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理解见作随喜
南无阿弥陀佛
随喜一般是指见他人行善,随之也生起欢喜的心,叫随喜。比如别人对您说:咱们今天放生了很多菜市场待宰的鱼,真开心!您就可以说:是啊,随喜!
“ 所作众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 这句里的 见作随喜 就是在说,看到别人做坏事,心里也一样高兴快乐,这就是意念上的罪业,这要忏悔。比如看见某人杀生,你欢喜地想着:这条鱼真大,煮来吃了一定很鲜美;或者看见别人打架,你心想着:打得好。。。总之随喜你见过的一切坏事,这就是 “见作随喜” 。一定要忏悔。
南无阿弥陀佛
2. 随缘乐助,随喜功德什么意思
净空法师---什么叫随喜功德?看到别人做好事,我们有力量,全心全意帮助他、成全他;没有能力,我们心生欢喜,这就是随喜功德。懂得随喜,成人之善,这就是修福,这就是积德。
1 六道凡夫,说实在话,嫉妒心很重——看到别人有好处,看到别人稍稍比自己有一点好的地方,嫉妒心就生起来,自己心里就很难过。
2 心量小,常常会嫉妒别人、障碍别人,这个人决定没有前途。纵然他前生修的福很大、结的缘很广,这一生当中有许多人帮助他,成就依然有限。
3 我们要希望自己修行将来没有障碍,一定要记住普贤菩萨的教诲,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什么叫随喜功德?看到别人做好事,我们有力量,全心全意帮助他、成全他;没有能力,我们心生欢喜,这就是随喜功德。懂得随喜,成人之善,这就是修福,这就是积德。
4 佛常常给我们说,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破坏别人是伤害自己——折自己的福,折自己的寿,你说冤枉不冤枉?这个道理很深,一定要透彻地理解,决定不干这个傻事情。
5 佛教给我们随喜功德,别人修多大的功德,只要我们随喜,我们随喜的功德跟他一样大。他为社会、为国家、为众生做好事,我们没有嫉妒,决定没有障碍,我们还能够随喜,随喜是尽心尽力地去帮助他、促成他,这个功德跟他的功德一样大。
6 那他的功德是不是被我们占了一分?不是的。他好比一支点燃的蜡烛,我们也是一支蜡烛,藉他的光把我的蜡烛也点燃,这叫随喜。他的光明一分一毫没有减少,我的光明跟他一般大——随喜功德,不可思议!人家修积很辛苦,你一随喜,功德跟他一样大,你看你占的便宜多大!
3. 回向怎么写
常见回向文:
回向偈一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回向偈二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回向偈三
大慈菩萨回向偈
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我今大皈依,忏悔三业罪;凡有诸福善,至心用回向。
愿同念佛人,感应随时现;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眼前。
见闻皆精进,同生极乐国;见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无边烦恼断,无量法门修;誓愿度众生,总愿成佛道。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虚空有尽,我愿无穷。
回向偈四
普贤菩萨发愿偈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回向偈五
文殊菩萨发愿偈
愿我命终时,尽除诸障碍,
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
回向偈六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普愿尽法界,沉溺诸有情。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回向偈七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回向偈八
世界和平,人民安乐。
正法久住,**常转。
灾障消灭,祸患不生。
法界有情,同生极乐。
回向偈九
我今称念阿弥陀,真实功德佛名号,
唯愿慈悲哀摄受,证知忏悔及所愿。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我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回向偈十
西方发愿文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
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回向偈十一
佛光注照,本命元辰,灾星退度福星临。
九曜保长生,运限和平,福寿永康宁。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后附)
回向偈十二
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
回向文,又称回向偈,佛家于法会结束时齐声朗诵的一种偈文。即发誓愿共同皈依佛道。净土宗多以唐善导大师之《发愿皈三宝》偈"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为回向文。其余诸宗,大同小异。
「回向」即是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回转给众生,并使自己趋入菩提涅盘;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稳。诸经论有关回向之说甚多,兹根据诸经记载,将回向种类归纳成六种:
1.回事向理:将所修千差万别的事相功德,回向於不生不灭的真如法界理体。
2.回因向果:将因中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最高无上的佛果。
3.回自向他:将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
4.回小向大:将自决自度的小乘之心,回向转趣於大乘的自利利人。
5.回少向多:善根福德虽少,以欢喜心大回向,善摄一切众生。
6.回劣向胜:将随喜二乘凡夫之福,回向欣慕无上菩提。
回向是实践「自他两利」的大乘菩萨道的最佳法门;因为回向的对象可广及法界一切众生,而可以化解恶缘为善缘、化阻力为助力。回向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体现,唯有了悟「人我一如」精神的人,才能回向。所以一念回向心,为菩萨一切行中推为上首;因此,无论修什麽行门,做什麽功德,皆应回向。
4.
随喜,佛教语。佛教指见人做善事而乐意参加,泛指随着众人参加集体送礼等。旧指游览寺院;随人游玩等。
1. 佛教语。谓见到他人行善而生欢喜之意。当你没有实际能力去帮助他人时,看到他人获得帮助而随喜的功德是很大的。
2.佛教语。犹言因别人欣喜而欣喜。
3.佛教语。犹言赞助他人行善事。
4.佛教语。谓欢喜之意随瞻拜佛像而生。因用以称游谒寺院。
佛教礼仪,是指佛教的礼节和威仪,按照地域划分有三类:汉传佛教礼仪、南传佛教礼仪和藏传佛教礼仪。
参考资料:/link?url=97-Adu2L04IS88nMWQ9GVv6YKq4PGRZsGYWP4yFoCJ5bFZZMaR-nZWurn43962v4XrMqJSE7EkecoR7yenp2h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