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人死了,怎么写吊丧词」
借鉴
奶奶,您走了,我们知道,您离开我们去找寻爷爷了,我们来给您送行。
赣水曲终阴雨,细诉苍天无情。
万里云低昏鸦,犹泣落日吞悲。
三更树摇随鹤唳,残山剩水念好人。
2006年8月24日10点34分我们的奶奶与世长辞了, 85岁高龄的奶奶离我们远去了,操劳一生的奶奶离我们远去了,几天来,儿孙们泪水早已枯竭,悲痛难以言表。在送别奶奶的时刻,我们兄弟姐妹再一次饱含深情,缅怀我们平凡而伟大的奶奶。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阶段。一切变的是如此令人难以接受。奶奶,您的突然离去留给我们如此多的遗憾,没有机会让我们诉说对您的思念。这一切来得如此突然,以至于至今我们都不敢相信这个已经发生的事实。奶奶的一生跟大多数朴实和平凡的千千万万个奶奶一样,一生平平淡淡、普普通通。但是在我们的眼里您是如此的慈祥伟大。早年,奶奶用她的执着、坚强和智慧支撑着我们这个家族。即使在病情最严重的时刻,奶奶仍以她的乐观和坚强感染着周围的人。我们将像您一样,以乐观、宽容和坚强来面对今后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奶奶生于1923年9月7日。幼年家境贫寒!在抗日战争时期随太外祖父母来到江西赣州,1959年参加工作,先后从事过搬运工、加油工,站务员等工作。工作中兢兢业业,在辛苦工作的同时还要侍奉太祖父母和5个孩子。您手脚不停地操持家务,起早摸黑的工作,几十年来您停留过吗?您休息过吗?
奶奶呀,您身板并不结实,却要支撑起一个大家庭,赡养老人、哺育小孩、团结众邻居,您勤扒苦做,任劳任怨,艰苦奋斗,热情待人,您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的劳动妇女,您拥有中国劳动妇女所有的朴素情感。
奶奶啊,您还是一个很知足的人,儿孙们对您的一点点好,您都感到很满足,很满足!生怕给儿孙们带来负担。现在生活条件优越了,您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遗憾!
奶奶您象一面旗帜,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们将像您一样,堂堂正正地做人,在任何艰难困苦中,挺直腰杆朝前走;我们将像您一样教育、养育好我们的后代、一代一代、世世代代的发扬和传承下去。今天,您走了,但是,我们将永远相聚在一起、永远团结在一起。
当我们回忆那些幸福时光的时候,相信您也会含笑于九泉……
奶奶,我们爱你,我们永远爱你!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奶奶,您一路走好!
2. 为什么人死了要写“奠”字
古代丧礼包含两大理路,一是对死者遗体(魄)的处理,二是对死者精神(魂)的处理。从下文的沐浴、梳洗,一直到埋葬棺柩,都是对遗体的处理;而此时开始的奠祭,则是奉事死者精神的开始。什么是奠祭呢?上古时期,人们将器物放在地上叫"奠"。丧礼中把作为酒食等祭品放在地上的祭祀称为奠祭,或者径称"奠"。为什么要用这种形式祭祀呢?原因有三,第一,古人认为,尽管死者的灵魂已经离开体魄,但灵魂依然要享食,只要亲人摆上酒食,灵魂就会来附,所以供品就是鬼神的凭依之处;第二,丧家遽逢大丧,哀痛欲绝,不免诸事仓促,所以祭祀的仪式也就因陋就简;第三,古人以死者为鬼神,正式祭祀鬼神要立"尸",尸由未成年的孩子担任,在祭祀时代表受祭者。但死者新亡,家属一时不能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不忍心马上就用鬼神之礼祭祀,所以把死者生前食用过的酒食端来,放在死者的右侧,含有依然侍奉他进餐的意思。
古人把从始死到棺柩落葬之前的祭祀统称为"奠"。治丧期间,凡是有新的仪节,或者遇有特殊的日子,都要举行奠祭,所以有始死奠、小殓奠、大殓奠、朝夕哭奠、朔月奠、荐新奠、迁柩朝庙奠、祖奠、大遣奠等等的名目,下面择要介绍。
小敛奠是小敛时在室内进行的奠祭,祭品是醴酒、脯醢和牲肉。牲肉放在俎上,俎的两端是牲的左右两髀,内侧是左右两肩,再向内是两胁,带有脊骨的肺放在最中间,牲肉都倒扣着放,骨的根部都朝前。
大敛奠是大敛时进行的奠祭。祭席设在室内西南角,席面朝东。俎上的食物,鱼头朝左,鳍朝前,一共三列,每列三条鱼;腊肉的骨根朝前。在席前设豆,最右边是盛菹的豆,左边是盛肉酱的豆,菹豆南边是盛栗脯的笾,栗东边是盛干肉的豆。豚俎在豆的东边,再往东是鱼俎。腊肉单独放在两俎的北边,醴、酒放在栗笾之南。
朔奠或称朔月奠,是大敛后如果适逢朔(初一)而举行的祭祀。祭品是一只小猪、鱼和风干的兔肉,都放在俎上,此外还有醴、酒、菹、醢、黍、稷等。陈设的位置是:盛肉酱的豆在北、盛菹的豆在南,豚俎在两豆之东,鱼俎又在其东,腊肉单独放在俎豆之北。盛黍稷的敦放在大敛时放笾的位置。醴、酒的位置与大敛时一样。牲肉上用巾遮盖。
现代社会的火化相当于古代的落葬,追悼会一般在火化之前进行。生者将花圈放在死者遗体的周围,上面写着"奠"字,正是古代奠祭的孓遗。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奠”的释义是:“用祭品向死者致祭。”
《辞海》“奠”字的释义是:“祭;向鬼神献上祭品。”
《汉语大词典》释“奠”云:“谓置祭品祭祀鬼神或亡灵。”
3. 人死了办丧事引魂幡怎么写
1 、灵幡两边飘带所写的字:要求最后一个字必须占上"生"。
比如下面这个灵幡的飘带: 金童前引路乘龙东去 玉女送蓬莱驾鹤逍遥 解: 上一联"金童前引路乘龙东去",是九个字。从"金"字起"生","童"字念"旺","前"字念"死","引"字念"绝",再从"路"字起,往下念"生旺死绝",念到最后那个"去"字便占上"生"。
用此法查下一联,最后一个字也占"生"。 2、灵幡中间的飘带所写的字:要求最后一个字男占"生",女占"旺"。
比如故父名叫周永生,终年76岁,可写成:耄故显考周公讳永生之引魂幡 从"世"字起生,"故"字念旺,"显"字念死,"考"字念绝。再从"周"字起,往下念"生旺死绝",念到最后那个"幡"字,便占上"生"。
如果姓名是两字,就在"引魂幡"三字中间加个"宝"字,既"引魂宝幡"。 女占"旺",仿此法。
比如故母名叫孙桂芳,终年85岁,可写成:期颐故显妣周门孙氏桂芳引魂幡。 如果姓名是两字,就在"引魂幡"三字中间加个"宝"字,既"引魂宝幡"。
3、新葬(俗称生灵)用黄烧纸;覆葬(俗称熟灵)用红纸。 4、一般通用的样式就不写两边的飘带,在灵幡中间的正面上放写上"救苦天尊 ",下方写"垂光接引",背面上方写上"五方童子"下方写"华幡来迎",此种幡可多次使用,每次法事结束后封幡送灵,然后用符纸封于灵幡表面,下次法事时 可以继续使用。
此种幡中间飘带的中间的飘带为一边圆一边方,通剪(贴)七个。 5、道教的魂幡写法 (正反两面,立写三行,录于下,(男幡)供参考(幡头,挂号略) 正面: 左:东来也存庚原命生于公元某年农历某月某日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某省某乡某村某号故居生长人氏 中:东极宫中下敕令 仰差青衣童子手执宝幡接引本坛当荐亡魂某公讳某法号某某随幡 早登仙界 右:西去兮大限不幸殁于公元某年农历某月某日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某省某乡某村某号享年几十几岁止也 反面: 左: 纪念凭火化 金童接引 中:大圣太乙寻声救苦天尊青华上帝 不可思议功德 右 追悼不回境 玉女来迎。
4. 亲人去世怎么写悼词
悼词可以运用各种表达手法,或以记叙死者的生平和业绩为主,并恰当地抒情和评论;或以议论死者对社会的贡献为主,并恰当地抒情和叙事;或以抒发对死者的悼念之情为主,并恰当地结合叙事与评论。总之,要因人因事而确定表达方式,要切合致悼词者的身份与语境。
(二)悼词的撰写
1.悼词的结构与内容
(1)标题标题一般只写“悼词”二字,但在庄重严肃的场合则要有较正规的题目,如《沉痛悼念xxx同志》、《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悼念xxx同志》。
(2)正文。正文应首先表示对死者的沉痛悼念,后面的行文要注意写明以下几点。
①死者的经历。先简略介绍死者姓名、籍贯、身份、逝世原因、时间、地点及终年岁数;接着介绍死者的主要经历,可按时间先后介绍其参加过的工作、担任过的职务及主要贡献,重点突出其生前主要贡献。
②对死者的评价。悼词不同于生前鉴定,应着重称颂其高贵品格和突出的贡献,缺点错误一般不写人悼词,如必须提到可以从历史角度一笔带过。
③勉励后人。勉励亲属及其同事、好友化悲痛为力量,继承死者遗愿,以实际行动悼念死者。
(3)结尾。一般的习惯用语是“xxx先生安息吧”,"x xx同志永垂不朽”或“xxx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等。
2.悼词的撰写要求
(1)实事求是,客观公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对逝者的评价既要全面,又要公允客观,要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盖棺论定”的悼词,人们习惯于赞誉,但切忌夸张渲染、文过饰非;也不要随意贬低、抹杀功绩,更不能苛求死者。
(2)真诚质朴,严肃庄重。悼念死者是一个极其沉重严肃的话题,悼词用语要恰如其分,质朴无华。切忌浮夸艳词,还应力避封建迷信等落后思想或消极情绪的渲染。
(3)饱含探情、哀伤沉痛。悼念死者时心情无疑是沉痛哀伤的但写悼词不要感伤悲观,要激励生者朝前看,并沿着逝者足迹奋发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