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藕夹子的做法,藕夹子怎么做好吃,藕夹子的家常做法
藕夹子
食材明细
藕500克
猪肉250克
面粉150克
鸡蛋一个
生姜适量
葱适量
盐适量
鸡精适量
胡椒粉适量
生抽适量
料酒适量
咸鲜口味
炸工艺
三刻钟耗时
简单难度
藕夹子的做法步骤
1
藕洗净去皮,切成两个连在一起的藕片。全部切好后,撒一点盐在上面,静放15分钟后,再用水冲一下,放着备用。
2
把肉剁成末,放入切好的生姜和葱,放盐,鸡精,胡椒粉,生抽,料酒和鸡蛋拌匀,放一会入味。
3
把肉馅放在两片藕的中间,用手轻轻捏一下,就好了。
4
一个藕夹就做好了。
5
就这样依次全部夹好,放盘子里备用。
6
面粉加水调成面糊,不要太厚也不要太稀。
7
把夹好肉的藕片放进去。均匀的裹上一层面糊。
8
锅里放油烧至七成热,把裹好面糊的藕夹子依次放进去炸。炸至两面金黄即可。
9
捞出装盘。
2. 作文民风民俗
家乡对每个人来说,总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一个农村集镇,狭长的街道贯穿南北,足有三里多路。从南到北有两个拐弯,延伸出几条小巷。大街小巷都是用麻石铺成的路面,南来北往的脚步将条石磨得发亮。赶集的人们天蒙蒙亮便从街的两头鱼贯而入,寂静的老街刹时变得喧嚣起来。 小镇地处县城东部的中心,是方园几十里内的集散地。这里除了有些市井生活气息外,更多的仍然是沿袭着乡土的习俗。遵循传统的做法,人们以各种方式纪念四时八节。过年当算是最重要的事情,也是大家印象特别深刻的节气。接着是端午、中秋典故的年年重温。与此同时,我不禁想起了家乡特有的习俗——七月半的茄饼。每年的农历七月半前十天,家家户户忙着祭祀祖先,俗称过节。在供奉先人的饭菜中,有一样东西是绝对少不了的,那就是茄饼。这个风俗不知何时兴起,至今仍然为后人所沿用。提起茄饼,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大人夹茄饼,孩子吃茄饼的情景。外形园园的、呈金黄色的茄饼每年也只能企盼一次。进入七月,大人们经常提及过节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小孩也就谗起了茄饼,眼巴巴地扳着手指数日子,恨不得明天就能吃到。家乡的茄饼外形是园园的,经过油煎两面呈金黄色。如果以馅心区分,大体分为咸甜两种。制作茄饼的必备原料是茄子、猪肉、青菜、豆沙及相应的佐料。不过,所需原料还是有讲究的。比方说,茄子最好半斤左右一个,且两头基本相似,这样做好的饼子差异不大,装盘后比较美观。猪肉挑选肥瘦搭配的前夹较为理想。青菜当然是老嫩适中的最为适宜,过于娇嫩相反影响菜馅质量。豆沙的熬制要求更高,对浸泡、蒸煮、去皮后的豆沙必须按要求加入猪油和白糖,用纹火慢慢熬制,冷却后待用。这种甜馅程序略为复杂一些,一般都要提前准备。眼巴巴盼到七月十五那天,虽然茄饼还未做,但当我们看到茄饼的原料,看到父母忙碌的身影时,兄妹几个早已开始咽口水了。这天我们特别兴奋,里里外外不知跑了多少次。即便满头大汗也无瑕顾及。从院子里奔回家中,我们终于可以观看大人做茄饼的过程了。母亲用锋利的菜刀将刨过皮的茄子切成夹子。动作十分麻利,看上去也较细心,生怕切坏茄夹。陶瓷大盆里整整齐齐地放着装有馅心茄夹。当我们看到茄饼的雏形时心中十分高兴,小手指指点点,嘴里的口水越来越多了。煎茄饼是最后一道工序。灶堂里的火光映红了添草人的脸庞,加热后的食油发出了嗤嗤的声响,粘有面粉的茄夹变成了半成品,一个个平放在筛子里等待再次油煎。闻到煎茄饼的香味了,我们踊到厨房,一双眼睛叮着锅中的茄饼,油点溅到脸上也不理会。手指偷偷地在饼上触摸,继而放到嘴里舔舔。见此情景,大人们总是挑上几个次品给我们杀谗,并约法三章等祭过祖宗后再吃。我们无可奈何地散开了,口水伴随着次品一起呑下了肚。几十年过去了,只要赶上这个时节回去,依然能尝到小镇的茄饼,记起家乡的习俗。
3. 酿茄子的做法
酿茄子
原料:茄子一斤、猪肉二两半。调料:酱油二钱、精盐一钱、味素二钱、香油二钱,面粉一两、葱姜少许。
制法:(1).肉剁成细馅,加入酱油、精盐、味素、香油、葱姜末拌均匀。面粉用水搅成糊。(2).茄子去皮,顺长切一分五宽的夹子片,再把拌好的肉馅酿入茄子内。(3).把酿好的茄夹口用面糊封上。勺内放宽油,烧至七成热时,把茄夹扎成虎皮色出勺,码入碗中,再上屉蒸透后扣入盘中。(4).勺内放两手勺鲜汤,加入精盐、味素,调好口味,用水淀粉勾汁,滴点香油,浇在茄上即可
4. 求高手解答硬烧茄子怎么做
做茄子要外脆里嫩必须先炸
而且是挂糊炸哦
你把切好的茄子里放一个鸡蛋抓匀,
再撒上一点盐和淀粉抓匀,盐不要多,一点点就可以了
然后在下油锅里炸
炸茄子关键是看火候 油温一定要高 油温在七八成热时在下茄子 油温低拉茄子会侵油而且炸好的茄子是软的
炸好了以后放几分钟。茄子外皮稍凉就会很脆
这个时候可以先起锅炒准备好的料,糖醋。酱烧啊什么的就看LZ自己的口味了
把佐料炒香以后下茄子,翻炒几下,汁挂在茄子上就起锅。不要太久哦,不然又会回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