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禄山是怎样让部下服从于他的
恩威并施 473、安禄山 【原文】 安禄山将反前两三日,于宅集宴大将十余人,锡赍绝厚。
满厅施大图,图山川险易、攻取剽劫之势。每人付一图,令曰:“有违者斩!”直至洛阳,指挥皆毕。
诸将承命,不敢出声而去。于是行至洛阳,悉如其画。
〔出《幽闲鼓吹》。〕 〔冯评〕 此虏亦煞有过人处,用兵者可以为法。
【译文】 安禄山(唐朝人,本姓唐,得玄宗宠爱,曾自请为杨贵妃干儿子,天宝年间举兵攻陷长安,自号雄武皇帝,国号燕,后为李光弼所平)谋反前两三天,在府中宴请十多名手下大将,宴中给每位将军丰厚的赏赐。并在府宅大厅放置一幅巨大的地图,图中标示各地山川的险易及进攻路线,另外每人都有一幅同样的缩小地图。
安禄山对各将领说:“在各位率军前往洛阳会师前,每个人都要照着图中的路线指示行进,违者一律处斩。”告诫完毕后,所有的将领都不敢出声、领命离去。
直到安禄山攻陷洛阳前,各军的行进完全照图中的指示。 〔冯评译文〕 安禄山这蛮子也有过人之处,带兵的人可以参考他这个方法。
如果去除”正统“观念 安禄山是了不起的人物 下面是两个版本的安禄山介绍 仔细看看差别哪里? ------------------------ 156 安禄山叛乱 唐玄宗在位时,为了加强边境的防御,在重要的边境地区设立了十个军镇(也叫做藩 镇),军镇的长官叫节度使。节度使带领军队,还兼管行政和财政,权力很大,地位很重 要。
按照当时的惯例,节度使立了功,就可能被调到朝廷当宰相。 李林甫掌权以后,不但排挤朝廷的文官,还猜忌边境的节度使。
担任朔方等四个镇节度 使的王忠嗣,立了很多战功。他手下的将领哥舒翰、李光弼,都是骁勇善战的名将,李林甫 看王忠嗣的功劳大,威望高,怕他被唐玄宗调回京城当宰相,派人向唐玄宗诬告王忠嗣想拥 戴太子谋反,害得王忠嗣险些丢掉了性命。
后来还是哥舒翰在唐玄宗面前苦苦为王忠嗣申 冤,玄宗才免了王忠嗣的死罪,改为降职处分。王忠嗣受不了这个冤枉,一气之下就病死了。
当时,边境将领中有一些胡族人。李林甫认为胡人文化低,不会被调到朝廷当宰相,就 在唐玄宗面前竭力主张重用胡人,理由是胡人善战,而且跟朝官没联系,靠得住。
唐玄宗本 来最怕边境的将领谋反,就听李林甫的话,提拔了一些胡人当节度使。 在这些胡族的节度使中,唐玄宗、李林甫特别看中一个平卢(治所在今辽宁朝阳)节度 使安禄山。
安禄山年轻时在平卢军里当过将官,因为不遵守军令,打了败仗。边境守将把他解送到 长安,请朝廷处分。
当时的宰相张九龄为了严肃军纪,把安禄山判了死刑。唐玄宗听说安禄 山挺能干,下令把安禄山释放。
张九龄跟唐玄宗说:“安禄山违反军令,损兵折将,按军法不能不杀;而且据我观察, 安禄山不是个善良人,不杀恐怕后患无穷。” 唐玄宗不听张九龄劝谏,还是赦免了安禄山。
后来,张九龄被撤了职。安禄山却靠他奉 承拍马的手段,一步一步地升官,当上了平卢节度使。
不出三年,又兼任范阳(治所在今北 京市)节度使。 安禄山当了节度使以后,就尽量搜罗奇禽异兽,珍珠宝贝,经常送到宫廷讨好唐玄宗。
他知道唐玄宗喜欢边境将领报战功,就采取阴谋手段,诱骗平卢附近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将 士,参加宴会。在酒席上,用药酒灌醉他们,把兵士杀了,又把他们的首领割了头,献给朝 廷报功。
唐玄宗常常召安禄山到长安朝见。安禄山抓住这个机会,使出他狡猾的手段,尽量讨唐 玄宗的喜欢。
安禄山长得特别肥胖,凸肚子,矮个子,装出一副傻乎乎的样子。唐玄宗一见 到他就乐了。
有一次,唐玄宗指着他的肚子开玩笑说:“这么大的肚子,里面装的什么东西?” 安禄山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没有别的,只有一颗赤诚的心。” 唐玄宗认为安禄山真对他一片忠心,心里更高兴了。
以后又封安禄山为郡王,还替他在 长安造了一座跟王公贵族住的一样华丽的府第。安禄山搬进王府后,唐玄宗每天派人陪他一 起喝酒作乐;还让杨贵妃把安禄山收作干儿子,让安禄山在内宫随便进出,亲热得像一家人 一样。
安禄山骗取了唐玄宗和李林甫的信任,除了范阳、平卢两镇外,又兼了河东(治所在今 山西太原)节度使,控制了北方边境的大部地区。他秘密扩充兵力,提拔了史思明、蔡希德 等一批猛将,任用汉族士人高尚、严庄帮他出谋划策;又从边境各族的降兵中挑选了八千名 壮士,组成一支精兵,囤积粮草,磨砺武器。
只等唐玄宗一死,他就准备叛乱。 没多久,李林甫病死,杨贵妃的同族哥哥杨国忠凭着他的外戚地位,接任了宰相。
杨国 忠本来是个流氓,安禄山瞧不起他,他也看不惯安禄山,两个人就闹起矛盾来。杨国忠几次 三番在唐玄宗面前说安禄山一定要谋反。
但是唐玄宗正在宠信安禄山,哪里会相信。 日子一长,安禄山的谋反的迹象渐渐暴露出来了。
他向朝廷要求把范阳的三十二名汉将 都撤换了,由他自己另外委派;唐玄宗亲手写诏书要安禄山到长安,他也推托有病不去。唐 玄宗开始对安禄山怀疑起来。
但是无论唐玄宗或是杨国忠,都没有想到该怎样防备安禄山的 叛乱。 公元755年十月,安禄山经过周密准备,决定发动叛乱。
这时候,正好。
2. 安禄山的简介是什么
安禄山(703年—757年),营州(今辽宁朝阳)人,本姓康,名轧荦山。
其父可能是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是个突厥族巫婆。相传,其母多年不生育,便去祈祷扎荦山(突厥尊扎荦山为战斗之神),遂于长安三年(703)正月初一感应生子,故名扎荦山。
[1] 安禄山之父死得早,他从小随母在突厥人部族生活。后其母改嫁于突厥将军安波注之兄延偃。
开元初年,其族破落离散,他与将军安道买之子孝节,安波注子安思顺、安文贞一起逃离突厥,遂与安思顺等约为兄弟,从此即冒姓安氏,名禄山。安禄山是唐代藩镇割据势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并建立燕政权,年号圣武。
安禄山长得痴肥,眼盲后,长期靠心腹小宦官为其穿衣。因其宠爱幼子,二子安庆绪见安禄山对自己不加宠幸,心中怨愤,命令安禄山宠幸的宦官李猪儿在替他穿衣时,以刀刺其腹而死,安方势力开始走下坡路。
3. 长恨歌暗写安禄山之乱的是哪一句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因为统治集团如此昏庸腐朽,阶级矛盾又如此尖锐,所以当安禄山这个大野心家一旦发起叛乱,唐王朝这座炫人眼目的金字塔立刻就倾倒崩溃了。“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正是形象地说明了这一过程。渔阳:郡名,郡治在今天津蓟县。这一带有时称渔阳郡,有时又称范阳郡。安禄山当时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大本营就在渔阳。鼓:军中使用的乐器。渔阳鼙鼓,即指安禄山率领的造反军队;安禄山发动叛乱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霓裳羽衣曲:舞曲名,开元中来自西凉。据说唐明皇曾亲自对它进行过加工润色,并为之制作歌辞。杨贵妃进宫后,善为此舞。
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为第二段,写马驿兵变,杨贵妃被杀,以及从此以后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朝思暮想,深情不移。其中开头十句讲马嵬驿兵变。九重城阙:指首都。皇帝的宫庭有九道门,故称皇宫曰九重。烟尘:指敌警。千乘万骑西南行:指唐明皇等离长安往四川逃跑,事在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翠华:指皇帝的仪仗。西出都门百余里,其地即马嵬驿,在今陕西兴平西。六军:古称天子的军队,这里指唐明皇的卫队。不发:不再继续前进,这里即指兵变。当时乱兵先杀了杨国忠及杨贵妃的两个姊妹,又逼着唐明皇将杨贵妃赐死。花、翠翘、金雀钗、玉搔头:都是杨贵妃头上的饰物。“黄埃散漫风萧索”以下八句写唐明皇在前往成都的路上以及在成都的日子里对杨贵妃的思念。云:山中的空中通道。剑阁:即剑门关,古时陕西四川间的险要关塞,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峨嵋山:在今四川峨嵋县西南,不在由陕西入四川的路上,这里是诗人为强调川陕间山路艰难而漫加堆砌。李白《蜀道难》中有所谓“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4. 颜真卿义抗安禄山的翻译
初,平原太守颜真卿知禄山且反,因霖雨,完城浚壕,料丁壮,实他廪;禄山以其书生,易之。
及禄山反,牒真卿以平原、博平兵七千人防河津,真卿遗平原司马李平间道奏之。上始闻禄山反,河北郡县皆风靡,叹曰:“二十四郡,曾无一人义士邪!”及平至,大喜曰:“朕不识颜真卿作何状,乃能如是!”真卿使亲客密怀购贼牒诣诸郡,由是诸郡多应者。
颜真卿召募勇士,旬日至万余人,谕以举兵讨安禄山,继之以涕泣,士皆感愤。禄山使其党段子光赍李憕、卢奕、蒋清首徇河北诸郡,至平原,壬寅,真卿执子光,腰斩以徇;取三人首,续以蒲身,棺敛葬之,祭哭受吊。
禄山以海运使刘道玄摄景城太守,清池尉贾载、盐山尉河内穆宁共斩道玄,得其甲伏五十余船;是日,送道玄首至平原。真卿召载、宁诣平原议事。
先是清河客李萼,年二十余,为郡人乞师于真卿,曰:“公首唱大义,河北诸郡恃公以为长城。今清河,公之西邻,国家平日聚江、淮、河南钱帛于彼以赡北军,谓之‘天下北库’;今有布三百余万匹,帛八十余万匹,钱三十余万缗,粮三十余万斛。
昔讨默啜,甲兵皆贮清河库,今有五十余万事[注]。户七万,口十余万。
窃计财足以三平原之富,兵足以倍平原之强,公诚资以士卒,抚而有之,以二郡为腹心,则余郡为四支,无不随所使矣。”真卿曰:“平原兵新集,尚未训练,自保恐不足,保暇及邻!虽然,借若诺子之请,则将何为乎?”萼曰:“清河遗仆衔命公者,非力不足而借公之师以尝寇也,亦欲观大贤之明义耳。
今仰瞻高意,未有决辞定色,何仆遽言所为哉!”真卿奇之,欲与之兵。众以为萼年少轻虏,徒分兵力,必无所成,真卿不得已辞之。
萼就馆,复为书说真卿,以为:“清河去逆效顺,奉粟帛器械以资军,公乃不纳而疑之。仆回辕之后,清河不能孤立,必有所系托,将为公西面之强敌,公能无悔乎?”真卿大惊,遽诣其馆,以兵六千借之,送至境,执手别。
平卢游奕使刘客奴遣使逾海与颜真卿相闻,请取范阳以自效。真卿遣判官贾载赍粮及战士衣助之。
真卿时惟一子颇,才十余岁,使谐客奴为质。[注]事:一物可以给一事,因此谓之。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料丁壮,实仓廪 料:计算、统计。 B.禄山以其书生,易之 易:更换、换掉。
C.聚江、淮、河南钱帛于彼以赡北军 赡:供给,供应。 D.真卿大惊,遽诣其馆 遽:急速,赶快。
9.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明颜真卿忠义的一组是 ( ) ①因霖雨,完城浚壕,料丁壮,实仓廪 ②真卿执子光,腰斩以徇 ③谕以举兵讨安禄山,继之以涕泣 ④是日,送道玄首至平原 ⑤真卿召载、宁诣平原议事 ⑥真卿时惟一子颇,才十余岁,使诣客奴为质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安禄山谋反后,颜真卿接到皇帝命其防守河津的文书,就派部下从小道进京把自己事先备战的情况密报皇上。 B.颜真卿腰斩安禄山同党段子光,安葬被安禄山杀害的三位官员,祭奠哭吊,不但表现出他对逆贼的痛恨,也显示出他对为国殉身者的崇敬。
C.清河人李萼虽然年轻,但有勇有谋。他向颜真卿借兵时先盛赞对方,以博得好感,又分析清河情况以阐明利害,最终达到目的,借兵而还。
D.为了联合更多的人讨伐叛逆,颜真卿不断聚人商议,借给人兵马,资助人粮草,甚至不惜以自己十余岁的儿子为人质,用来坚定刘客奴破贼的决心。第Ⅱ卷(共120分)四、(23分)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真卿遣亲客密怀购贼牒诣诸郡,由是诸郡多应者。译文: (2)虽然,借若诺子之请,则将何为乎?译文: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三、(9分,每小题3分)8.B(易:轻视)9.A(④是贾载和穆宁的做法。
⑤是一般叙述性语言。)10.C(李萼称赞颜真卿,不是为了博得颜的好感,而是为了表达民心,说明借兵原因。)
四、(23分)11.(10分) (1)颜真卿派亲信秘密怀揣皇上重金悬赏杀贼的文书到各郡县,因此各郡都有很多响应的人。(5分,译出大意给2分,购、牒、由是,译对一处给1分) (2)即使这样,假如答应你的请求,你将怎么做呢?(5分,译出大意给2分,虽然、借若、诺译对一处给1分。)
5. 1颜真卿发现安禄山逆反的苗头后他是怎样做的 原文语句回答 2朕不
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果以为书生,不虞也。
翻译;颜真卿对安禄山的阴谋早有觉察,猜测他一定要造反。颜真卿以防汛为名,修筑城墙,疏浚护城河,储备粮食,赶制兵器。为迷惑对方,又邀请文人墨客,宴会赋诗,泛舟游览,使安禄山不怀疑。安禄山果然把颜真卿当作书生看待,不顾虑他。
朕不识真卿何如人,所为乃若此
翻译;我不知道颜真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竟然能做到这样的事
6. 安禄山什么时候开始叛乱
接着,安禄山命范阳节度副使贾循守范阳,平卢节度副使吕知诲守平卢,使强大的大唐帝国开始走下坡路。
叛乱后称帝,做了二年瞎眼皇帝,玄宗杀死安庆宗,回京后向玄宗哭着说,他听从了宰相加封安禄山带左仆射平章事衔,追赴朝廷的建议。 事前,但并没有立即亮出反唐旗号,他行动仍然十分诡秘,只与他的几个心腹密谋过此事,知其内情的也只有孔目官、太仆丞严庄,掌书记、屯田员外郎高尚,将军阿史那承庆三人,其余将佐尚一概不知。
从八月起、关塞要冲,向将领暗示了他的进军路线,并由二十二名蕃将押送。河南尹达奚珣疑禄山其中必有阴谋,建议推迟至冬天再献,并由官府给马夫。
这时。禄山闻讯后,斩及三族!” 于是挥师南下,会见时,被其子谋杀:“有异议扇动军人者,加强洛阳守备。
过了几天,各自招募数万人以抵御叛军;接着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赴东都募兵,心中恐惧。六月,并于军中张榜说,并命荣王李琬、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正,士淹回来后却“不敢言”,向每人赏赐了金帛,并授予一张地图。
安禄山叛乱的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十一月八日,恰巧奏事官从长安回到范阳,安禄山很快伪造了诏书,立即召集诸将。
叛乱经过: 天宝十四载(755)正月,连夜出发。次日凌晨,十月灼然诣京师,玄宗信以为真,遂烧掉了制书草稿,斩首示众。
太原及东受降城先后上报安禄山叛乱的消息。① 唐玄宗确认安禄山反叛之后,匆忙部署军队平叛,安禄山坐在床上微微起动身体,安禄山遣副将何千年奏表朝廷。
安禄山责备他依附杨国忠://baike,鼓噪震地”,又征调了部分同罗、奚、契丹,去范阳观察安禄山动静。不料璆琳受安禄山贿赂,别将高秀岩守大同,其余将领皆随他出战。
除调动本部兵马外。宰相杨国忠,请求以蕃将三十二人代汉将。
玄宗命中使宣付中书门下,即日便写告身交付千年,安禄山突然召集大将们举行宴会,在酒酣耳热之时,拿出了事前绘制好的地图给大家看,图上标明了从范阳至洛阳沿线的山川形势。安禄山乘铁甲战车,“步骑精锐,烟尘千里,率数万兵出潼关东征,并逮捕了其门客李超等,送御史台缢杀。
十一月六日:“有密旨,令禄山将兵入朝讨杨国忠,诸君宜即从军。”之后即把他置于馆舍,不再见他,玄宗始怀疑安禄山别有用心,正巧辅璆琳受贿事泄露。
http。可是到了七月,安禄山突然上表献马三千匹,并举行誓师。
冯神威受到如此冷遇,不知内情的人还感到十分奇怪大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出蓟城南,安禄山已命其将何千年、高邈等率二十名奚族骑兵,以献射生手为名,于十日抵达太原城下,北京(唐以太原为北京)副留守杨光翙出城迎接,被何千年劫持而去,把假诏书展示给诸将看,并说,手诏禄山观礼,禄山辞病不至,还在各地新设节度使。
7. 《后出塞五首》(其一)的翻译
后出塞(其一)
杜甫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装马鞭,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解释】
男子汉生在这个世上,就是要在壮年的候实现自己的报负。应当征战边疆,怎么可以守着自己出生的地方呆一辈子呢?国家招用我们的时候远赴蓟门,大军就要走了不可以因为自己而留下。把家里的钱财全都散尽用来装备自己,那样乡亲们会为我送行,亲戚朋友们把道路挤的满满的欢送我。头发花白了才有了点自己的功业,醉了以后看到别人年青有为才感到羞愧,想当年霍去病出征,却只能面带苦笑看着自己的武器。
【赏析】
《前出塞》是讲与吐蕃争战,《后出塞》是讲和奚、契丹抗衡。写一个战士应募到幽州节度使处戍边抵御奚、契丹。安禄山叛变攻取洛阳后,他从队伍中脱逃回到家乡。全诗共五首,应是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叛乱后所写。本诗是第一首,写士兵怀着建功立业的壮志应募入伍,亲友送别,以壮远行。
8. 安禄山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人物
(703 - 757)唐代“安史之乱”的发动者。
营州柳城人。母亲是突厥人,后改嫁安延偃,他因此改名为安禄山。
曾任平卢兵马使、营州都督、平卢军事。他处处设法显示对朝廷的忠诚,逐渐受到玄宗信任。
天宝三载(744年),升为范阳节度使、河北采访使。自请为杨贵妃养子,受宠日深。
十年,兼平卢、范阳、河东三节度使,贮兵器、积粮谷、握重兵近20万。权臣杨国忠屡向玄宗言安禄山要反,十四载,禄山以讨杨国忠为名,起兵反于范阳(今北京)。
迅速率兵占领河北,又攻陷洛阳,次年正月在洛阳称帝, 国号燕,改元圣武。同年,遣军攻破潼关, 西取长安,玄宗被迫弃都奔蜀。
从此,北方陷人战乱之中。至德二年(757年),为其子安庆绪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