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獬 这个字怎么读
獬
拼音:
xiè
,
笔划:
16
部首:
犭
五笔:
qtqh
獬的汉字演变 | 獬的康熙字典
基本解释:
獬
xiè
〔獬豸〕古代传说中的异兽,能辨曲直,见有人争斗就用角去顶坏人。
笔画数:16;
部首:犭;
笔顺编号:3533535112533112
详细解释:
獬
xiè
獬豸
xièzhì
〖ancientgoatreputedtogorequiltypersbnacourt〗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异兽,能辨曲直,见人争斗就用角去顶坏人
凡罪疑者,俱令獬豸触之。——《镜花缘》
相关词语:
獬廌
獬冠
獬豸冠
2. 獬是什么动物
獬是獬豸。
獬豸,(xiè zhi;豸字同猘)又称任法兽,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瑞兽,相传形似羊,黑毛,四足,头上有独角,善辨曲直,见人争斗即以角触不直者,因而也称“直辨兽”,“触邪”。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可以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
传说皋陶使用一种叫獬郢的怪兽来决狱。獬郢类似羊,但只有一只角。据说它很有灵性,有分辨曲直、确认罪犯的本领。皋陶判决有疑时,便将这种神异的动物放出来,如果那人有罪,獬郢就会顶触,无罪则否。史书上说皋陶为大理,天下无虐刑、无冤狱,那些卑鄙的小人非常畏惧,纷纷逃离,至使天下太平。
扩展资料:
獬豸与法的不解之结,还可从古代“法”字的结构得到解答,古体的“法”字写作“灋fǎ”,而“廌zhài”即为獬豸,“廌法”二字合为一体,取其公正不阿之意,所以从水,取法平如水之意。獬豸作为法律象征的地位就这样被认定下来。由“灋fǎ”到“法”,“廌 zhaì”字虽然已被隐去,然而它象征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并没有消失。
作为中国传统法律的象征,獬豸一直受到历朝的推崇。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楚文王曾获一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于头上,于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国成为时尚。秦代执法御史带着这种冠,汉承秦制也概莫能外。
到了东汉时期,皋陶像与獬豸图成了衙门中不可缺少饰品,而獬豸冠则被冠以法冠之名,执法官也因此被称为獬豸,这种习尚一直延续下来。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