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乡颜体字怎么写
乡
乡,xiang,二人对食。
(1)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乡’和‘飨’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飨”的古字。
(2)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township]
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说文》
五州为乡。——《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
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广雅》
汉语汉字,拼音:xiāng。
泛指小市镇,或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
中国行政区划基层单位,属县或县以下的行政区领导。
2. 怎样写好颜体
首先你要买一个字有10公分大小的颜真卿字贴,上面要有清楚的米字格,一般都是速成大字集之类的字贴书就可以满足要求,颜真卿的字贴主要有《多宝塔碑》与《勤礼碑》初学者最好用《多宝塔碑》。
最好能买到那种有教基本笔画运笔的那种,因为教基本笔画运笔的字贴都是小字。要是实在买不到,可以买一本大的,一本小的,小的看运笔,大的用来练字。
再准备几刀10公分大小的米字格练习纸,将练习纸覆在字贴上,将练习纸的十线对准字贴上的十字线,就行了,一般练习纸的质量都一般,大小有些差别。 用2B的铅笔把字贴上的字,勾边出来,成一个中空字,一个字最好勾出一张(3*4格式的纸就行,当然要是4*7的更好了)。
要注意字一定要勾的仔细,字体不要差出很多。 接下来就是描红了,准备好红色的颜料,广告色玫瑰红就好。
按照运笔方法,看着字贴,在你画好的字框内写字,要注意1、不要把字写的溢出字框,2要把字写得饱满,字框中也不要留白3、写的不好也不要重笔,这是写毛笔的忌讳,这个字写不好,还有下一个字。每写完一个字都要对应书贴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下一字中改进,写完一遍红字后,再用墨再红字上再写一次。
这次要注意,仍然要看着书贴写,不要按着你原来写的红字去描,这样会越写偏离越大,之所以要先用红色写一遍,是因为红的颜色很刺眼,对大脑有一定的刺激可以加深记忆,再写一遍可以增加练习的次数,而且用颜料写字与用墨写字是不同的。 这样等你将你买的字贴临过一遍后,就可以不用再双勾,直接对临就可以了,这个过程要看你每天练习的情况来定,楼主要是每天都能坚持每天写上2-3个字,每个字最少一篇纸那半年也可以脱离描红阶段了。
对临就是拿一张空白的练习纸,(也是要有米字格的)看着字贴上的字对着写,字贴上的字在什么位置你也要写在什么位置,刚开始时,会有些收不住笔,自己写的字要比字贴上的字大,有一种写不下的感觉,这是因为刚刚开始脱离字框,慢慢就会好的。这个时候你对结构有一定的把握不会写的太差,主要是为了脱离对双勾的依赖,更好的去掌握字形,等到你可以写的与字贴很像时,你就可以用毛边纸,那种没有格的纸来写, 这样可以去除你对字格的依赖,等到这个时候你也可以写好后,你就可以背临也就是不看字贴写字了,这个时候你应该算小成了,以后再加练习就可以想写什么就是什么了。
对于每个阶段的掌握,要看楼主自己的练习程度,楼主可以自己感觉一下,到了哪个阶段就对应练习。整体要想答到背临最少要2年左右的时间。
双勾描红时,最好每次写的字都有有一定的联系,像漏锋横字部有一、二、工、王之类。 对临时最好能是词组或是成语,到最后最好是古诗,用(4*7)格式的就很方便,五言诗,七言诗都可以写得下,还可以练习一下落款,因为到时候写作品时也差不多是那样的大小。
写毛笔字没有什么速成的方法,楼主只能持之以恒才能练好。
3. 怎样写好柳体字 怎么练习硬笔书法
柳公权是晚唐时期善于吸取和善于创造的大书法家.他的楷书,继承了二王和初唐各家的传统,又重点吸取了颜体和欧体的特点,经过创造,写出了新的风貌,其字清劲峻拔,结构谨严,疏朗开阔,清秀方整.柳体传世的代表作主要有《玄秘塔》和《神策军碑》两种。
《玄秘塔》的书体端正俊丽,用笔干净利落,引筋入骨,寓圆厚于清刚之内;而《神策军碑》则结体峻拔,刚柔相济,骨肉停匀,并以斩钉截铁之笔,游刃于颜法雄厚之中,被后人评为“风神整峻,气度温和,是平生第一妙迹”。这两本帖都是学习楷书的好范本。
要学柳字,必须了解和熟悉柳字的特征。现以《玄秘塔》为例,将柳体的笔法结构特点加以分析。
一、柳体楷书用笔的主要特点柳体字用笔是“方笔”和“圆笔”并举的。“方笔”是指笔划的起笔和收笔处都有棱角,呈方形。
如下面“十”、“生”、“太”、“右”等字的横画起笔就是方笔。而这几个字中的竖画和长撇,起笔是方圆结合,出现二次转锋折笔,要比一般多出一个棱角,这样用笔,字的笔画显得厚重遒劲。
而圆笔写出的字,画点呈圆形,既无折锋痕迹。用笔方法是:起笔后裹锋运行,不使笔锋分散开,写到尽处,一顿而收。
这样写出的字显得格外丰润而圆浑。如例字“之”、“道”、“者”、“欤”中的笔画。
二、几种最有特点的笔划1、长横与短横长横为主笔,一般用在字的顶盖、中腰或底托部分。如例字“书”、“喜”、“真”、“业”中的长横画。
它们一般都伸左取势,中段稍细,两端微低,中间高拱如覆舟。这样处理,避免字形瘦长,显得字体舒展,生动多姿。
“昼”、“奇”、“丘”、“异”字中的长横也是如此。 短横的形态因所处位置不同而异。
如居于左偏旁中的短横为了避让,横的右端稍尖,称为“右尖横”。例字中“横”、“荡”中的草头,“符”字中的竹子头,以及“裴”字中左上的三横等就是这样。
数画并施的,要根据情况灵活变化。如“达”字的四横,形态各异,上两横长短、肥瘦、仰俯对比明显,下两横长短不一;又如“寿”字,上两横长短相近,但笔势不同,下面横折钩外张,而字中的长横行笔趋右上,线形不雷同;又如“诸”、“议”两字中众多的横画,其长短、粗细、形态都各不相同。
还有一种特殊的短横,它的形态短而粗,左右粗细基本一致,中间略下垂,两端略上翘,常常用在一些字的首笔。如“正”、“矢”、“夫”、“琉”等字中的首画横。
柳体横画用笔的共同特点:起笔齐,收笔顿挫明显。在起笔时要逆锋轻入笔,然后横切而下,并迅速向右行,不可迟钝,一顿作收。
2、竖钩带托竖钩带托是柳体字的一个明显的特点,这种钩在实际运用中又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笔运行到竖的下端时,稍向左弯,然后略向上回锋,并迅速向左踢钩,如“乎”、“宇”、“承”、“摩”等字中的钩;二是笔运到竖画的末端,略向上提笔,使竖画的末端稍细,再向左迅速平出,如“东”、“事”、“来”、“乘”等字中的钩;第三类采用笔未到而意到的方法,将笔行到竖画末端时,笔锋略提,使钩似有似无,如“街”、“摧”、“录”、“于”等字中的钩。另外,钩画还有多种变化,如“刀”字的横折斜钩,“句”字的横折弯钩,“弥”字的横折弯钩,“乃”字中的横折折弯钩,都和前述的钩法类似,只是位置略有不同而已。
3、竖画的笔势竖画总是比横画粗壮,末端根据不同需要,分别采用垂露或悬针,如:“干”、“十”字。并列两竖呈现或相向或向背之势,一般全封闭的字体,如“固”、“国”、“圆”、“团”等字,两竖都相向,且右竖粗于左竖;而三面包围的字,如“门”、“闻”、“开”、“阐”诸字的两竖则采用相背之势。
4、撇画的种类与特点柳体字的撇,长撇柔曲,如“左”、“大”、“丈”、“妙”等字中的长撇;短撇挺直,视不同结构字体之需要,有弯头撇,如“有”、“右”;有平撇,如“香”、“千”;有短三角撇,如“征”、“佛”字中的撇画;另外还有直撇,如“为”字;回锋撇,如“盛”、“威”等字;兰叶撇,如“度”、“尘”等字中的撇。种种变化,不一而论。
5、粗壮有力的捺画柳字的捺画都较粗大,捺脚长,捺尾细。他的种类有直捺,如“金”、“舍”、“之”、“足”等字的捺;短捺,如“张”、“豪”等字的捺;侧捺,如“定”、“是”等字的捺;横捺,如“道”、“造”等字的捺;反捺,如“逢”、“腹”等字的捺。
撇捺相交时,则撇轻捺重,如“丈”、“教”、“授”、“没”诸字中的撇捺。另外,柳体中的火底点是与众不同的,其左两点向**斜,右两点向**斜,左右对称排列;中间两点略细长,常用短竖代替;左右两点略粗,多为四边形点,其斜度较中间两点更为明显。
这样安排,使四点具有变化和生气。如“无”、“照”、“鱼”、“燃”等字中的四点。
宝盖头的顶点多有弯头竖点,左边点常用短竖代替。而“六”、“方”、“主”之类的字,顶点多用**斜的四边形点。
并列两点依字形不同,有的采用两点向背式,如“供”、“异”等字的下两点;有的则采用相向式,如“粒”、“平”等字;有的则采用顺向式,如“益”字的上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