○顿首叩拜具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