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评怎么写
电影评论的目的在于分析、鉴定和评价蕴含在银幕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社会意义、镜头语言等方面,达到拍摄影片的目的,解释影片中所体现出的道理,既能通过分析影片的成败得失,帮助导演开阔视野。
一般你可以记住这四个字“引议联结”
引:从一个角度援引电影的一个你认为有话可说的地方,简单介绍一下这部分,让读者了解。
议:对这部分进行议论,探讨这部分的意义,好的地方或者差的地方,做一个简单的议论。
联:联系实际。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你可以说明它在全电影中的作用,并联系生活或者社会,谈谈它和现实意义,对我们的启示。
结:结论。做一个强有力的收尾。
这四个字在各种读后感,观后感中都可以使用,一般不会跑题。
2. 怎么写影评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以真生动的直观性和逼近生活的真实感而易有广泛欣赏性。
一部优秀的影片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许多同学在观看影片后常会有感而发,尝试写作影评,这对于提高我们的影视鉴赏能力,端正我们的审美观念有相当大的帮助。
那么,如何写好影评呢? 影评,是文艺评论的一种,是对各种电影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文章。它主要是对蕴藏在电影艺术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及其思想意义的揭示、开掘,是对电影艺术创作规律的探索,并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
所以,好的影评,一方面可为电影的友展和质量的提高提供反馈信息,一方面又能帮助观众正确理解电影,培养和提高观众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健康的艺术情趣。 写影评,应该把握好这样几点:捕捉感受点。
一部电影涉及的方面很广,需要品评的着笔点很多。这就需要对电影反复回味思考,用心灵再度感受,把握住影片中最能动人的地方,并使之在自己的笔下得到理性的升华。
如观看了《泰坦尼克号》,不能只简单地叙述这场爱情故事,而要从主人公生与死的考验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 立意要新,开掘要深。
写影评要有新意,要有独到的见解,抓往要点,自感而发。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内容,结合社会现买;二是要准确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实质,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例如对张艺谋电影的分析要紧扣住时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从思想意义角度分析,如巩俐在张艺谋电影中的形象塑造,张艺谋电影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开掘的领域。 要实事实是地分析评价。
鲁迅先生说过:评论作品"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还要"知入论世".他说"倘若论文,最好的是顾及全篇,非目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况,这有较为确凿。"对影片作实事来是的评价,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不是顾其一点,而是关顾全片。
顾及编导的意图、表演的全部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等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不能强导演、演员、片中人物所难,求全责备。
同的,我们在写影评时,也不能人云亦云,如评电影《花季,雨季》时,在一片叫好声中,有同学冷静地认为编导将银幕中的学生形象给拔高了,就很有思考。 要重视影片的艺术分析。
电影是通过艺术手段来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抒发感情的,所以影评要重视对影片艺术的高下进行分析。这种分析应具体详细,由表及里,言之有物;评价则应该观点鲜明,实事求是。
在艺术评析中,字里行间渗透出电影意识,尽可能恰当地运用电影艺术名词术语,还需要有对电影艺术的深刻感受与理性把握。这可以通过阅读电影理论书籍和多欣赏优秀影片来解决。
每年的美国奥斯卡电影大奖评选,世界各国的影展都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虽不能亲临其境,但通过多种媒体一样能了解动态,捕捉到世界电影发展的最新信息。 影评写作可以有长有短,可着眼于一部影片的一个镜头,也可以着眼于一种电影现象。
对于我们师范生来说,要对一部影片做出全面的评价比较困难,练习写影评,可从评论一个人物形象、一个情节、一个场面入手,可对演员演技。拍摄技巧、导演意图、影片风格、色彩、语言、音乐等进行单一的评析。
随着写影评水平的提高,就可对某一人物形象,如影片中的学生、教师、军人等银幕形象发表看法,也可以从纵向角度谈某一阶段电影的回顾或某一体裁电影的回顾,分析其得失;或从横向角度谈某一风格的电影,如西部电影、贺岁片、娱乐片等,或横纵向结合,谈一个导演的风格,如谢晋模式、张艺谋现象等到。初涉影评写作不宜贪大求全,而应从一点一滴写起,思考挖掘,连缀成篇。
开始练习写作影评时还应该注意:语言要朴实,要个性化。写影评一定要讲真话,讲自己的话,不要抄袭别人的评论。
唯独自己的感受和朴实的语言,才会使自己的评论富有个性和新意,也才会给读者带来清新的感受。 叙议要结合,突出评论。
电影最直观可感的,影评离不开叙事。但切忌过多地叙述故事,要突出分析写评价。
当然,所评所析不可脱离影片孤立地进行。 设计好影评的标题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它由正副标题构成。正题——揭示文章的中心,必须简明扼要,而又耐人寻味,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它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副题——点明评论对象,交待片名或评论角度,它是正题必要的补充。
二者相得益彰,能使文章增色不少。如:《历史和时代的搏击者——评银幕上的**员形象》,《悲剧在红色中渗透——评电影<红高粱>》。
我们在写影评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学习他人的写作经验,丰富自己的写作实践,在日积月累的基础上,通过影评的写作,不断促进我们知识结构的完善,提高我们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一、电影基础知识 电影:由活动照相术结合幻灯放映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现代艺术。
发明于19世纪末。1895年12月28日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对观众放映,故将这一天定为世界电影诞生日。
二、电影的本性: 1.作为大众文艺样式的艺术观赏性; 2.作为实现利润、扩大再生产手段的商品性; 3.作为意识形态载体的工具。
3. 影评怎么写
电影评论,简称影评,是对一部电影的导演、演员、镜头语言、拍摄技术、剧情、线索、环境、色彩、光线等进行分析和批评,又称电影批评。
评论目的 电影评论的目的在于分析、鉴定和评价蕴含在银幕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社会意义、镜头语言等方面,达到拍摄影片的目的,解释影片中所体现出的道理,既能通过分析影片的成败得失,帮助导演开阔视野,提高创作水平,以促进电影艺术的繁荣和发展;还能通过分析和评价,影响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和鉴赏,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从而间接促进电影艺术的发展。评论内容 景别运用 特写:拍摄人像的面部、被摄对象的一个局部的镜头。
它可使表现对象从周围环境中突现出来,造成清晰的视觉形象,得到强调的效果。特写镜头能表现人物细微的情绪变化,揭示人物心灵瞬间的动向,使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受到强烈的感染。
近景:摄取人物**以上的电影画面。它能使观众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某种形体动作,有利于对人物的容貌、神态、衣着、仪表作细致的刻画。
中景: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电影画面。它有利于显示人物的形体动作,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加深画面的纵深感,表现出一定的环境、气氛,而且通过镜头的组接,还能把某一冲突的经过叙述得有条不紊,常用以叙述剧情。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它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整个动作和人物的相互关系。
在全景中,人物与环境常常融为一体,能创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动画面。 远景:是指表现广阔空间或者开阔场面的画面的景别,是所有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
在电视节目中常用于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 大远景:通常是从高角度拍摄的画面,用来做为定场镜头或提示宽广开阔的空间。
声画应用 声音:包括人声、背景音乐、音响 人声:交代说明、推进剧情、推动人物性格 背景音乐:烘托气氛、渲染氛围、深化主题、善于抒情 音响:增加真实感、烘托环境气氛、抒情言志 画面:包括人物、景物、道具 人物:视觉的中心,意念的载体 景物:抒情言志、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道具:刻画人物性格、串联故事情节、抒情言志 声画结合:包括声画对应、声画分离、声画对比 声画对应:有什么画面,就有什么声音 声画分离:声音与画面分别叙述,两者不具备明显冲突 声画对比:声音和画面在意义和情绪上形成强烈反差 色彩:塑造人物形象、营造环境氛围、构成创造思想 色调:分为冷色调和暖色调 冷色调:色环中蓝、绿一边的色相称为冷色,它能给人以阴凉、宁静、后退、深远的感觉。 暖色调:色环中红、橙一边的色相称为暖色,它能给人以温馨、亢奋、前进、和谐的感觉。
光线:造型作用、表意作用、外画人物形象 镜头运用 长镜头:一段持续时间内连续摄取的、占用胶片较长的镜头,一般时长超过30秒。长镜头可以保持整体效果,保持剧情空间、时间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可以如实、完整地再现现实影像,增加影片的可信性、说服力和感染力;还可以渲染气氛、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空镜头:又称“景物镜头”。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
常用以介绍环境背景、交代时间空间、抒发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表达作者态度,具有说明、暗示、象征、隐喻等功能,在影片中能够产生借物喻情、见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烘托气氛、引起联想等艺术效果,在银幕的时空转换和调节影片节奏方面也有独特作用。 蒙太奇 蒙太奇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
现在是影视专业术语,是一种剪辑技巧,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运用蒙太奇能丰富电影艺术的表现力,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还能够规范和引导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启迪观众思考;还可以实现对时空的再造,形成独特的影视时评论方法总述 电影评论的可评之处,可以就其导演的独特构思、声音画面、蕴含的深刻道理、影片的时代意义、影视音乐、电影内容、电影灯光照明、电影的拍摄技巧、电影中的角色等都可以进行评论,评论过程通过结合影片具体内容和影片在构思、结构、技术、任务等方面最为闪亮之处摆出自己的观点,从而近一步论证。
要点要写好一片影评 用两个字总结“新”“奇”。 步骤 题目 题目是任何写作中的第一闪光点,影评也不例外。
一个好的影评题目,关键在于他能否用于传递作者想要在影评中表达的信息。在看完电影后写影评时,首先要找一个好的切入点,当然,这个切入点就要从题目开始入手了。
影评的题目注重创新、新颖,起到让别人一看见题目就像读下去的作用。此外,影评题目越短越好,6-7个字为宜。
开端 阅高考语文作文的老师们都有一个习惯阅卷方法,即题目-开头-(中间)-结尾,如果一位考生的中间部分写的再好,但开头却弄得很差劲,这样阅卷老师对这位考生的中间内容最多就会大体浏览一遍,有的甚至连看都不看,因此,开端无疑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在影评的开头,可以开门见山地一上来就介绍你所要写的影片最为亮点之处,或直接写影片的高潮结局。
4. 影评怎么写
电影评论的基本构成 影评通常包含的几个部分:电影简介,评论正文,引文出处。
电影简介可以分为电影的基本简介与服务与评论正文的扩展简介。 基本简介通常包括电影的原名,电影的中文译名(别名),导演,主要演员,类型,片长, 上映时间,国家等等。
最好也要找到这部电影的海报。这里除了电影名称以外其它都不是必写项目。
根据评论的需要,我们还可以加入剧情简介。剧情简介是对电影 的再叙述,由于评论者对于电影理解的局限,再叙述时应尽量避免加入有严重主观倾向性的解读。
建议剧情简介不要超过200字。 扩展简介通常包括对电影制作人员的更详细的介绍,影片产生背景的介绍,影片所描述的社会背景介绍,影片所获得的奖项等等。
扩展简介作为评论的资料性工具要有选择的引述。扩展简介如果没有对评论产生直接影响,建议果断的舍弃,或者可放置于评论正文之后。
评论正文① 从观感轻松切入评论 我们注意到,观感往往产生于电影中最能让观众理解或是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因此对观感的分析也就成为对这部电影最容易入手分析的切入点。我们只要问一下自 己,这部电影哪里最吸引人,然后根据以往的经验或是分析工具解析一下为什么吸引人,评论就产生了。
观感作为最初对电影的评定,势必会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会因为评论者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我们不必刻意减少这种差异,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差异,才使得评论更 加开放,有了交流的土壤。
因为影评的目的是发挥综合能力欣赏作品,同时将作品的丰美面呈现出来提供给别人,所以开放式的评论也就不必排斥专业分析工具。我 们也不能夸大专业分析工具的功能,一个放诸四海皆准的影片分析方法并不存在。
观感是电影对观众的影响结果,它意味着观众从电影中最直接的得到了什么。对观众来说,观感从来就没有对错之分。
作为评论者,要相信自己的观感,不要被导演 的名气或电影所获得过的奖项等非电影本身的因素所左右。那些非电影本身的东西只能印证观感,而不能产生观感。
② 列举部分常见的评论切入点1通过主题解读评论:例如,你可以通过《不准掉 头》来解读“倒霉”,可以通过《躲闪》来解读“少年的爱情”,可以通过《着魔》来解读“疯狂”。观感可以让你对某些电影归结出一个主题词语,然后品味分析 一下,电影所提供的哪些感知手段让你对这个主题词有了更好的理解。
一个电影是如何变成一个词语的诠释例证的? 2相似主题联想评论:《两支大烟枪》《尼古丁》。 3通过形式对比评论:例如,作为警匪片的《猎豹行动》对以往战争片形式上的借鉴,是否可以理解为一种拍摄警匪片的新方法。
与之对比的对象可选择《黑鹰计划》。 4典型例证:例如,可以通过木偶片《美国战队》的分析找出若干“美国大片”所常犯的“大片通病”。
5同系列讨论:从茂瑙的《吸血僵尸》到《惊情400年》《刀锋战士》《吸血情圣》等这一系列以“吸血鬼”为主题的电影从内容到形式上有哪些变化。又比如说以同性恋为题材的《橱柜里的男人》《男人心中只有男人》等等。
又或者《异形》系列或《黄飞鸿》系列等等。 6伦理讨论:例如可以通过《老男孩》与《发情日记》来比较东西方伦理差别,《关于我们的爱情》来讨论母女关系。
7了解型电影:例如,从《梦想阿根廷》与《官方说法》中可以对“军权政府”有个初步认识。也可以在《戏梦巴黎》中找到些“新浪潮”的气息。
8结合他人的评论对电影的再评论。 9对某些导演或演员的偏爱也可以让我们集中讨论一下他们的特色。
例如我比较喜欢的安德 烈?佐罗斯基、盖?瑞奇、伊莎贝尔?阿佳妮、夏洛特?甘宝等,他(她)们导演或主演的电影只要留意就可以搜集得到。 我们要小心的是通过“作者论”[注释]来分析电影,这种分析方法使用不当就会变成是评论者的一厢情愿。
在某些不严谨的评论者那里,影片被诠释的面目全非, 之后就可能是评论者对导演的非理性评论。本来单纯地影片分析,变成了一个批斗导演的檄文或是对某个“伟大人物”表示忠心的保证书。
批评电影与批评导演当然 是两回事,批评导演更像是一种私人恩怨。 然而我们又不能完全否定“作者论”是一个很容易入手且简单易行的电影分析的切入点。
所以在评论的时候要多关注的是电影而不是关注导演,更不要试图证明自己 比那个导演还要了不起。 10对电影影象的评论,如从电影叙事、景框构图、电影剪辑等做切入点。
如对电影《罗拉快跑》进行分析评论。 电影评论当然不只局限于采取以上这些方式作为切入点。
只要我们相信自己的观感,并且不片面滥用自己的感觉,其实一切可以使你产生兴趣的东西都可以作为切入点。 ③选择一种自己所熟悉的评论工具。
评论工具的范围其实非常广泛,复杂的如前文所述的一 些专业工具,简单的如个人的观感。特定工具的好处是可以把某些问题分析得更具体,更深入。
在特定工具的应用上,戴锦华对《玫瑰的名字》的精读给我们提供了 一个很好的范例。当然她很可能是先分析了原著的小说的。
那些特定的工具并非如我们想象中的难以掌握,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用符号学来分析一下《梦幻格 林》,这将是一个不错。
5. 电影“早熟”观后感怎么写
我们都还是孩子
——《早熟》观后感
在宿舍看过一次这部电影了,在选修课上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流泪了。不是因为他们经历的事情太艰难,过的那段日子太辛苦。而是我真的感觉得到,我们还都仅仅只是个孩子,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记得我们的父母会担心,会一直支持我们。
十七八岁,正值雨季,懵懵懂懂的想要追寻一些所谓的自由。自以为自己什么都可以,已经足够成熟,可以承担起一些责任了。但是事实上,我们还都只是个恋家的孩子。
电影中的若男,从小被父母保护得好好的,生活安排的满满的,上私立中学,有专车接送,参加各种培训。可是她却并不能感到幸福。因为她的爸爸妈妈一直在忙于工作应酬,不能很好的陪伴她。就在若男要年满十八岁时,她遇见了另一个和她有着截然不同的成长背景的家富。但是他们却有着同样的懵懂和对自由的向往。那样单纯的时光中,没有考虑到太多,甚至并不明白什么是爱。却已经莫名其妙的成了父母。不得不肩负起作为一个父母所要承担的责任。
真的是身为父母时才能体会到做父母的不易。他们在乡下老屋里虽说过的也是甜甜蜜蜜的二人世界。但是,肯定还是会在夜里睡觉时,想家,想念那个即使没有很大,但是有着很多温暖的家。会想念那个可能很唠叨,但是却不舍得自己受一点点伤害的母亲。会想念那个虽然老是摆着一副臭脸,但是却一直对自己寄于厚望的父亲。
初恋的青涩是难以用言语描述的。当一个人能描述出来自己初恋
1/2
时,他是真的已经从初恋中走出来了。真爱是什么?单纯的真爱,是深爱着对方,彼此承担责任,为幸福的未来而努力,但家富和若男都只是羽翼未长的年青人,他们在现实世界里,能否经得起考验?这还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当我们还不能承受住生活的现实时,就先不要考虑太多的风花雪月。但是,也不是钻戒,豪宅,跑车就能给真爱下一个完整的定义。真的有爱,即使天天喝白米粥也是幸福的。只要是在对的时间里,能够遇到对的人就好。
虽然我们将来会和一个本不是家人的人成为家人,建立起一个新的家。但是,原来那个在夜晚为我们开着一盏灯的家里,还是会有最爱我们的两个人,在等着我们这些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6. 影评怎么写~
影评其实和情书一样,把很简单的三个字用极为复杂的方式表达出来。
情书的核心就是三个字:我爱你。至于说你多么美,有多么吸引我,我没了你怎么吃不下饭,那全然是修饰,用来证明我确实爱你。
影评的核心也是三个字:好看吗?好看,为什么好看。不好看,片子的缺点在哪里? 所以,影评是最好写的。
“赞!”,这是影评。“烂!”,这也是影评。
影评的最基本功用就是表达观众的好恶,然后可能的话,再补充一些理由上去,证明你并非是简单好恶。有没有这种分析过程并不重要,态度表达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如果你的影评是要写出来给人看的,那么别人最迫切需要知道的是这部影片好看不好看?你的经验,可以做为他的参考。 很多网友说“哎呀,影评很难写啊!”这主要是指电影的分析部份。
一般的观众看完了电影以后,很难说出导演是什么风格,曾经执导过什么片子,片子的主题来源于哪里,其中有什么人文精神。但是作为观众,有必要一定要去谈这些东西么?那些东西只是作为一个注脚,去论证为什么好,或者为什么孬。
要是觉得必须写上这些东西才是“真正的影评”,那就是把盘子里的萝卜雕花当主菜对待了。 事实上,电影杂志上也好,报纸专栏也好,很多影评云里雾里大侃一通,让人心惊肉跳不已,面对作者的电影知识感觉毛孔痉挛。
但是读完几千字以后,可能心头却是非常茫然:说那么多,这片子究竟好看不好看啊?大家看电影,是因为好看而去看,不是为了电影知识去看,不是为了去受电影教育,不是为了去“引起深深的思索”。 影评按照文体分两路走,一路是说明文---讲讲导演是谁,片子花了多少,用了什么CGI,在哪里取的景,内容精彩不精彩,出彩的地方在哪里,不足地方是什么。
这种影评的好处是能迅速让读者对电影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透过资料判断是否值得一看。 另一路是抒情散文---其实应该叫做影感,就是你看了片子有什么感受。
这种经验对别人非常重要,因为这种体验是可以供别人分享和回应的。每个人看完电影以后的感觉各不相同,而别人的感受是可以透过影评来感受和体验的。
同时,大家也会因此而相互交流,交换这种体验。如此,人生就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看电影》、《新电影》、《环球银幕》上的影评都是不足作为借鉴的,因为他们收费。媒体上的影评可信度非常低下,往往为投资商所左右。
在正式媒体的影评和普通网友的影评之间做选择,我宁可选择后者,因为他不收钱,他是诚实的,不会为票房而去造势。在一篇5000字的专业影评和网友一个字的评语之间,我更看重后者,因为它直接而不加矫饰,不会把我最需要的信息掩藏在一堆修辞里艰于寻找。
言为心声,修辞只是不得以而采取的修饰,引用文献只是因为作者对自己不自信,所以要拉外援来助威。而对于我个人来说,趣味是影评的第一要务。
看电影本来是为了放松娱乐,看了影评以后居然把喜剧都给看沉重了,那样的人生是失败中的失败。 影评是世界上最好写的文章,因为一个字也得,一万个字也得。
但是最关键的是你得拿起笔来写。
7. 如何写一篇好的影评,格式是怎样的
给你个例子 《夺面双雄》又名〈变脸〉是一部叫人难以忘怀的影片,甚至可以称它为‘经典’,尽管它并没有获得什么奖项,但在当年因它而引起的轰动和研究讨论却在影坛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时至今日依然是影迷们所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或者可以这样形容它‘如果你没看过〈夺面双雄〉就等于你没看过动作片’! 想要解析影片〈夺面双雄〉首先就必须得先了解导演吴宇森和联合主演的尼古拉斯·凯奇,约翰·屈伏塔。
吴宇森是香港最著名的导演之一,1946年出生于香港,1986年自编自导了〈英雄本色〉,以至于在以后的很夺年中都成为了众多影坛中人所争相模仿跟风的对象。在这之前的十年被他自嘲地称为‘喜剧的十年’,其后执导的〈英雄本色2〉,〈喋血双雄〉,〈纵横四海〉无一不是动作片的典范之作。
1993年成为好莱坞华人导演‘第一人’,相续拍摄了〈终极标靶〉,〈短箭行动〉,〈夺面双雄〉,〈至尊黑杰克〉,〈碟中碟2〉直到今年刚上映不久的战争片〈风语者〉等影片,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他的最大的特点是解剖暴力。
从美学的角度变换时空,把动作和过程分拆后重新组合延长播放,使其节奏发生改变,是蒙太奇在瞬间应用的极至。摄影机正常速度拍摄时为每秒24格,他在实际拍摄中除了使用正常速度外,还会在其它角度以每秒60格甚至120格的速度拍摄,从而使动作的精确和细腻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除此之外,双手持枪也是典型的吴氏标志。 吴宇森在进入好莱坞后没有放弃自己的电影风格,即使面对很会分类的,认为动作就是动作,不能接受动作片中加存在很重的感情戏的美国观众也没有放弃仁义侠气,浪漫情怀,美学暴力,他喜欢在演员演技中加入大量的暴力美学,真挚感情世界与细腻的心理描写,向人们展示一个个人情味的英雄。
吴宇森是享誉世界的“暴力美学”大师,好莱坞最成功的华裔导演之一。虽然适应好莱坞体制是一种妥协,但其商业运作的成功对华语影坛的复兴具有借鉴价值。
据说他有一个基本原则:凡是有损或侮辱到中国人形象的题材他一律不接拍。 演员尼古拉斯·凯奇在好莱坞的演技早在1995年的影片〈逃离拉斯维加斯〉中得到了最大的肯定,因此当年他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成为了奥斯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影帝。其向来擅长于饰演正派角色,他的眼神十分忧郁,看来不太像一个演员反而更像一个诗人。
约翰·屈伏塔同样也是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实力派演员。1994年就曾因影片〈黑色追杀令〉被提名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其演艺生涯一路坎坷不平,大起大落太多,所饰演角色大都以性格坚毅的死硬反派为最成功。 影片〈夺面双雄〉据说是花费了一亿美金拍摄而成。
影片通过令人难以置信的“换脸术”塑造正邪难分、爱憎难辨的人物,使对立分明的是与非的主题更增添了耐人寻味的内涵。在这部影片中吴宇森依然延续着以前影片中正与邪,善与恶这两个自古就已经对立的方面,当然最终邪不胜正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
但他又在影片中加入了以前所没有的浓厚的家庭观念的元素在其中,使得影片在很大程度上得以达到了完整。这也是〈夺面双雄〉与之前吴宇森影片最与众不同的地方。
吴宇森将影片中艾肯辛(约翰·屈伏塔饰)的儿子被杀死后整个家庭就一直处于黑暗和被冻结中,辛和家人都无法承受这个残酷的事实。女儿开始学坏,辛和妻子的性生活不和谐都是出自一种逃避心理所不自觉做出的事。
而最辛苦的是辛,他身为一家之主就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还要面对家人的无声责备又要不择手段地除去卡斯(尼古拉斯·凯奇饰)这个杀子仇人和家人的噩梦。这一些人物的潜藏心理被描写得极为清晰入目。
而吴宇森又在片尾辛复元回家时在慢镜头运动下显得缓慢的身影穿过了迷蒙清晰的出现在门口时和当时的灿烂阳光都在暗示着一家人由于仇人卡斯的死都已经解除了自己的沉重盔甲和阴影,更接受了仇人的儿子成为家中一员。而在监狱中辛为妻子和女儿表现出来的极度愤怒和不安担心正是他逃狱的最大动力,出此外还有就是出于责任感,男人的责任感和道义。
尤其是在救卡斯儿子时表现出来的人情观念和卡斯为弟弟两次绑鞋带处就足以表现出吴宇森为营造影片的家庭,亲人于情亲费尽心思。事实上吴宇森在影片中所有家人亲人在一起的场景都注入了极大的温情,进行了简单但却深刻的描写。
而卡斯两次为弟弟绑鞋带的事所表现的兄弟之情也前所未有地创造了坏人一律都是只做坏事,只杀人害人的规律,创造了一个新的坏人也有亲人也有人情味也会为亲情而动的有血有泪的真实的坏人形象。 最值得一提的是凯奇与屈伏塔之间的精彩配合演出。
两位大牌明星运用鲜明的个人风格,将人世间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推向极致。影片中两人易容之后的角色互换竟然没有影响到他们的良好表现。
这是尤为难得的。凯奇把卡斯在安放炸弹后的接近艺术和疯狂的翩翩起舞和在误杀辛的儿子后那一刹那流露出的少许后悔与叹息之意既显出了角色的邪恶的一面,又表现出了其也有感情的一面,拿捏的恰到好处。
而在角色对换后,两人就能在短时间内调整好自己的心理进入角色,这让人不能不称赞两人演技的高明。影片辛在易。
8. 影评怎么写
电影评论 电影评论,简称影评,是对一部电影的导演、演员、镜头语言、拍摄技术、剧情、线索、环境、色彩、光线等进行分析和批评,又称电影批评。
评论目的 电影评论的目的在于分析、鉴定和评价蕴含在银幕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社会意义、镜头语言等方面,达到拍摄影片的目的,解释影片中所体现出的道理,既能通过分析影片的成败得失,帮助导演开阔视野,提高创作水平,以促进电影艺术的繁荣和发展;还能通过分析和评价,影响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和鉴赏,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从而间接促进电影艺术的发展。评论内容 景别运用 特写:拍摄人像的面部、被摄对象的一个局部的镜头。
它可使表现对象从周围环境中突现出来,造成清晰的视觉形象,得到强调的效果。特写镜头能表现人物细微的情绪变化,揭示人物心灵瞬间的动向,使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受到强烈的感染。
近景:摄取人物**以上的电影画面。它能使观众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某种形体动作,有利于对人物的容貌、神态、衣着、仪表作细致的刻画。
中景: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电影画面。它有利于显示人物的形体动作,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加深画面的纵深感,表现出一定的环境、气氛,而且通过镜头的组接,还能把某一冲突的经过叙述得有条不紊,常用以叙述剧情。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它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整个动作和人物的相互关系。
在全景中,人物与环境常常融为一体,能创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动画面。 远景:是指表现广阔空间或者开阔场面的画面的景别,是所有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
在电视节目中常用于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 大远景:通常是从高角度拍摄的画面,用来做为定场镜头或提示宽广开阔的空间。
声画应用 声音:包括人声、背景音乐、音响 人声:交代说明、推进剧情、推动人物性格 背景音乐:烘托气氛、渲染氛围、深化主题、善于抒情 音响:增加真实感、烘托环境气氛、抒情言志 画面:包括人物、景物、道具 人物:视觉的中心,意念的载体 景物:抒情言志、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道具:刻画人物性格、串联故事情节、抒情言志 声画结合:包括声画对应、声画分离、声画对比 声画对应:有什么画面,就有什么声音 声画分离:声音与画面分别叙述,两者不具备明显冲突 声画对比:声音和画面在意义和情绪上形成强烈反差 色彩:塑造人物形象、营造环境氛围、构成创造思想 色调:分为冷色调和暖色调 冷色调:色环中蓝、绿一边的色相称为冷色,它能给人以阴凉、宁静、后退、深远的感觉。 暖色调:色环中红、橙一边的色相称为暖色,它能给人以温馨、亢奋、前进、和谐的感觉。
光线:造型作用、表意作用、外画人物形象 镜头运用 长镜头:一段持续时间内连续摄取的、占用胶片较长的镜头,一般时长超过30秒。长镜头可以保持整体效果,保持剧情空间、时间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可以如实、完整地再现现实影像,增加影片的可信性、说服力和感染力;还可以渲染气氛、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空镜头:又称“景物镜头”。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
常用以介绍环境背景、交代时间空间、抒发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表达作者态度,具有说明、暗示、象征、隐喻等功能,在影片中能够产生借物喻情、见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烘托气氛、引起联想等艺术效果,在银幕的时空转换和调节影片节奏方面也有独特作用。 蒙太奇 蒙太奇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
现在是影视专业术语,是一种剪辑技巧,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运用蒙太奇能丰富电影艺术的表现力,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还能够规范和引导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启迪观众思考;还可以实现对时空的再造,形成独特的影视时评论方法总述 电影评论的可评之处,可以就其导演的独特构思、声音画面、蕴含的深刻道理、影片的时代意义、影视音乐、电影内容、电影灯光照明、电影的拍摄技巧、电影中的角色等都可以进行评论,评论过程通过结合影片具体内容和影片在构思、结构、技术、任务等方面最为闪亮之处摆出自己的观点,从而近一步论证。
要点要写好一片影评 用两个字总结“新”“奇”。 步骤 题目 题目是任何写作中的第一闪光点,影评也不例外。
一个好的影评题目,关键在于他能否用于传递作者想要在影评中表达的信息。在看完电影后写影评时,首先要找一个好的切入点,当然,这个切入点就要从题目开始入手了。
影评的题目注重创新、新颖,起到让别人一看见题目就像读下去的作用。此外,影评题目越短越好,6-7个字为宜。
开端 阅高考语文作文的老师们都有一个习惯阅卷方法,即题目-开头-(中间)-结尾,如果一位考生的中间部分写的再好,但开头却弄得很差劲,这样阅卷老师对这位考生的中间内容最多就会大体浏览一遍,有的甚至连看都不看,因此,开端无疑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在影评的开头,可以开门见山地一上来就介绍你所要写的影片最为亮点之处,或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