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翻译
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 出处《报任安书》司马迁原文: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翻译:西伯姬昌披拘禁而演绎《周易》;孔子受困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都是一些圣贤发愤而写作的.这些都是人们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解之处,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使将来的人了解他的志向.就象左丘明没有了视力,孙膑断了双脚,终于不能被人重用,便退而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怨愤,想留下没有实行的文章来表露自己的本心.。
2. 【放逐自由作文】
“风它不肯说,云轻轻飘过,黑夜它依旧沉默……”那种单纯且快乐的感情似乎真的令人难以捉摸得透。
它来时匆匆,去也匆匆,随时间而来,亦随时间而去。想,风怕不是不肯说,只怕是因为因为这种复杂的东西任谁都会很难得懂…… 笑,单纯且快乐的笑,这应该是感情融合一体的最开始吧!沉默,蕴藏丝丝惆怅与遗憾,这应该是感分子与情分子彼此隔离的悲结束吧!而过程,过程应该是属云淡风轻的,就像和煦的阳光般温暖轻柔,或许也会酝酿些浪花般的波澜色彩,泛起点点涟漪,包含着快乐或者忧伤,但最终却依然归于平淡…… 无意义,只是思绪在飘渺,有时飘飞到色彩斑驳的彩霞中,幻想着自由与安静,有时流放到无趣平乏的荒漠里,试图寻找着绿洲与泉源。
就这样,终归于平淡的生活,既复杂又简单,既凌乱又亦有些无法自拔…… 沉默,无须言语。淡淡的,轻轻的。
尝试着寻找那些梦中的美好,浪漫富有诗意。可是甚或是真实的,面对的亦是些许掺假的浪漫,诗意与美好,我不敢否定它的存在,但也不愿憧憬什么。
只是真实所带来的痛苦与离愁,感受的多了,自然,相信它的那颗动荡不安的心也就沉浮了。毕竟,梦幻的东西,只存在与人们心中,世界和生活是真实并且残酷的,即便有片刻的美好与梦幻,那也可能只是短暂的,不可能长久。
久而久之,动荡变为安静,它只是被人们所保留了,没有任何的修饰与装潢,许久后,它忽有一天爆发出来,回想,心间也只是有怀念与感动写了这么多,也就明白了,一切都任它去,放逐才是自由,关在笼里的小鸟又怎知蓝天的伟大与浩瀚?困在水里的小鱼又怎知世界的博大与无穷?放逐一切,找寻自由……。
3. 李白被放逐写的故事
42岁的李白得到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推荐(一说由道士吴筠引荐)。唐玄宗对李白的才华很赏识,礼遇隆重。但唐玄宗只让他供奉翰林,做自己的文学侍从。一年半长安生活,使李白对朝中种种腐败黑暗有了更多的认识。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是李白政治生涯的分水岭。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在长安时,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也经常在长安市上行走。他发现国家在繁荣的景象中,正蕴藏着深重的危机,那便是最能够接近皇帝的专横的宦官和骄纵的外戚,他们如乌云一般笼罩着长安,笼罩着中国。这些给李白以强烈的压抑感,他直抒胸臆说了些不合时宜的话。与此同时, 李白放浪形骸的行为又被翰林学士张坦所诽谤,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嫌隙。朝政的腐败、同僚的诋毁, 使李白不胜感慨,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就在此时李白被赐金放还。
4. 张学友的《放逐》 歌词
《放逐》歌曲信息:
演唱:张学友
作词:李格弟
作曲:薛忠铭
所属专辑:《学友.热》
歌词:
我已经习惯于孤独了
像一座浮动的岛
与你分手 我选择放逐
它是唯一一个能够代替
代替你的归宿
这些情绪不需要倾诉
情愿放逐放逐
曾经承诺自己赌到最输
爱到万事虚无
自己才忽然变得清楚
醒来就准备遗忘
梦里也并不哀伤
右边是云 左边是风
写一首歌
给你关于放逐
你可能还是那港
但我已不再回航
前面是茫 后面是浪
最多为你
化做港边的雾
歌手介绍:
张学友,1961年7月10日出生于香港,歌手、演员。毕业于香港崇文英文书院。
1984年获得香港首届十八区业余歌唱大赛冠军,正式出道。
1985年发行首张专辑《Smile》。
1993年发行的国语专辑《吻别》年度销量超过400万张,其中台湾地区销量136万张,打破华语唱片在台湾的销量纪录。
1995年、1996年连续两年获得世界音乐大奖全球销量最高亚洲流行乐歌手奖。
1997年参与策划、导演并主演的原创音乐剧《雪狼湖》在香港连续演出42场,打破香港红馆的演出纪录。
1998年获得第九届台湾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演唱人奖。
2000年在十大金曲颁奖礼奖上获颁金针奖。
2007年发行专辑《在你身边》。
2010年12月30日至2011年12月29日,他创造了“12个月内巡演现场观众人数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2013年获得第35届十大中文金曲“金曲35周年荣誉大奖”。
2014年发行国语专辑《醒着做梦》。
张学友擅长演绎多种音乐风格,尝试过R&B乐风、爵士乐以及用歌剧唱法来诠释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