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描写鸬鹚的句子
池鹤
【唐】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秦州杂诗二十首》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秦州山北寺,胜迹隗嚣宫。
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
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
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
马骄珠汗落,胡舞白蹄斜。
年少临洮子,西来亦自夸。
鼓角缘边郡,川原欲夜时。
秋听殷地发,风散入云悲。
抱叶寒蝉静,归来独鸟迟。
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
防河赴沧海,奉诏发金微。
士苦形骸黑,旌疏鸟兽稀。
那闻往来戍,恨解邺城围。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
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
丛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
稠叠多幽事,喧呼阅使星。
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垧。
云气接昆仑,涔涔塞雨繁。
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
所居秋草净,正闭小蓬门。
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
黄鹄翅垂雨,苍鹰饥啄泥。
蓟门谁自北,汉将独征西。
不意书生耳,临衰厌鼓鼙。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
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
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
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
神鱼人不见,福地语真传。
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
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未暇泛沧海,悠悠兵马间。
塞门风落木,客舍雨连山。
阮籍行多兴,庞公隐不还。
东柯遂疏懒,休镊鬓毛斑。
东柯好崖谷,不与众峰群。
落日邀双鸟,晴天养片云。
野人矜险绝,水竹会平分。
采药吾将老,儿童未遣闻。
边秋阴易久,不复辨晨光。
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
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
车马何萧索,门前百草长。
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
塞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
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
西戎外甥国,何得迕天威。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
候火云烽峻,悬军幕井干。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
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
晒药能无妇,应门幸有儿。
藏书闻禹穴,读记忆仇池。
为报鸳行旧,鹪鹩在一枝。
2. 鸬鹚为何种鸟
鸬鹚 (Phalacrocorax carbo)Common cormorant 鸬鹚俗称鱼鹰,属鸟纲鹈形目鸬鹚科,我国有5种,几乎遍布全国各地。
青海湖为普通鸬鹚,全长80厘米,体重1700~2700克,全身为带有紫色金属光泽的蓝黑色。嘴厚重,眼及嘴的周围欠缺羽毛,裸露的皮肤呈黄色,裸出部份的周围有幅宽广的白带。
上背、肩羽为暗赤褐色,羽缘为黑色。生殖时期腰之两侧各有一个三角形白斑。
头部及上颈部份有白色丝状羽毛,后头部有一不很明显的羽冠。翼色314-340mm,尾长90-154 mm,候鸟。
幼鸟体上面是暗褐色,体下是黑色,杂以白羽。眼绿色,嘴端褐色,下嘴基部灰白色,而裸区及喉暗红色,脚黑色。
种类:中国有5种:鸬鹚(又称普通鸬鹚)、斑头鸬鹚、海鸬鹚、红脸鸬鹚和黑颈鸬鹚。东南沿海各省常见。
鸬鹚广泛分布与亚欧大陆及非洲大陆的江河湖海中。 鸬鹚很少鸣叫,繁殖期发出带喉音的咕哝声,其他时候无声。
但群栖时彼此间为争夺有利位置发生纠纷时会发出低沉的"咕、咕咕"的叫声。鸬鹚平时栖息于河川和湖沼中,也常低飞,掠过水面。
飞时颈和脚均伸直。飞行姿态与雁类相似,常成群排成人字形飞行。
性不甚畏人。 单独或结群在水中捕鱼。
趾间有蹼相连,善于游泳和潜水。饱食后在陆地或树上休息时,常伸展双翅在阳光下晾晒羽毛。
在中国中部和北部繁殖,大群聚集青海湖。迁徙经中国中部,冬季至南方省份、海南岛及台湾越冬。
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每年冬天有上万只鸬鹚越冬,部分鸟整年留在那里,其他地点罕见。世界上北美洲东部沿海、欧洲、俄罗斯南部、西伯利亚南部、非洲西北部及南部、中东、亚洲中部、印度、中国、东南亚、澳大利亚、新西兰均有分布。
部分鸟为季候鸟。 雌鸟每年正月到八月之间产卵。
在岩崖或高树上繁殖。造巢的材料粗糙,用树枝、鱼骨头、海藻和杂草做成,里面铺有细草,是一种有棱有角的六边形的“房子”,端端正正。
营巢后,17-21天开始产卵,每窝产卵5-6个,卵重约54克。雌雄成鸟轮换孵卵,1个月左右可孵出雏鸟。
双亲一起哺育雏鸟,它们捕食回巢后站在雏旁张开大嘴,雏鸟将嘴伸入亲鸟喉部衔出未消化完的食物。该鸟在人工驯养条件下能正常产卵,每年初夏进入繁殖期,每只雌鸟可产卵6—20枚,其繁殖生态与家鹅相似。
鸬鹚因捕鱼本领高超,快速潜泳在水中用尖端带钩的嘴捕捉鱼类,自古就被人们驯养用来捕鱼。在云南、广西、湖南等地,现在仍有人驯养鸬鹚捕鱼。
在我国东南方的河川、湖沼和海滨,以往经常可看到狭长的小船上伫立着几只或十多人工训练过的鸬鹚(俗名鱼鹰、水老鸭),辛勤地劳动,帮助渔鱼捕鱼。渔民将小船划到鱼多处,船上一排排鸬鹚离船飞出,好像一只只野鸭,在水中游来游去,一会潜入水中,一会又浮上水面,当发现鱼时潜入1-3米,最深可潜水19米,时间最长可达70秒,可称得上鸟类中潜水冠军,用圆锥形带钓的嘴去捕捉那些价值低廉的小鱼,或者游泳能力不强的小鱼若遇到大鱼时,会二三只齐力完成,有的啄头,有的衔尾,把它连推带衔到船边,以使渔民立即用网捕捉。
一只鸬鹚一年可捕鱼500千克以上。 全世界广泛分布,包括北美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格陵兰、百慕大群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及墨西哥境内北美与中美洲之间的过渡地带),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
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
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的岛屿。) 普通鸬鹚与斑头雁、棕头鸥、鱼鸥组成青海湖四大候鸟群。
繁殖地集中在三块石和海西山的悬崖陡壁,海西山西端也有少量分布,总数在4500只左右。善游泳和潜水,巧于捕鱼。
在陆地上显得笨拙,停息时常以硬尾羽支持在地面,白天休息时间较长。鸣声粗犷、沙噪,不悦耳。
主食鱼类。雌、雄鸟均营巢,轮流孵卵。
喂雏方法特别,亲鸟张着嘴,雏鸟伸嘴入其咽部,从亲鸟的食道里取食半消化鱼体。喂水时,亲鸟将水从嘴里喷出,似注射器注入雏鸟嘴里。
3月下旬迁来青海湖,巢筑在近水无人、畜干扰的悬崖上,大部分则在往年旧巢的基础上修理加高。在海西山陡崖上可以见到逐年垒起的高40-70厘米的柱状巢体。
筑巢材料为灌木枝条、草茎及其他杂物,每巢产卵3-4枚,每枚平均重54.4克。孵化期30-31天,鸬鹚幼鸟出壳后一直由亲鸟喂养,直到幼鸟发育完全,具有独立飞翔捕食能力后才离开巢穴。
鸬鹚主食鱼类,可以潜入3-4米深的水中捕到超过它自身体重一倍以上的大。
3. 小鹬鸟日记怎么写
《小鹬鸟的故事》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个短片——《小鹬鸟的故事》,是讲一只小鹬鸟如何学会一种新的捕食方法。
一般的鹬鸟在沙滩觅食时,看到海浪拥上来,就赶紧跑开,躲避浪花。在海浪退下时,就去沙滩上冒泡泡的地方,寻找蚌壳。当下一波海浪涌来时,又赶紧跑开。
而那只小鹬鸟,却模仿寄居蟹,等浪一来,就将自己埋进沙里,结果在水中看到了更多的蚌。
做一件事情,一般都会有一些传统的老办法,让你按照它去做。但是有些人,会发现并研究一些新的办法,而且比以前的更好,得到更多的收获。如果小鹬鸟按照老方法,它也只能的到一份平平常常的食物。但是它用新方法,却得到了丰盛的美餐。
它是怎么找到这种新方法的呢?是跟寄居蟹学的,而不是跟她的妈妈和其他鹬鸟。就像我们不仅从父母和老师那里学习知识,还要从大自然中学习,从课外的阅读中学习。比如,我看到蝉蜕,就学到了做迷藏的办法,把衣服放在灌木丛中,迷惑别人。
4. 请用几句话写一只鸬鹚的长相
(Phalacrocorax carbo)Common cormorant 鸬鹚俗称鱼鹰,属鸟纲鹈形目鸬鹚科,我国有5种,几乎遍布全国各地。
青海湖为普通鸬鹚,全长80厘米,体重1700~2700克,全身为带有紫色金属光泽的蓝黑色。嘴厚重,眼及嘴的周围欠缺羽毛,裸露的皮肤呈黄色,裸出部份的周围有幅宽广的白带。
上背、肩羽为暗赤褐色,羽缘为黑色。生殖时期腰之两侧各有一个三角形白斑。
头部及上颈部份有白色丝状羽毛,后头部有一不很明显的羽冠。翼色314-340mm,尾长90-154 mm,候鸟。
幼鸟体上面是暗褐色,体下是黑色,杂以白羽。眼绿色,嘴端褐色,下嘴基部灰白色,而裸区及喉暗红色,脚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