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从字怎么写句子
1. 他从超市走了出来,手里还拿着一样东西。
2. 我是从以前的立场后退了。
3. 他为人宽宏大量,从不为小事计较。
4. 从这件事中我懂得了很多道理。
5. 我是从以前的立场后退了。
6. 从来没有人对他造谣中伤。
7. 战争使他从小就成了孤儿。
8. 从国内到国外,从古代到今天,这副画真是独一无二。
9. 从清晨到黄昏,从清醒到入梦,从孩提到衰老,我们在岁月和时间的洪流中不断成长。
10. 从刚开始到现在,我依旧没有放弃。
2. 描写的句子
1、玲玲不到两岁,胖墩墩的。
红扑扑的小脸蛋上,有一双水灵灵的眼镜。小辫儿朝天翘着,粉红色的发带在头上一颠一颠的,像两只飞舞的彩蝶。
尤其逗人喜爱的,是她那张伶俐的小嘴。 2、看上去,杜老师也就30来岁,那张严肃的长方形脸上戴着一副黑宽边眼镜,两只不大的眼睛在镜片后边闪着亮光;两个嘴角总是紧紧闭着,平时很不爱说话。
在我的记忆里,好像他只有那么一身半新不旧的蓝衣服,袖子也总爱往上挽一截。每当下课的时候,他就把书本往胳肢窝下一夹,把用剩下的半截粉笔往口袋里一装,低着头,像找来时的脚印似的,慢慢地,一步步向着自己的办公室走去。
可是,在课堂上,他像变成了另一个人。他讲起课来滔滔不绝,朗读起课文来声音异常洪亮,有时还会激动得脸上放出红光,一步跨到讲台前,挥舞着手臂……同学们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住了,睁大眼睛看着他。
3、这位老汉的眉毛胡子都花白了。但脸膛仍是紫红色的,显得神采奕奕。
他身穿崭新的青布棉袄棉裤,头上还包着一块雪白的毛巾。老汉蹲在地上,乐滋滋地抽着旱烟。
4、太阳晒得墨黑的清瘦的脸上,有一对稍稍洼进去的大大的双眼皮儿眼睛;眉毛细而斜;黑里带黄的头发用花布条子扎两条短辫子;衣服都很旧;右裤脚上的一个破洞别一支别针;春夏秋三季都打赤脚,只有上山抓柴禾的时节,怕刺破脚板,才穿双鞋子,但一下山就脱了。 5、这是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
身穿军用棉大衣,脚穿高筒皮靴。高个子,方脸盘,长得很魁梧。
下巴上有一颗黑痣,那双眼睛在黑暗中闪着亮,使人觉得粗犷又精明。 6、李云是一个机灵、陶气的孩子。
他胖乎乎的脸上,长着一对调皮的大眼睛,眼帘忽闪忽闪的,那两颗像黑宝石似的大眼珠只要一转,鬼点子就来了。在他那黝黑的脸上,不论是那鼓鼓的腮帮,还是那薄薄的嘴唇,或者那微微翘起的小鼻尖,都使你感到滑稽逗人。
7、这老汉,头上戴着一顶破草帽,露在帽沿外边的头发已经斑白了。肩上搭着一件灰不灰、黄不黄的褂子。
整个脊背,又黑又亮,闪闪发光,好像涂上了一层油。下面的裤腿卷过膝盖,毛茸茸的小腿上,布满大大小小无数个筋疙瘩,被一条条高高鼓起的血管串连着。
脚上没有穿鞋,脚板上的老皮怕有一指厚,……腰上插着旱烟袋,烟荷包搭拉在屁股上,像钟摆似的两边摆动着。 8、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一天,她的老伴儿病倒了,她脸上珠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一块儿了。 她望着老伴儿的遗像,嘴唇微微抖动着,刀刻般的皱纹里,流淌着串串泪珠。
9、女儿长得像她娘,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清,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
浑身上下,头是头,脚是脚。头发滑溜溜的,衣服格挣挣的。
附《如何写好人物外貌描写》 人物的外貌描写是人物描写的重要内容,描写好人物外貌也往往能使人物活起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人物的外貌,主要包括人的容貌、体态、服饰、表情、风度等。
人的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绘,并通过外貌描写来传神,向读者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 怎样才能写好人物外貌呢?我们不妨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外貌描写要“准”。准就是准确地描写人物外貌,人物形象才会真实可信。
人的外貌往往受到其身份、职业、年龄、教养、习惯、生活经历、家庭环境、身体状况等诸因素影响。不同职业的人往往外貌也有所区别。
如舞蹈演员的腿较粗而四肢修长;举重运动员往往比较壮实;渔民则肤色较黑,脚趾因长期在船上行走而像蒲扇般张开。人的年龄不同,其外貌也有明显的差异,少年儿童天真可爱,青年人血气方刚,中年人成熟稳重,老年人则耳聋眼花。
这一些无不反映其人生的自然规律。 当然人的的习惯不同,也往往显出不同的特征来。
如吸烟的人仿佛缺少了门牙,还不时透出烟草气味;不吸烟的人则牙齿洁白。人的教养不同,也往往能从外貌上看出来,有教养的人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有文化的人讲话文绉绉的,且条理清楚;没有教养的人坐着站着东倒西歪,说话粗鲁而无条理……凡此种种,我们要仔细观察,并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描述,人物的形象才能准确的描写出来。
二、外貌描写要“精”。精就是精心选择人物外貌特征,集中笔墨描写,使人物形象精确鲜明。
世上没有外貌完全相同的人,我们要根据表达的需要,从人物外貌中精心选择其与众不同的特征,集中笔墨描写,其它的可省略不写或一笔带过,使人物外貌更精确鲜明。 有时候,我们根据手头素材的实际情况,或为了某种表述的需要,可把外貌描写重头戏放在人物的某个部位。
如写爷爷的手,硬而裂开许多道口子,虽难看却是勤劳的见证;帮我编玩具,又透出灵巧。这样写了往往会使勤劳而机灵的爷爷跃然纸上。
我们精心选择人物与众不同的外貌,加以精确地描写,往往能写出新意来。 三、外貌描写要“深”。
深就是人物的外貌描写要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写出人物的深度。 我们描写人物外貌,要着重选择最能。
3. 用字仿写句子有哪些
一、训练从小到大,从简到繁
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这符合认识规律,也适合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句子仿写中,这种方法可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1.仿单词
出题内容只是单词,让学生仿写同义词和近义词.仿词与原词的用字最好不重复.出题可限制角度,也可不限制.如,红—黄,蓝,紫;壮—粗、健;皓首—白发;喜欢—钟情、钟意.
2.仿短语
仿写语与规定短语结构和格调一致.这种仿写分两步走.
第一步,把单词加上修饰语、补充语,或变成主语、谓语和宾语,然后进行仿写.
刺眼红—炫目白(加修饰语)红得发紫—黑得发亮(加补充语),知音对面—琴声绕梁(作主语),印堂发亮—财运亨通(作谓语),听清弦—看知音(作宾语)
第二步,直接按规定的短语仿写,仿出结构相同、词义相似的短语.
破财免灾—出钱保命;七上八下—三心二意.
3.仿单句
4.仿复句
在熟悉仿单句后,仿复句也就容易了.别的要求同仿单句一样,只是注意关联词和语调要一致.
(1)局部补充式,就是补写出复句中的一个或多个单句,要分清修辞、主题、格调和事物的特征,务必与例句一致.特征描述与事物要对应相符,主要词语要对应,语气要一致贯通.
“书是火花,能点燃心中之火;书是雨滴,能润泽荒凉沙漠”.“润泽”符合雨滴的特征,“荒凉沙漠”与“心中之火”对应.
(2)全句仿照式,即仿写完整的复句.这里要注意复句类型,关联词要一致,语气贯通,语句对称对应,至于修辞、主题和格调等与局部补充式的仿写要求一样.
原句:“他是一条大河,流动不息奔向远方.”仿句:“他是一只雄鹰,无所畏惧搏击长空.”这是并列复句的仿写,“流动不息”、“奔向远方”分别对应“无所畏惧”和“搏击长空”.
原句:“如果生命是树,尊严是根.”仿句:“如果生命是水,尊严是流动.”这是一假设复句仿写,其中修辞为比喻,关联词为“如果”和“那么”(省).
二、仿写要由宽到严,由近及远
“宽严”,指仿写的标准,就是仿写要有梯度,初仿写,标准宽些,以后逐渐严格.
“远近”,则指仿写从贴近学生生活的趣味性内容入手,仿写难度和范围渐进式上升和扩大.
1.由宽到严
(1)类似,仿句与原句结构大体相同.如,青青的草—翠绿的树(宽)—绿绿的叶(严)
盏盏灯—红色光(宽)—淡淡光(严).
(2)形似,结构完全相同,即词性,叠音等都相同,比类似要求更严格.
如,遥遥领先—远远超出(形容词、叠音),千山万水—四面八方(数词、名词相对).
(3)神似,就是仿写词句不但结构与修辞完全相同,而且格调一致,主题统一.
如,会当风发意—正遇古稀年(格调异)/恰逢少壮时(适当).
举例:高原跑马—平川驰象(偏正式)/高山巍巍—碧水长长(主谓式叠音).
2.由近及远
比如贴近学生生活的仿写:
米老鼠—唐老鸭,玩游戏—写作文.
搞笑逗趣的:
按猪的审美观,我基本属一帅哥;按熊的智商,我差点是一慧妹.——并列复句仿写
你的丑和你的脸没有关系;你的美和你的心却紧紧相连——转折复句续写.
复句仿写:
鼠啃铁杵—嘴上的劲;驴子发怒—蹄上的功——歇后语
这类仿写:有网上用语,有调侃搞笑,学生喜闻乐见.
最后是一些名人典故、诗词名句,充满哲理,富于教育意义.
此外,仿写还要学会联想和想象,从有关材料中过滤出最恰当的内容,组织成语句.
仿写,还要平时积累好词佳句,经常留心用词对句,才不至于“词到用处方恨少”.
仿写,不是拘泥摹仿,而是仿中创意,规矩中灵动的写作活动.
4. 描写句子的写法有哪些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摹写,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通过对容貌、神情、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来表现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5.神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
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2.社会环境描写
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
也可分为风景描写、静态物与动态物体的描写
按叙述人的表现手法分类
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3.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
4.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内在或外在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
按特征分类
●白描 所谓“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形象的一种写法,鲁迅先生非常善于使用白描手法,如《藤野先生》中关于藤野先生的一段介绍:“那时进来的是 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 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语言简洁,印象深刻。
●细描。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如阿累的《一 面》写鲁迅就比鲁迅写藤野又细一些:“他的面孔黄黑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 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 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新凤霞的《傻二哥》则写得更细腻,把一个卖药糖的劳动者“傻灵傻灵”的特征刻画得淋漓 尽致,从他穿的衣服、使用的用具、吆喝前的准备、吆喝的声调、吆喝的内容到他对顾客和 邻里穷哥们儿的态度都细细写来,写出了一个活生生的善良、勤快、乐观,穷而有志的年轻 人的性格和形象。
●衬托 ,衬托是指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为了突出主要对象用另外的人或物来陪衬或烘托的手法。人 们 常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就是这个意思。衬托可以从正面衬托,也可以从反面衬 托,可以以景物来衬托人,也可以人衬托人,还可以物来衬托人,但这些都要根据表达内容 的需要来使用。鲁迅是很擅长衬托笔法的文学大家,他的《在酒楼上》正衬、反衬都写得极 好,同学们可以反复阅读。这里摘出两段,请大家欣赏:? “窗外只有渍痕班驳的墙壁,贴着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天,白皑皑的绝无精彩,而且 微雪又飞舞起来了。”用景物从正面衬托了吕韦甫懒散怀旧的心情。? “几株老梅竞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不以深冬为意;……山楂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 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某心于远行。”用“ 梅”与“花”反衬吕韦甫的懒散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