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哭不得的正确拼音写法
哭不得的正确拼音写法是:kū bù dé 哭读音:[kū] 部首:犬 五笔:KKDU 释义:因痛苦或悲哀而流泪发声。
不读音:[bù] 部首:一 五笔:GII 释义:1.副词。2.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4.用在句末表疑问? 得读音:[dé][de][děi] 部首:彳 五笔:TJGF 释义:[ dé ]1.获取,接受。
2.适合。3.满意。
4.完成,实现。5.可以,许可。
6.口语词(a.表禁止,如“~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就这么办”)。[ de ]1.用在动词后表可能。
2.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 děi ]1.必须,须要。
2.极舒服,极适意。
2. 泪 读什么
[编辑本段]读音 lèi,lì [编辑本段]释义 ⒈眼泪(tear),泪腺分泌出的液体:热~。
流~。 ⒉像泪的东西:蜡炬成灰~始干。
泪lì 1.疾貌。 2.见"凄泪"。
泪 <名> (形声。从水,戾声。
简化字“泪”是个从“水”从“目”的会意字。本义:眼泪) 同本义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坠泪碑。
――《晋书·羊祜传》 士皆垂泪涕。――《战国策·燕策》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涕泪(先秦时期,“涕”指眼泪,后来出现了“泪”,表示眼泪,与“涕”同义并用);泪波(泪水如波);泪泉(指眼泪);泪球(泪珠,泪滴);泪晶(泪珠) 引申指某些形似眼泪的东西 [编辑本段]生理 在眼球外上方有泪腺,分泌出来的液体就是泪。
泪水是以血为原料,由泪腺加工而成。泪水从泪腺中排出后,进入位于结膜内的泪囊。
然后再排入泪管。泪水中99%为水,尚含有盐0.6%,能溶解细菌的溶菌酶,少量蛋白,免疫球蛋白A等。
在正常情况下,泪水的分泌物量一般为足够湿润结膜与角膜表面,防止干燥为宜。如泪腺产生的泪水过多,超过泪道正常排出量,跑出眼眶,流到面颊,就叫流泪。
泪水除湿润角膜和结膜防止干燥外,尚有消毒和杀菌作用。 当眼泪水流到嘴里,人会感到咸味。
眼泪水为什么是咸的呢? 科学家用微量分析的方法发现,在人们的泪水中,99%是水分,1%是固体,而这固体一半以上是盐,怪不得它有咸味呢!原来,在眼球的外上方有一个小手指头大小的腺体,叫泪腺,泪腺用血做原料,经过加工后就制造出了眼泪。而我们知道,在人体的血液、体液和组织液里都含有盐分,用血做的眼泪里有盐分就不奇怪了。
盐在血中占0.9%,在泪水中占0.6%。泪水中不仅含有盐,还含有能够溶解细菌的酶,对眼睛有杀菌和轻微消毒的作用。
另外,黑眼珠表面经常涂了薄薄的一层眼泪,能润湿角膜,使它不致于因直接暴露于空气中而干燥混浊。 [编辑本段]诗歌 一、诗歌《泪》 作者:李商隐 永巷长年怨罗绮,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全部注释 1.永巷:《三辅黄图》:"永巷,宫中长巷,幽闭宫女之有罪者。
汉武帝时改为掖庭,置狱焉。"《史记·吕后本纪》:"乃令永巷囚戚夫人。
" 2.湘江竹痕:指斑竹故事。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一名湘妃竹。" 3.岘首碑:《晋书》:"羊祜卒,百姓于岘山建碑。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4.人去紫台:紫台,即紫宫、宫阙。
此用王昭君故事。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 5.兵残句:《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乃大惊曰:'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佤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6.灞水桥:灞水是渭河支流,源出蓝田县东秦岭北麓,流经长安东,入渭河。
灞桥在长安市东灞水上,是出入长安的要路之一,唐人常以此为饯行之地。 7.青袍:青袍寒士。
玉珂:珂是马鞍上的玉石类饰物,此代指达官贵人。《西京杂记》"长安盛饰鞍马,皆白蜃为珂。
"《玉篇》:"珂,石次玉也,亦玛瑙洁白如玉者。"此言寒士送贵胄,寒士自然很难堪。
此诗以泪为主题,专言人世悲伤洒泪之事,八句言七事,前六句分别言:失宠、忆远、感逝、怀德、悲秋、伤败(朱彝尊批注语)等典故,七八句写青袍寒士送玉珂贵胄。"未抵"二字乃全诗关键,意谓前六句所述古之伤心泪,皆不及青袍送玉珂之泪感伤深重。
程《笺》云:"此篇全用兴体,至截处一点正义便住。……八句凡七种泪,只结句一泪为切肤之痛。
首句长门宫怨之泪,次句黯然送别之泪,三句自伤孀独之泪,四句有怀睛德之泪,五句身陷异域之泪,六句国破强兵之泪。泪至于此,可谓尽矣,极矣,无以加矣。
然而坎坷失职之伤心,较之更有甚焉。故欲问灞水桥边,凡落拓青袍者饯送显达,其刺心刺骨之泪,竟非以上六等之泪所可抵敌也。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云:"末两句点出全诗主题。作者把身世之感融进诗中,表现地位低微的读书人的精神痛苦。
义山是个卑官,经常要送迎贵客,……此外对令狐陶低声下气,恳切陈情,还是被冷遇,被排斥。这种强烈的屈辱感,好比牙齿被打折了,还得和血吞在肚里,不能作声。
……前六句是正面咏泪,用了六个有关泪的伤心典故,以衬托出末句。而末句所写的却是流不出的泪,那是滴在心灵的创口上的苦涩的泪啊!" 李商隐诗用典较多,此诗可谓代表之一。
北宋前期诗坛有"西昆体",刻意学李商隐,其代表人物杨亿、钱惟演、刘筠曾专效此《泪》诗,各作《泪》二首,句句尽用前代感伤涕泣之典故。 [编辑本段]吉他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