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爱华胥初中作文 怎么写
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吧:我的名字叫沈文俊今年13岁,属兔,爸爸妈妈之所以给我取沈文俊这个名字是想让我:懂得文明,学习好又英俊。我的爱好是:打篮球,跑步。我的理想很多有:做篮球运动员,做电脑工程师。这些都是我长大后想做的事,我知道我自己还没有确定目标但是这些全是我自己想做的。最喜欢看喜剧片:五福星,还有成龙的:警察故事,尖峰时刻。
我觉得以前的我是调皮爱玩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渐渐长大的我有时候却沉默不语,不知为什么最近几天我常有一些自卑感,而且没有按照妈妈妈妈说的去做,以前妈妈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可现在却不一样了,现在妈妈说东我说西,真是惭愧呀!还有时候我在做作业,做不出来就骂自己:“你真傻,这个都不会。”然后就觉得自己很没用。
开学后,听了老师的心理课我的这些“症状”慢慢的就消失了,妈妈说什么我做什么,不会再反抗;做作业时不会的我也不会再骂自己,也不会觉得自己很没用,而像平常一样自己慢慢去思考。这可真是奇了呀!我自己有一个习性就是:爱幻想,就因为如此我就会觉得自己很出色,但仔细一想:这谁都会做,没什么好自恋的。于是觉得自己出色的想法很快就消失了。
这就是我,一个觉得自己并不普通,但自己其实很普通的男孩。
2. 华胥一词在古代诗词中有何说法
《列子•黄 帝》载,据说黄帝曾梦游华胥氏国, “其国无师长,自然而已。
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 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
……”黄帝醒后,很受到启 悟,后天下得以大治。后因用“华胥”作理想国、理想境界的代称,并 作赞颂帝王德化的典故,也有咏帝王巡幸和梦境。
宋•陆游《稽山农》: “华胥氏之国,可以卜吾居。无怀氏之民,可以为吾友。”
清•董道权《王 麟友同宿客舍志感》:“此时万国来车书,至尊则殿梦华胥。”清•曹贞 吉《蝶恋花》:“屋角槐阴躭美睡,梦到华胥,蝴蝶翩翩矣。”
3. 分明又向华胥见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
写梦境,但不先说破,却着力刻画伊人形象(莺莺、燕燕本为女子名,这儿即指伊人),且轻盈、娇软形容她的体态、举止和谈吐,真使人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接着点出上面两句乃是写梦中人,作者是在梦中(华胥国)和她相会。
全篇赏析:
姜白石是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格调“清空峭拔”,犹如“野云孤飞,来去无迹”(张炎《词源》)。其生平亦如孤飞的野云,飘泊不定。他曾在安徽合肥居住过, “我家曾住赤栏桥”(《送范仲讷往合肥》。在这儿他有过一段恋爱史,他有好几首词便是为此而作,他写恋情,不同于一些艳词之以软媚纤丽取胜,而是以蕴藉深挚见长,在爱情词中别创一格。这首词,用记梦方式诉述内心深情,无论在艺术构思或者描写手段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十分引人注目。
白石二十多岁时在合肥结识了一位女子,“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淡黄柳》)由于他行踪不定,往往聚会以后又赋别离:“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箫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长亭怨慢》)。这里的小桥、玉萧,都是指他那位合肥的伊人。正因为别多会少,两地相思的离恨也就经常在他笔下出现。
小题指出本词写作时间是孝宗淳熙十四年正月初一,地点是在金陵附近的江上舟中。词虽短小,但却写得纡回曲折,含蓄而多不尽之意。上片写梦境,但不先说破,却着力刻画伊人形象(莺莺、燕燕本为女子名,这儿即指伊人),且轻盈、娇软形容她的体态、举止和谈吐,真使人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接着点出上面两句乃是写梦中人,作者是在梦中(华胥国)和她相会。 “夜长”两句补叙梦中情,两人互诉情怀的口吻宛然在目:她在埋怨薄情郎怎能想象她长夜怀念之苦,他则有感于相思情意比春天来得还快。这是交织着欢乐与痛苦的场面。
下片是梦醒以后。先写睹物思人,随即借用富于浪漫情调的倩女离魂故事,设想伊人亦如倩女一般,其离魂亦不远千里来与自己梦中相会、黯然归去的凄凉况味,借此展开新的境界。这种写法,做到了白石自己所说的“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也”(《诗说》)。
王国维对白石词多贬语:“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人间词话》)但对本词结尾两句却特别推重:“白石之词,余所最善者,亦仅二语:‘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同上)。月光皓洁,千山冷寂,在大自然静谧的气氛中,更突出了离魂踽踽独行、伶仃无依的姿影,而词人魂牵梦萦的怜念之情也随而徐徐流露。《人间词话》又指出:诗人“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花鸟本来不知人的忧乐,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乃是借花鸟以说明特定环境之下人的主观心情。白石此二语之受到激赏,恐怕也在于其能使客观的“外物”(冷月千山)与自己主观的内心活动相互映照衬托,从而暗示出词人蕴藏于心底的无限深情。
4. 华胥引原文歌词
点一盏灯 听一夜孤笛声
等一个人 等得流年三四轮
风吹过重门 剩庭院幽冷
一纸红笺约下累世缘分
史书翻过这一页记忆封存
鸳鸯锦绘下这一段孤独浮生
一世长安的誓言 谁还在等
谁太认真
梦一场她城下作画
描一幅山水人家
雪纷纷 下葬了千层塔
生死隔断 寂寞天涯
梦一场她起弦风雅
奏一段白头韶华
雪纷纷 下葬了千层塔
似镜中月华 他不知真假
煮一壶茶 折一枝白梅花
撑一把青伞泠泠雨落下
香桃木开满坟前惹风沙
谁的思念在石碑上发芽
梦一场她城下作画
描一幅山水人家
雪纷纷 下葬了千层塔
生死隔断 寂寞天涯
梦一场她起弦风雅
奏一段白头韶华
雪纷纷 下葬了千层塔
似镜中月华 他不知真假
长安的誓言啊 史书未写下
5. 华胥引是什么意思
华胥引,词牌名,词见《清真集》。
双调八十六字,前段九句四仄韵,后段八句四仄韵。华胥引调见宋周邦彦《清真集》。
调名出自《列子》:“黄帝昼寝,梦游华胥之国”。此调为双调。
前片九句,后片八句,共八十六字。前片第三、五、七、九句和后片第二、四、六、八句押韵,均用仄声韵。
华胥,也称华胥氏,风姓,生于华胥国(今西安蓝田县华胥镇)。关于华胥的记载最早见于《列子·黄帝》,其后上百种典籍均有记载。
华胥是中国上古时期母系氏族社会杰出的部落女首领,相传她踩雷神脚印,感应受孕,生下伏羲和女娲,伏羲女娲是炎帝和黄帝的远祖,华胥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在八千多年前,华胥为了部族生存,带领远古先民们不断游徒,足迹遍布黄河流域,创造了中国的渔猎、农耕文化,开创了中华文明史。
6. 解释这个词华胥是什么意思
华胥 [清]字羲逸,一作希逸,古意犹存。
其水墨者直参李公麟之法。所画老子出关图最工。
山水笔力秀弱,无沈雄苍浑之致。《无锡县志、国[清]朝画徵录、桐阴论画》 【华胥境】参见人事部·睡梦“华胥梦”。
宋陆游《睡觉作》之一:“世言黄帝华胥境,千古蓁荒孰再游。 ” 【华胥梦】《列子·黄帝》:黄帝即位十五年,“昼寝而梦,游于华胥之国。
华胥之国在?m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
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
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道,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惜,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斫挞无伤痛,指?`无痟痒。
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床,云雾不硋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神行而已。”O指梦境、仙境。
唐李商隐《思贤顿》:“不见华胥梦,空闻下蔡迷。 ”另参见九流部·神仙“华胥境”。
7. 写一篇神话小故事,300字要自己写
黄帝在位时,听说华胥国是个仙国,对那个国家十分向往,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去看看。一天白天,黄帝吃过饭后犯困,就打算睡一觉。恍惚之中,一阵大风吹来,黄帝只觉得耳朵边呼呼作响,身体轻飘飘的,像蝴蝶一样随风而起,飘到了天上去,像闪电一般快。不知飞了多久,黄帝看到了一块大石碑,上面写着“华胥”二字,双脚着地时,黄帝看到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走来,他问老人这是哪里,对方答:“华胥国。”
黄帝大喜,作揖道:“我乃中原的黄帝。”
“哦……”老人家似曾相识地说,“听说过大名,欢迎您到华胥国来。”
华胥国的仙民们听说他是黄帝,热情地款待了他。黄帝发现,华胥国没有首领,仙民之间没有尊卑和爱憎,人生下来没有什么快乐,死去没什么悲伤,相互不亲近或疏远,也没有忠诚与叛逆,这里的一切都是平淡而顺其自然的。
而且,让黄帝奇怪的是,这里的仙民在水中不会溺死,在火中不会被烧死,用石头或斧头砍砸没有伤痛,用手抓没有刺痛瘙痒的感觉。他们能在空中行走,山谷挡不住他们的脚步,云雾遮挡不了他们的视线,雷声也影响不到他们的听觉,简直是太神奇了。
黄帝在仙国快乐地畅游着,突然间掉进一个坑里,黄帝睁开眼睛,才发现原来是自己刚才睡着了,做了一个梦,但梦中的情景仍清楚地记得。黄帝感慨万千,大彻大悟:“真正的道是不可以凭愿望强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