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诺的笔画顺序怎么写
“诺”的笔画顺序是点横折提横竖竖横撇竖横折横。
拼音:nuò;部首:讠;笔画数:10;笔画:点横折提横竖竖横撇竖横折横
基本释义:
1、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唯唯~~。
2、答应,允许:~言。许~。承~。一~千金。
详细释义:
1、(形声。从言,若声。本义:表示);
2、同本义(一般用于上对下、尊对卑或平辈之间,卑对尊用“谨诺”);
诺,应也。——《说文》。按,应词也。缓应曰诺,疾应曰唯。
莫敢不诺。——《诗·鲁颂·閟宫》
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战国策·赵策四》
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战国策·齐策》
3、又如:诺诺(连声应诺);诺唯(应诺);诺许(许诺;应允);
4、古时批字于公文之尾,表示许可叫“诺”,犹今签字。
是谁画诺谁传诏,一纸明贻万国羞!——清· 黄遵宪《述闻》
参考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新华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2. “诺”字是什么意思
一、诺字的基本释义:
1、答应;允许:诺言。许诺。
2、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唯唯诺诺。诺诺连声。
3、姓。
二、诺字的拼音是nuò 。
三、诺字的笔顺是点, 横折提, 横, 竖, 竖, 横, 撇, 竖, 横折, 横。
扩展资料:
承诺与许诺的区别:
许诺是指自己对另一个人的,有时相当于承诺的意思,但更重要的是代表了约定这一层面的意思。
承诺更多的是指对某项事务答应照办。
两者一般不加以严格的区分,只有在法律法规中更侧重于强调承诺,一般不用许诺。
3. “诺”字是什么意思
诺:nuò“诺”具体有以下几个含义:①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唯唯诺诺。
例如:做人要有原则,不能老是唯唯诺诺的。小王唯唯诺诺奉承长官的行事态度,令人不敢苟同。
他唯唯诺诺地表示赞成大家的意见,深怕得罪任何人。②答应,允许:诺言/许诺/承诺/一诺千金。
例如:从不作办不到的许诺。我们要做个一诺千金的人,懂得尊严,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诺”字源解析如下: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喏”的拟声,同时表示与对方的诉求保持一致。造字本义:答应“喏”,表示愿意按对方的诉求行动。
隶书将篆文简写成言。“许“ 表示同意、赞成,给予对方做某事的权力;“诺”表示接受、顺从,愿意按照对方的诉求去做某事。
参考资料象形字典:/WordInfo.aspx?id=773。
4. 诺,这个字怎么读
诺
(诺)
nuò
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唯唯诺诺。
答应,允许:诺言。许诺。承诺。一诺千金。
笔画数:10;
部首:讠;
笔顺编号:4512213251
详细解释:
--------------------------------------------------------------------------------
诺
诺
nuò
【副】
(形声。从言,若声。本义:表示)
同本义(一般用于上对下、尊对卑或平辈之间,卑对尊用“谨诺”〖yes〗)
诺,应也。——《说文》。按,应词也。缓应曰诺,疾应曰唯。
莫敢不诺。——《诗·鲁颂·閟宫》
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战国策·赵策四》
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战国策·齐策》
又如:诺诺(连声应诺);诺唯(应诺);诺许(许诺;应允)
古时批字于公文之尾,表示许可叫“诺”,犹今签字〖put“okay”onadocument〗
是谁画诺谁传诏,一纸明贻万国羞!——清·黄遵宪《述闻》
5. 谁能帮我查查康熙字典上面诺的繁体字怎么写,谢谢
『诺』 繁体字:诺
拼音:nuò 注音:ㄋㄨㄛˋ
简体部首:讠 部首笔画:2 总笔画:10
繁体部首:言 部首笔画:7 总笔画:15
康熙字典笔画( 诺:16; )
字意五行:火 吉凶寓意:吉 姓名学:常用字
五笔86:YADK 五笔98:YADK 仓颉:IVTKR 分解查字:讠若(yanruo)
笔顺编号:4512213251 四角号码:34764 UniCode:U+8BFA
笔顺读写:捺折横竖竖横撇竖折横
◎ 古代音韵与现代拼音对照
[ 上古音 ]:铎部泥母,nak
[ 平水韵 ]:入声十药
[ 粤 语 ]:nok6
[ 闽南语 ]:lok8
[ 结果来源于: ]
6. 把诺字的偏旁去掉是什么字,急
若ruò rě若的中文解释若 ruò部首笔画部首:艹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五笔86:ADKF 五笔98:ADKF 仓颉:TKR笔顺编号:12213251 四角号码:44604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2E5基本字义1. 如果,假如:~果。
倘~。假~。
天~有情天亦老。2. 如,像:年相~。
安之~素。旁~无人。
置~罔闻。门庭~市。
3. 你,汝:~辈。“更~役,复~赋,则何如?”4. 约计:~干(ɡān )。
~许。5. 此,如此:“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6. 顺从:“曾孙是~。”7.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叹。”
8.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9.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芳”。
~英(“杜若”的花)。10.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11.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详细字义〈动〉1. (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2. 同本义 [be obedient to]若,顺也。
——《尔雅·释名》万民是若。——《诗·鲁颂·阙宫》天子是若。
——《诗·大雅·烝民》有孚禺若。——《易·观》钦若昊天。
——《书·尧典》不逢不若。——《左传·宣公三年》3. 又如:若时(顺应天时);若淑(温顺而善良)4. 如同;像 [like; as if]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
——《墨子·尚贤中》肌肤若 冰雪,绰约若处子。——《庄子·逍遥游》关山度若飞。
——《乐府诗集·木兰诗》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5. 又如:视若分敌;若明若昧(好像清楚又好像不清楚);若出一辙(若出一轨。
像从一个车辙里出来的。比喻言论、行动、遭遇等完全一样);若如(如;像);若卵投石(同“以卵击石”。
比喻不自量力,必遭失败);若涉渊水(若涉渊冰。比喻处境艰险)6. 择菜 [trim vegetables]若,择菜也。
从艹、右。右,手也。
——《说文》7. 引申为选择 [choose]《晋语》秦穆公曰:“夫 晋国之乱,吾谁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以为朝夕之急。”此谓使谁先择二公子而立之,若正训择,择菜引申之义也。
—— 清·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8. 同,相当 [be equal to]彼与彼年相若也。——韩愈《师说》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
——《孟子》9. 及;到 [arrive]病未若死。——《国语》10. 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 [match]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礼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战国策·齐策》11. 诺,应允,后作“诺” [promise]已若必信,则处于度之内也。——《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步骑之所蹂若。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12. 对付,处置 [treat with;handle]寇深矣,若之何?——《左传·僖公十五年》1. 如此,这样 [such]出若入若。——《荀子·王霸》。
注:“如此也。”织自若。
——《战国策·秦策》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2. 又如:若许(如许;这些);若言(此言,这样的话);若曰(这样说);若大若小(大大小小);若此(如此,这样);若是(如此,这样);若斯(如此);若然(如此);若尔(如此,如果这样)3. 你 [们] ;你 [们] 的 [you;your]若,汝也。
——《小尔雅》惟若宁候。——《考工记·梓人》若则有常。
——《仪礼·士昏礼记》若肯发兵助我乎?——《汉书·匈奴传上》若不恭命。——《墨子·明鬼下》命曰三日,若宿而至。
——《国语·晋语四》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陈涉世家》若辈得无苦贫乎。
——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4. 又如:若曹(你们这些人);若属(你们);若辈(你们)5. 其;他的 [he;his]——用于他称今人处若国得罪。——《墨子·天志下》6. 这个,这样——用于近指 [this]。
如:若人(这个人);若士(这个人。同若人);若时(此时,现在);若辈(这些人,这等人)7. 用于疑问。
相当于“怎么”、“哪里” [where]。如:若个(哪个);若之何(怎么办;也指怎么,为什么);若何(怎样,怎么样;亦指怎么办;怎么,为什么);若为(怎样;怎样的;怎堪;怎能)8. 这么;那么。
用同“偌” [like so]老太太若大年纪。——《红楼梦》1. 假如;如果 [if]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若反国,将为乱。
——《史记·赵世家》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左传·隐公十一年》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天若有情天亦老。——唐·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2. 又如:若不是(如果不是);若曰(如果说);假若(假使);若其(假如,如果);若苟(若或。
假如,如果);若非(如果不是;要不是);若果(如果);若使(假使,假如,如果);若是(如果,如果是)3. 至于 [so]。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4. 又如:若乃(至于。用于句子开头,表示另起一事)5. 或;或者 [or]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汉书·高帝纪》若有会同。——《周礼·稍人》6. 又如:若者(或者);若大若小(大大小小)7. 。
7. 然字笔画顺序怎么写
【汉字笔顺】:ノフ丶丶一ノ丶丶丶丶丶丶
【笔顺读写】:撇折捺捺横撇捺捺捺捺捺捺
【拼音】:rán
【基本解释】:
1. 对,是:~否、不~、不以为~;
2. 以为对,答应,信守:~纳(以为对而采纳)、~诺(许诺,信守诺言);
3. 这样,如此:当~、~后、~则;
4. 表示一种语气(a.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b.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
5.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显~、忽~、飘飘~;
6. 古同“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