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经如何抄写
无论怎样抄,保持恭敬心是最重要的,所谓“沐手抄经如面佛”,就是这个意思。
一般来说,注意以下事项:1、选用深色的笔,尽量不要用红笔或纯蓝墨水笔,因为容易褪色。2、选用好的白纸,可以用铅笔先打格子,也可以不打,或者将深色笔打好格子垫在白纸底下来临摹,都可以;3、抄写经书时务必一丝不苟,不要写连笔,也不要自己潦草,一笔一划最好。
4、抄写格式建议按照古书的款式,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符合古制。5、抄写完毕后,别忘了做回向。
双手合十即可,不需要写下来的。6、还有一种咒轮式的抄写,就是将心经第一个字如“般”字写在纸张正中间,然后依次旋转纸张,最后抄写成一个轮圈,也是很好看的。
7、抄写完的经书要妥善保妥,或者收藏或者供养。如果家里放不下了,可以送到寺院请知客僧帮助处理,也可以先诵佛号再行礼拜,然后自行恭恭敬敬的焚化。
2. 心经如何抄写
无论怎样抄,保持恭敬心是最重要的,所谓“沐手抄经如面佛”,就是这个意思。一般来说,注意以下事项:
1、选用深色的笔,尽量不要用红笔或纯蓝墨水笔,因为容易褪色。
2、选用好的白纸,可以用铅笔先打格子,也可以不打,或者将深色笔打好格子垫在白纸底下来临摹,都可以;
3、抄写经书时务必一丝不苟,不要写连笔,也不要自己潦草,一笔一划最好。
4、抄写格式建议按照古书的款式,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符合古制。
5、抄写完毕后,别忘了做回向。双手合十即可,不需要写下来的。
6、还有一种咒轮式的抄写,就是将心经第一个字如“般”字写在纸张正中间,然后依次旋转纸张,最后抄写成一个轮圈,也是很好看的。
7、抄写完的经书要妥善保妥,或者收藏或者供养。如果家里放不下了,可以送到寺院请知客僧帮助处理,也可以先诵佛号再行礼拜,然后自行恭恭敬敬的焚化。
3. 如何抄写心经
印光大师开示如下
至于读经,当先阅经文,次看注疏。若欲随分亲得实益,必须至诚恳切,清净三业。或先端坐少顷,凝定身心,然后拜佛朗诵,或止默读。或拜佛后端坐少顷,然后开经。必须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如是读经,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证实相法。即根机钝劣,亦可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六祖谓但看金刚经,既能明心见性,即指如此看耳。 参考资料:【印光大师】读经须知
保甯勇禅师看经警策文:
看经之法,后学须知:当净三业。三业无亏,则百福俱集。三业:身、口、意业。
一、端正身体、调正坐姿,如对圣容(诸佛菩萨);则身业净。二、口无杂言、断诸嬉笑;则口业净。三、意不散乱,屏息万缘(一切不想,专心读经);则意业净。
内心既寂,外境俱捐;(外面的事情全舍去)方契悟于真源。庶研穷于理法(可以从理、法上研究,弄通、弄懂以后)。可谓水澄珠滢,云散月明(就像水清了,宝珠显现;乌云散开,光明照亮心间;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您明白了,受到了极大的利益)。
义海涌于胸襟(得到了真理),智狱凝于耳目(得到了禅定)。辄莫容易,实非小缘。 心法双忘,自、他俱(都)利。若(如)能如是,真报佛恩。
供参考
4. 心经是谁写的
佛经有五种人说,而这《心经》则是由佛陀所说的,佛在世的时候讲大般若经,佛灭度后由弟子(有阿罗汉有菩萨)结集而成的。
《心经》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称般若心经、心经。
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八册。
心,,指心脏,含有精要、心髓等意思。是将内容非常庞大的《般若经》浓缩,成为表现“般若皆空”精神之简洁经典。
本经译本有六种之多,即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鸠摩罗什法师)、般若波罗蜜多那提经(菩提流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般若、利言)、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法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智慧轮)、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施护),其中以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比较著名。现在我们念得一般都是玄奘法师译的版本。
5. 心经全文有多少个字
全经只有260字。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梵文:「प्रज्ञापारमिताहृदयसूत्र Prajñāpāramitā Hṛdaya」。藏文:「བཅོམ་ལྡན་འདས་མ་ཤེས་རབ་ཀྱི་ཕ་རོལ་ཏུ་ཕྱིན་པའི་སྙིང་པོ། 」。大乘佛法教义之总纲,其内容简洁概要,简称《心经》。全经只有260字,属六百部般若之一卷。
经文:
梵文:प्रज्ञापारमिताहृदयसूत्र Prajñāpāramitā Hṛdaya
(玄奘译本)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扩展资料:
历史和宗教地位:
这部经文宣扬空性和般若,也被认为是大乘佛教第一经典和核心,是世界上最被人广知最流行的佛教经典(美国汉梵佛经译者PINE 2004)。英国佛经译者Edward Conze (2000)认为这篇经书属于般若波罗蜜教派发展四阶段的第三阶段时期著作。
另一方面,同为该教派精要的短篇《般若波罗蜜心经》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对大乘佛教的发展影响深远。同时《心经》与禅宗的经典有异曲同工之处,而《金刚经》则被禅宗奉为至高无上的经典。
《心经》通常被认为是写于西元前1世纪的贵霜帝国境内。Pine (2004 )认为作者是佛教上座部二十部派之一的说一切有部的僧侣,因为《心经》最早被翻译成汉语的记载是在公元200~250年由月氏和尚支谦所译。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心经
6. 心经谁写的
心经,不是谁写的,这是佛说的。我们一般说的佛,是指释迦牟尼佛。在距今2500年前,出生于印度。证悟世间真谛,为我们众生讲法49年。后来,佛陀弟子把佛陀所讲的整理成册。就是佛经。
《心经》全名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般若部里面的一部经。非常短,所言精辟,深受很多人喜爱。在过去中国,很多人都会诵心经。
现在在日本几乎没有不知道《心经》这个名字的人。很多人都能读诵。当然是用日语来读。韩国也几乎如同。
我们现在读诵的《心经》,是唐代高僧,玄奘大师所翻译的。玄奘大师,就是在西游记中人们都知道的唐三藏。也叫三藏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