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鸣”字硬笔行书怎么写
如下图:
拼音:
鸣 míng
释义:
1.鸟兽或昆虫叫:~啭。~唱。~叫。~禽。鸟~。
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响。~奏。孤掌难~。
3.声明,发表意见、情感:~谢。~冤。百家争~。
4.闻名,著称:“以文~江东”。
组词:
1.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鸣;鸟叫。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扣小鸣,扣大大鸣 [敲小钟小的响,敲大钟大的响。形容回答及时准确。]
2.鸾鸣 [1.鸾铃鸣响; 2.鸾凤和鸣。比喻夫妻和美; 3.弹琴的一种指法。]
3.鸣豫 [谓逸豫过分。]
4.鸣噪 [鸣呼聒噪。]
5.鸣赞 [1.高声唱喊行礼秩序; 2.官名。明鸿胪寺属官﹐掌典礼唱赞之事﹐从九品。]
6.鸣跃 [鸣唱腾跃。形容喜悦。]
7.鸣钥 [古代管乐器名。]
8.鸣哮 [嘶鸣吼叫。]
9.鸣玉 [1.古人在腰间佩带玉饰,行走时使之相击发声; 2.佩; 3.比喻出仕在朝; 4.古琴名; 5.指风铃。用碎玉片组成。风吹相击发声,即知有风。古称占风铎。]
参考资料
李新.常用词语大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2. 书法声字的行书怎么写
“声”字的行书写法如下: 声 [ shēng ] 基本字义: 1、因物体撞击或摩擦所产生,能引起听觉的音波。
2、音乐。 3、名誉。
4、发出声音。 5、宣布、张扬。
6、音调。 7、量词。
用于计算发声次数的单位。 组词: 男声、风声、叫声、回声、声音、大声、声明、声乐、高声、笑声、和声、响声、喊声、声波。
字形演变: 扩展资料“声”字的草书写法如下: 文言版《说文解字》:声,音也。从耳,殸声。
殸,籒文磬。 白话版《说文解字》:声,音响。
字形采用“耳”作边旁,“殸”作声旁。“殸”,籒文写作“磬”。
词语解释: 1、男声 [ nán shēng ] 释义:声乐中的男子声部,一般分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2、回声 [ huí shēng ] 释义: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或散射回来再度被听到的声音。
3、声波 [ shēng bō ] 释义:能引起听觉的机械波。频率在20—20000赫之间,一般在空气中传播,也可在液体或固体中传播。
4、声乐 [ shēng yuè ] 释义: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如独唱、重唱、合唱、表演唱等。
5、高声 [ gāo shēng ] 释义:声音高;用听得清楚的正常说话的声音。
3. 行书吴怎么写
1)【吴】字行书的几种写法
【吴】字的德彪钢笔行书写法
【吴】字的方正硬笔行书简体写法
【吴】字的经典繁行书写法
【吴】字的全新硬笔行书简写法
【吴】字的叶根友毛笔行书简体写法
2)行书的特点: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丝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