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辄怎么读什么意思
zhé
1.总是,就:动~得咎。浅尝~止。
2.古代车箱两旁的板上向外翻出的部分,像耳下垂那样。
3.仗恃胡作非为:“甘受专~之罪”。
〈名〉
1.形声。本义:车箱左右板上端向外翻出的部分,亦称“车耳”。
2.同本义
3.姓
〈动〉
1.专擅,独断专行,专权
辄,专辄也。——《广韵》
辄,遇事既然也。皆倚恃妄作之意。——《韵会》
臣辄敕主者及黄门令罢爽羲训吏兵,以就第。——《三国志》
甘受专辄之罪。——《晋书·刘弘传》
2.又如:辄代(擅自替代);辄行(辄自行使);辄尔(任意);辄悔(擅自反悔;随便反悔)
〈副〉
1.立即;就
饮少辄醉。——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东晋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1] :“公(袁可立)一日视西城,有内珰杀人者,公辄按捶问抵罪。”
明 王时敏《烟客题跋·题自画关使君袁环中》:“盖时见公(袁可立子袁枢)墨沈,不觉小巫气索,欲下笔而辄止者数四。”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二十四回:“此物非不可尝,苟文人墨客,浅尝辄止,用以悦性陶情,有何不可?”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三百人从栅内发矢,中者辄倒,阳越身中数箭而死。”
大风东来辄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顷亭”。——明·宋濂《看松庵记》
故有所览辄省记。(因为迫切的要读书,又得不到书,所以有看过的就记在心里。所览,所看过的书。辄,副词,立即,就。省记,用心记住。省,深思。)——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辄议蠲除(马上商议取消或废除);辄造(就来造访;冒然造访);辄斩(就杀;立即斩杀)
2.总是,每次[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迨试而辄困。——《温病条辨》叙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明史·马文升传》
又如:动辄得咎
3.则
地方百里之增减,辄为粟百八十万石。——《汉书·食货志》
2. 垂露竖怎么写
含有垂露竖的字有:下、吓、川、串、申
一、下拼音:xià
释义:
1、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下层。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431356634下款。
2、等级低的:下级。下品。下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3、方面,方位:两下都同意。
4、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卷。下次。下限。
5、由高处往低处,降落:下山。下车。下马。下达。
6、使降落:下半旗。下棋。
7、进入:下海。
8、投送:下书。
9、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下班。下课。
10、谦辞:在下。下官。
11、颁布:下令。
12、攻克:攻下。
13、卸掉:下货。把他的枪下了。
14、用,投入精力:下工夫。
15、退让:争执不下。
16、做出判断:下结论。
17、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下。
18、用在名词后边。
19、用在动词后边。
20、少于:不下二百人。
21、动物生产:鸡下蛋。
二、吓拼音:xià
释义:使害怕:吓唬(“唬”读轻声)。挺吓人的。
三、川拼音:chuān
释义:
1、河流:名山大川。川流不息。
2、平原,平地:平川。米粮川。
3、〔川资〕旅费。
4、特指中国四川省:川剧。川菜。川贝。
四、串拼音:chuàn
释义:
1、多个同类东西连贯在一起:串讲。贯串。
2、连贯起来的东西:串珠。串铃。
3、错误地连接:串行(háng )。串味。串换。
4、互相勾通、勾结:串气。串供。串通一气。
5、由这里到那里走动:串乡。串门儿。
6、扮演戏剧角色:串演。客串。
7、量词,用于连贯起来的东西:一串儿葡萄。
五、申拼音:shēn
释义:
1、地支的第九位,属猴。
2、用于记时:申时(下午三点至五点)。
3、陈述,说明:申述。申斥。申辩。申冤。三令五申。申请。申报。
4、重复,一再:“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
5、中国上海市的别称。
6、姓。
3. 竖折怎么写田字格图片
竖折的田字格写法如下:
竖折的字:山,断,区
扩展资料:
笔画(bǐ huà)通常是指组成汉字且不间断的各种形状的点和线,如横(一)、竖(丨)、撇(丿)、点(丶)、折(乛)等,它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
笔画有时也指笔画数,如字书前有汉字笔画索引。表示这两种意思时“笔画”亦可作“笔划”,但目下规范作“笔画”。此外,笔画还指用笔绘制的图画,此义项一般用在古籍中,现时人们不常用或不用。
传统的汉字基本笔画有八种,即“点(丶)、横(一)、竖(丨)、撇(丿)、捺(乀)、提、折(乛)、钩(亅)”,又称“永字八法”。
4. 怎么写丧榜
丧榜是一种特殊文体,共三句 话:正文和生、卒八字。
完善,有的丧榜另加小批。
文起到补充的作用,不属于正文。
在《殃榜写法》中,正文和生、
字分别叫做“闶阆行”、
丧榜中这三句话均竖写,小批也 要竖写。《殃榜写法》的作者认为殃 榜就是丧榜,所以有关丧榜的范例虽 均写为“……之丧榜”,但该书书名却叫 做《殃榜写法》。
于殃榜,所以本文不用“殃榜”之称。
闶阆行是丧榜的主体,位于丧榜的中 间,且要顶天立地、
上疏和下辄。所谓“顶天立地”,即闶 阆行写完后,它的上下两方均不能再 多写一个字。为使闶阆行“立地”,有 人把“丧”和”“榜”两字拉开距离,有人 则把“丧榜”两个字或把“之丧榜”三个字 与闶阆行其它文字拉开距离。都是允 许的,后者更佳。
行其它文字一律写成一(竖)行。
上疏位于丧榜的右侧,下辄位于丧榜 的左侧。二者的第一个字均应与闶阆 行的第三个字平齐,字号要明显小于
下辄各写成一(竖)
上疏、
闶阆行。
关于“上疏”、“下辄”的书写位置,目前 尚说法不一。《殃榜写法》的观点 是:“人死后,生与死完全平息了。
与死成了一条线。
上疏的句首要与殁者的姓氏平齐,下 辄比上疏低两格。
见,从式样的美观考虑,上疏与下辄 还是平齐书写好。
5. 悬针竖怎么写
悬针竖和垂露竖的写法 一般来说,竖要写得挺拔,写得挺拔才能显现出精神。怎样才能写得挺拔,一是不要把竖写得过直,二是运笔有力。
竖不宜过直,就如同人的直立一样,要挺胸,但不宜过直,站得过直就要含胸,这样站着虽说是前后一条线,自己不舒服、不自在。别人看也觉得别扭,这叫过尤不及,所以说不要过于求直。
竖贵有力、竖画贵在有力,与竖画的过直也有关系,柳宗元说“努(竖)过直而力败”这是因为竖画过直就如同是立着的木头,板滞。宋朝的陈思说“直则众势失力,滞则神气祛散”。也就是这个意思,因而,前人在写竖画时或左或右地总有些欹斜(写横画时都有些略向右上),并不过于求直,这一点在欧体书法中尤为明显。智永说“竖为努(永字八法中称竖为努),用力也”。写竖画用力,这个“力”与我们平时所说的力有所不同。移动一样东西,鼓鼓劲、加把力,也就可以了。用笔可不行,功夫不到,一竖就是写不出挺拔的效果来,说是把浑身的力都用上去,即使将笔杆子捏断了也是不行,这是事实,不可强求。因为用笔的力,不在手上而是在笔端,而要使笔端有力这就需要有技巧,需要有驾驭和娴熟使用技巧的功夫。因此这要有个锻炼的过程。这就叫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写竖画,要逆锋起笔,向右顿笔,然后稍提转折向下(向上回锋收笔便是一点,向右上运笔便是写一横)运笔,最后如果顿笔左上回锋收笔便是垂露竖;若是顿笔后提笔出锋便是悬针竖。要得竖画有力,起、行、收的三个用笔过程都要认真对待,切不可一落笔便直行笔,养成习惯后纠正起来也就比较困难。逆锋起笔要如董其昌所说,就象是用锋利的宝剑斩钉截铁那样,干净利落,不要以模糊为藏锋;收笔回锋要尽全力,不能草率;行笔要如元朝的李溥光所说:“努(竖)之法用弯行曲扭,如挺千斤之力”。“弯行曲扭”说的是用笔要有斜正上下,平侧偃仰,这样就能使笔锋得到控制和调整,使笔锋始终是在中锋的状态下运行,这样就能使笔锋与纸的摩擦力增加,笔锋与纸的摩擦力增加就会有涩势,有涩势就会有阻力,有阻力笔锋就象是逆水行舟,每进一分,都要尽一身的力气来向前挺进,这样写出来的竖画,自然是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直中见曲,如“万年枯藤”。
竖有垂露竖、悬针竖,还有内曲竖、外曲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