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散文的形式
散文,“形散而神聚”。借助抒情、心理、白描等手法表现出文章的中心,其手法可以多样,要擅于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散文要学会用最质朴、通俗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切不可堆砌辞藻,致使文章华而不实。朱老先生《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都堪称散文名篇,其中的一些写作方式与方法都值得学习。
学写散文,没有固定的套路。但要懂得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也就是驾驭文字的能力。写好散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多观察、多学习、多总结,并且敢于去尝试,直面失败。只有经历过成千的跌倒之后,才会走得稳,走得远。
祝你好运。
2. 散文的形式和分类
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⒈记叙散文 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一类,这种散文描写一地的景物,除一些风土志以外,主要是游记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 ⒉抒情性散文 主要用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 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 抒情散文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而直抒胸臆的方法,在文章中可以出现,但通篇用此一法者并不多见. 托物言志式散文,即象征性散文,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如杨朔的多数散文,矛盾的《白杨礼赞》等. 借景抒情的散文,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刘白羽的《日出》等. ⒊议论性散文 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 它与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 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而主要用文学形象来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 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鲁迅先生的杂文、**的《松树的风格》等都是典型的议论散文.。
3. 散文的书写形式
散文无所谓格式,重要的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的特点与写作
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由于它取材广泛,摇曳多姿,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同五彩斑斓的风景画,让人陶醉,让人喜爱。那么我们怎样来写散文呢?写散文要牢牢掌握它的五个特点:
一、时间跨度大
散文不受时间限制,前可以远涉古代,后可跨及未来,又可覆盖今天。如秦牧的散文《土地》从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晋公子重耳狼狈出逃时手捧泥土感谢土地是上苍的恩赐。再如杨朔散文《荔枝蜜》,从小时候上树掐海棠花被蜜峰蜇了一口,写到现在的参观蜜蜂场。时间跨度很大,但却紧紧围绕作者要表现的主题没有让人感到丝毫的散乱。联想极丰富,文笔挥洒自如,极有感染力。
写散文时可以根据散文的这一特点,扩大时间跨度,多充实一些有关事件,插入多组镜头,来增加散文的内容和色彩,使文章多姿多彩,知识性强。
二、空间转换广
散文既不受时间限制,也不受空间限制,天南海北,空间宇宙,无不可以包容其中。如鲁迅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空间跨度从中国到日本,再从东京到仙台,又从仙台回到北京,接着又写走到厦门,空间跨度大,空间转换之多让人目不暇接,但写得层次分明,详略得当。把复杂的人和事放在每个空间里,有的随意点染,有的泼墨描绘,错落有致,色彩斑斓。如果我们在写散文时注意到这个特点,就不大会犯单薄、贫乏的毛病。
4. 散文应该怎么写
散文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
散文格式:大体有纪实性(直抒式)、想象式、哲理式和象征式四大类。
1、纪实性(直抒式) 即“意在象表”,比较外露。比如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等。或者说是心灵感受外部世界基本上是原原本本的,是什么就在心灵投影什么,很少变化。直抒胸臆的散文诗通常用此种方式。
2、想象式 指的是散文诗作者感受外部世界时,往往浮想联翩,由此及彼,由具像到抽象。
3.表述某一个哲理 这种散文诗和其他散文诗的区别是它有理性直接和间接地介入,以新的哲理发现和表述为特点。写作是为了表述某一个哲理为目的。
4、象征式 是通过物象与心意在某象征物中若即若离的吻合来暗示诗意。
扩展资料:
散文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散文常常托物寄意,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3.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4.品味散文的语言。好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
5.领会作品的内涵。阅读散文就要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散文
5. 散文应该怎么写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散文的精髓是”形散神不散“。所以散文不需要特定的写作格式。
1、“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2、“神不散”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散文的分类:
1、叙事散文
(1)、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
(2)、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
(3)、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
2、抒情散文
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3、写景散文
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
4、哲理散文
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 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