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模仿骆驼的家在沙漠怎么写
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门前。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头上冒着热气,是以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空气中。
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爸爸和它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的磨来磨去,大鼻孔哩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来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的嚼,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总起来,铛、铛、铛地响。
“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
我幼稚的心灵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您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不喝以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菜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那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妈:“夏天它们到哪里去?”
“谁?”
“骆驼呀!”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把它们写下来吧。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就这样我写了一本。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有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2. 怎么写骆驼
先描写它的外形,生理特征,再突出它在沙漠中任劳任怨,踏踏实实的性格
骆驼有两种,有一个驼峰的单峰骆驼和两个驼峰的双峰骆驼。单峰骆驼比较高大,在沙漠能走走能跑,可以运货,也能驮人。双峰骆驼四肢粗短,更适合在沙砾和雪地上行走。
骆驼和其他动物不一样,特别耐饥耐渴。人们能骑着骆驼横穿沙漠,所以骆驼有着“沙漠之舟”的美称。骆驼的驼峰里贮存着脂肪,这些脂肪在骆驼得不到食物的时候,能够分解成骆驼身体所需要的养分,供骆驼生存需要。骆驼能够连续四五天不进食,就是靠驼峰里的脂肪。另外,骆驼的胃里有许多瓶子形状的小泡泡,那是骆驼贮存水的地方,这些“瓶子”里的水使骆驼即使几天不喝水,也不会有生命危险。(这是骆驼的生理特征)
3. 沙漠,骆驼,仙人掌看图写话
沙漠里,没有水,没有草,有时风沙漫天,难辨方向.骆驼总是坚韧不拔地向前走去。
一天,骆驼在沙漠里发现了一棵仙人掌,惊异地停步问道:"小东西啊,你怎么能够在干燥的沙漠中生活?"
仙人掌笑着反问道:"嘻,大块头啊,你怎么能在沙漠中行走?"
骆驼说:"我么,因为我吃苦耐劳,经过长期的锻炼,形成了适应沙漠生活的特殊习性和机能,所以,我能在沙漠里生活."
骆驼又奇怪地问:"你为什么满身是刺?"
仙人掌自豪地回答:"就是因为我满身是刺,才不致被动物吃掉,刺是我的叶子,这样叶子不容易使身体里储藏的水分蒸发掉,所以,我在沙漠里不怕干旱,能够活下去."
骆驼听了点点头,带着敬意绕过仙人掌,向前走去,他沉思着:"不错,凡是能够在艰苦环境中生存下来的,都是经过无数次磨练,具有百折不饶,战胜一切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