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字怎么读
聻
聻
拼音:nǐjiàn 注音:ㄋㄧˇㄐㄧㄢˋ
部首:耳,部外笔画:14,总笔画:20
五笔86&98:ILRB 仓颉:ELSJ
笔顺编号:44112511123312122111 四角号码:3240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07B
基本字义
--------------------------------------------------------------------------------
● 聻
nǐㄋㄧˇ
◎ 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哩”:“远(禅师)拊公背曰:‘好~。’”
其它字义
--------------------------------------------------------------------------------
● 聻
jiànㄐㄧㄢˋ
◎ 迷信的人称鬼死为聻。
2. 聻是什么意思
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哩”:“远(禅师)拊公背曰:‘好~。’”读jiàn意思:为迷信的人称鬼死为聻。
另有魙字读zhan(第一声),在聻不作拟声字时与其同义。
聻”的用法:
以上已经提到篆书“聻”字来克鬼,其实在江浙地区还有“埋聻砖”即把一块刻有“聻”字的石砖砌入房子,达到防鬼、祛邪的目的;在端午,民间的庙宇或是正一派的散居道士会向周围的百姓发放一张祛邪的符,有的是红底黑墨,但多数是黄底黑墨,上书“聻”字镇压鬼祟。
【聻】 (异类)又作魙。音读如贱。或音接。相传鬼死为魙。书此字贴于门以辟邪祟。谓之辟邪符。
扩展资料:
出处:
【广韵】乃里切,音伱。指物貌。
【正字通】如禅录,何故聻,云未见桃花时聻,皆语馀声。 又【五音集韵】子役切,音积。人死作鬼,人见惧之。鬼死作聻,鬼见怕之。若篆书此字贴於门上,一切鬼祟远离千里。【正字通】按聻音贱。
张读《宣室志.冯渐制鬼》:“河东冯渐,名家子,以明经入仕,性与俗背。后弃官隐居伊水上。有道士李君以道术闻,尤善视鬼,朝士皆慕其能。李君后退归有博陵崔公者,与李君为僚,甚善。李君寓书于崔曰:‘当今制鬼,无过渐耳。’
是进朝士咸知渐有神术数,往往道其名。别后长安中人率以‘渐’字题其门者,盖用此也。
《聊斋志异·卷五·章阿端》:「人死为鬼,鬼死为聻。」
如是年余,女忽病,瞀闷懊憹,恍惚如见鬼状。妻抚之曰:“此为鬼病。”生曰:“端娘已鬼,又何鬼之能病?”妻曰:“不然。人死为鬼,鬼死为聻。鬼之畏聻,犹人之畏鬼也。
参考资料:聻_搜狗百科
3. 聻是什么
聻是中国汉字。
读音:nǐ 、jiàn 意思:[ nǐ ]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哩”:“远(禅师)拊公背曰:‘好~。’”[ jiàn ]迷信的人称鬼死为聻。
笔划:出处:《五音集韵》:人死作鬼,人见惧之。鬼死作聻,鬼见怕之。
翻译:人死了变成鬼,人见了鬼害怕;鬼死了变成聻,鬼见了害怕。组词:贴聻字 [ tiē nǐ zì ] 古代信仰民俗,起于中唐。
扩展资料汉字典故:古代的人有一些民俗起源于唐朝,方法是用“渐”字贴在门上,意思是可以镇住鬼祟。这个办法实行一段时间后,因为有的人不太会写字,把竖写的“渐耳”误为一字,造出“聻”字,并强加解释为“鬼死为聻”的说法。
直到解放前,这个风俗在某些地方还有流传。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章阿端》中曾经提到过这个风俗,书中写道:“人死为鬼,鬼死为聻。
鬼之畏聻,犹人畏鬼也。”意思就是说,人死后变成鬼,鬼死后变成聻;鬼怕聻,就和人怕鬼是一样的。
4. 人死后变鬼,鬼死后变成什么
"聻"、"魙"都是生僻字,但因与止鬼民俗相关.
我国古代就有“鬼”死的概念,认为人死后的魂魄会变成鬼,虽然灵魂不死,但是鬼是会死亡的,“人死作鬼,鬼死作聻”,至于“聻”到底是个什么东东没人知道,也没人见过,依小道之见是更加厉害的鬼,鬼怕“聻”,就如同人怕鬼是一样的。
据《五音集韵》的解释为:“聻”,人死做鬼,人见惧之;鬼死做聻,鬼见怕之。若篆书此字,贴于门上,一切鬼祟,远离千里。以“聻”克鬼真实“以毒攻毒”!因此“聻”字篆书在符中可以达到祛邪治煞的目的。
聻”的用法是什么?以上已经提到篆书“聻”字来克鬼,其实在江浙地区还有“埋聻砖”即把一块刻有“聻”字的石砖砌入房子,达到防鬼、祛邪的目的;在端午,民间的庙宇或是正一派的散居道士会向周围的百姓发放一张祛邪的符,有的是红底黑墨,但多数是黄底黑墨,上书“聻”字镇压鬼祟.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聻】
【聻】 (异类)又作魙。音读如贱。或音接。相传鬼死为魙。书此字贴于门以辟邪祟。谓之辟邪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