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写个人简
个人简历 。
个人简历可以是表格的形式,也可以是其他形式。个人简历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个人资料: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地址、政治面貌、婚姻状况,身体状况,兴趣、爱好、性格等等;(2)学业有关内容:就读学校、所学专业、学位、外语及计算机掌握程度等等;(3)本人经历:入学以来的简单经历,主要是担任社会工作或加入党团等方面的情况;(4)所获荣誉;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专项奖学金等;(5)本人特长:如计算机、外语、驾驶、文艺体育等。
。个人简历应该浓缩大学生活或研究生生活的精华部分,要写得简洁精练,切忌拖泥带水。
个人简历后面,可以附上个人获奖证明,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证书的复印件,外语四、六级证书的复印件以及驾驶执照的复印件,这些复印件能够给用人单位留下深刻的印象。
写履历表要注意的问题是:(1)首先要突出过去的成就。过去的成就是你能力的最有力的证据。
详细把它们写出来,会有说服力。(2)履历表切忌过长,应尽量浓缩在三页之内。
最重要的是要有实质性的东西给用人单位看。(3)履历表上的资料必须是客观而实在的,千万不要吹牛,因为谎话一定会被识破。
要本着诚实的态度,有多少写多少。(4)和写求职信一样,资料不要密密麻麻地堆在一起,项目与项目之间应有一定的空位相隔。
(5)不要写对申请职位无用的东西,切记。最后祝,早日找到称心的工作。
2. 简体字是怎么来的
国近百年的汉字简化运动著重形体简化,主要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五四〞运动时期。於1922年,钱玄同发表了《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简省汉字笔画的提议》等一批论文。
当中指出当时的汉字笔画太多,不适用於学术和教育界上。 1935年6月,钱玄同编成了《简体字谱》,收二千三百多字。
教育部门从中选了三百二十四个字,并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这是历史上第一批官方公布的简体字。
可是,这件事受到当时复古守旧派人士反对,故此这个简化字表於1936年2月便被收回了。 第二阶段是建国以后的简化运动。
於1950年,国家教育部开始搜集常用简体字。1956年1月,**通过 《汉字简化方案》,并在全国分批推行。
该方案共收简体字五百一十五个,简化偏旁五十四个。到了1964年,文改会编印了 。
国近百年的汉字简化运动著重形体简化,主要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五四〞运动时期。
於1922年,钱玄同发表了《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简省汉字笔画的提议》等一批论文。当中指出当时的汉字笔画太多,不适用於学术和教育界上。
1935年6月,钱玄同编成了《简体字谱》,收二千三百多字。教育部门从中选了三百二十四个字,并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
这是历史上第一批官方公布的简体字。可是,这件事受到当时复古守旧派人士反对,故此这个简化字表於1936年2月便被收回了。
第二阶段是建国以后的简化运动。於1950年,国家教育部开始搜集常用简体字。
1956年1月,**通过 《汉字简化方案》,并在全国分批推行。该方案共收简体字五百一十五个,简化偏旁五十四个。
到了1964年,文改会编印了 《简化字总表》。该表在 《汉字简化方案》的基础上,用简化偏旁类推的方法,将简化字的数量增加到二千二百三十六个。
1986年,国家发表经过个别调整的 《简化字总表》,作为人们学习使用简化字的规范。这总表一直沿用至今。
这网上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呆胞、番鬼跳出来攻击简体字,“简体字是**的发明”啦、“**强迫大家使用简体字”啦、“简体字破坏中国文化啦”、“简体字破坏汉字结构 ”啦,他们这些贻笑大方的攻击洽洽暴露了他们对简化字、甚至是繁体字的无知。 大家算一算,那些攻击简化字的人共提出了多少可笑的理由?你真以为他们那么有历史使 命感,要来保护连他们也不大了然的中华文化(比如那些宣扬“繁体字比简化字符合造字 规则”的人,我敢说他们其实对字源一窍不通)?我看其实是一种“吃亏了”的心理在作 怪,却拼命要给自己造出一些堂皇的理由。
汉字简化运动在1949之前就一直在不断发展,即使是国民党政府,当初也试图推行简化字 ,只是由于没有后来**政府的号召力而半途而废。至于后来国民党出于“凡**支 持的我们就反对”的政治目的,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反对、攻击、毁谤简体字,在台 湾及海外遗毒至今,甚至于多年前《世界日报》还长篇登载《简化字就是**》这种贻 笑大方的文章,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对汉字简化的主要功绩,就是把以前主要存 在于知识界和民间的汉字简化运动转化为国家政策,积极推行,并取得了完全的成功。 大陆上推出简体字大概是在1956年之后的一段时间。
从劳动量上分析,写起信作起文来, 写简字的速度确实是比写繁体要快得多。所以简体字在大陆的推而广之,并没有什么人抱 怨和抵制。
但台湾方面的"正统派"却常常斥简体字为不伦不类,有违祖宗之法而不能接受 。对于这一点,我是不以为然的。
简体字的始作俑者,正是当年退居东南,后负隅顽抗的 国民政府。 论起字来,从无"正宗"之说。
人人皆知是仓颉造字,那么只有他造的字才能称为正宗。中 国文字的创造衍生和发展,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年代。
比如甲骨文,史书上从未有过记载。 直到100年前才有人偶然从中药铺的所谓"龙骨"上发现。
先有王国维后有郭沫若等一大帮人 研究考证,这才有今日之甲骨文学问。至于先秦的金石钟鼎和秦代的篆书,如今真正能识 的人也不会有太多。
大概到汉隶魏碑之后,那字才渐渐能辩。但我读昭和法帖中收有的东 汉末年张飞的字,仍是不识的为多。
那历史上的张飞,还是个大书法家,字写得比诸葛亮 要好得多。那罗贯中聊三国把张飞聊成个燕颌虎须的鲁莽汉子,实在是罪过,对不住张家 后代。
当然到了晋朝王羲之的兰亭序,王献之吃中药时写的鸭头丸帖和拉肚子时写的忽肚 痛帖,这几本中国书法史上最有名的字帖,那字体与今日的字形无异了。所以我想今日所 说的繁体字的根基,应源于汉晋之交的年代。
距今约1500年左右。 但简体字并不是就迟出生了1500年!有80%的简体字是从历代的草书中挑选而出。
简体字的 主要参考来源是王羲之的正草十七帖。年龄也在1500年左右。
也有部分从宋朝徽宗的行草 千字文"天地玄皇,宇宙洪荒"中衍出。虽晚了近500年,但于今日来说,也是古董文物得可 以。
所以实在来说,简体字并非是共产革命的产物,而是我们祖宗的宝贝遗产。 目前大陆使用的简化字是1956年1月28日审订通过的,以后虽根据使用情况而略有 改变,但一直使用到今天,成为中国大陆的用字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