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枫桥夜泊》怎么写啊
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1.枫桥:桥名,在今苏州城外。
2.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3.江枫:江边的枫树。
4.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5.愁眠:船上的旅人怀着旅愁,难以入睡。
6.姑苏:即苏州。
7.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因唐初一个叫寒山的诗僧在这里住过而得名。
[今译]
月已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
江边枫树渔火点点对愁而眠。
姑苏城外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钟声悠扬传到了客船。
[赏析]
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日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但此诗更具神韵的却是后两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
[作者简介]:张继,(生卒年不祥)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中唐时候的诗人。他的诗多登临记行,不假雕琢。《枫桥夜泊》是广为流传的名作。
2. 枫桥小天竺说明文怎么写
关于枫桥小天竺的传说,一种版本是这样说的:
小虹的母亲笃信佛事,他母亲上杭州天竺去拜菩萨,一年当中要好几趟。那时枫桥到杭州,唯一的交通是轿,或两只脚旱走,抄近路少说也有百来里路;走水路没有大船,只有簰筏子,这条江的上游,宛如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滩湾。簰是这里的交通运输工具,客货陈杂,如果天旱潮水不上来,簰也只能撑到下游的骆家挢、下汇地埠头,潮水上时,方可直接撑到大埠弄街口。
这条不算大的溪江,叫枫桥江,淙淙流水,从会稽万山丛林中流淌出来。雨水丰沛之年,川江大水甚为汹涌,水漫过堰闸,溅起的浪花有十几丈高,巨大的震声,在几里路外都能感觉到,空气中散发着浓烈的水腥气。雨止,江水趋缓;三个晴日下来,又见燥沙滩,所以有人称它“撒尿江”。江的最源头的深处,我没有去探寻过,但是到过嵊县边界的泄头和李家庄,再过去一点,就是现在的嵊州市。这里原是一条古道,山高弯曲,栈道崎岖,民困苦而闭塞,玉米为主粮食,十年九旱,必要去枫桥籴米挑谷,来度过饥荒岁月,因此枫桥每天有上千条的扁担进出市场,米市面相当的热闹,之所以称“上有枫桥,下有柯桥”。曾经山民沦为绑匪,盘踞山上,先派人侦察到枫桥的富商后,摸清其衣食住行的活动规律,有的放矢。设计绑票计划极为周密,屡屡得逞。故有“嵊县强盗”之冕。
江至枫桥,淌过九溪而十八弯,山川灵秀,蜿蜒数里之樟树、鸡枫树,蔽江遮日,翠苍遒劲,千年之红枫,虬枝百丈,赘瘤横生,满身布满了盘结,如诉岁月之沧桑,清江碧水春树绿,相映成趣,美不胜收矣。秋霜熬红,叶也火红,水也火红,泛尽天地之彤色,大甸岭落叶盈尺,雁临寒水如镜,收不尽的一江秋水。这些鸡枫树和古香樟树,在“大办食堂”时,伐作火薪,米尽树光,人饿得拐来拐去为止,从此枫桥江黯然失色。
小虹的母亲从这里落簰,随波逐流,经湄池的“三江口”(浦阳江、姚江及枫桥江谓之三江)入萧山的尖山、临浦、过闻堰之后,江面开阔,富春一江碧水,像一把青铜剑,刺入混浊不堪的钱塘江的江心,楚河汉界,誓不同流合污。江面之开阔,风急之浪高,簰筏浪托三尺,咸水溅湿衣裳,有唐僧西天取经之艰险。小虹念及母岁数渐高,不惜巨资,仿照杭州天竺的原样,在金博坞口的紫薇山上,造一座小天竺,孝奉母事。
听说,小天竺在长毛造反时兵燹所毁,由陈家学心(进士)出资修缮,此后枫桥骆氏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也就是说走向了衰落。人与人争斗不息,小天竺劫难不断,目睹**,里面菩萨扳倒,石窟敲毁,贫下中农没有房子住,搬进小天竺里来做人家,菩萨蹲过的石窟,关猪羊;禅房变成生儿育女的洞房,没脚面的猪狗粪,今有诗赞:“鸡栖菩提头昂天,禅房男女说爱情。”忠介公(海瑞)书“漱石枕流”,人为开凿的石池,污水横溢,卒不能睹。后政府拨专款上百万元,才得以恢复现状。但不管如何的去恢复,也回不了我所知道的原貌,在五六十年代时,那时要去小天竺,得入“百丈墙弄”走,上去一条山路小道,道旁两边是钟瑛人的自留地,有的人家用沙墙截头垒墙头,有的用竹夹篱笆,有的是断砖头,道路因自留地的复杂而曲折弯绕,底下老远能看见小天竺的皂色的外墙,墙外有几株高大蔽荫的古香樟树,将小天竺的一角遮得隐隐约约。夕阳西照,小天竺满堂光辉,佛前小缸荷花初绽。不像现在门口是公路坦途,嗽叭声刺耳,一眼所见的。
3. 关于枫桥的作文400字
来到寒山寺,在念叨《枫桥夜泊》的同时,也记住了这首题在墙壁上的唐人诗句,就是那位“寒山子”写的吗?
枫桥其实就是古运河上的一座石拱桥,因一千多年前有位心情不佳的举子路过此地写了几句诗而名传千古——这就是文学名篇的作用了——当时那个时代那么多的帝王将相、王公大臣、巨商大贾、社会名流我们不知道,却因这28个字的一首诗记住了一个叫“张继”的唐朝青年,如今枫桥边还塑了他的铜像,游人纷纷与他合影,一根手指被磨得铮亮……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确实是有意境的,通过描绘月、乌、霜、枫、火、寺院、钟声、客船,营造出了一种对个人前途命运的不确定感,有孤寂,有焦虑、有栖惶,有压抑,有忧心——人生中谁没有过这种境遇呢?一千多年前的某个夜晚有个叫张继的人在舟行来到苏州寒山寺旁的枫桥边时,看暮色听钟声,感叹了几句个人的际遇和主观的感受,不经意间却表达出了我们人类都曾有过的共同情感——所以《枫桥夜泊》成了名句,寒山寺和枫桥成了名景,那位名不见经传的作者也成了名人,这首诗至今有时还令我们感同身受……
据说,《枫桥夜泊》在日本也是很有名的,每年都有许多的日本人专程来苏州枫桥寻找这首诗的遗韵;如今我们提到苏州,除了园林虎丘外,最知名的也就是枫桥与寒山寺了,寒山寺撞钟,也成了当地每年除夕保留的节目,敲一下要花许多钱的——二十多个汉字,竟给苏州带来了如此多如此大的效益和知名度,苏州人真该好好感谢那个叫张继的唐朝人的,至少也要授予他“荣誉市民”或“突出贡献奖”之类的称号!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宋词中多次写到乌鸦——“栖不定”——人生也常有这种漂泊感吧:前途未料,后路难行,只身奔走,天涯孤旅,更兼有月亮落了乌鸦叫了满天起霜渔火点点,这时再有古寺的钟声响起,此时此地面对此情此景,心情低落的张继怕也要感慨“任运还同不系舟”了……
是啊,命运有时就象不系缆的小舟,我们果真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吗?
4. 枫桥夜泊读后感怎么写
《枫桥夜泊》读后感
在《古诗阅读》中,我读了一首曾经学过的唐诗《枫桥夜泊》。
张继的《枫桥夜泊》是一首流传千古,影响深远的唐代诗歌。诗人通过夜晚,停船在枫桥岸边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枫桥一带的夜景。
诗的第一、二句写枫桥的环境和诗人的愁绪,“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是作者所见,“乌啼”是所闻,“对愁眠”是所感,描绘了一幅幽静,凄凉的景象。
第三句点明夜宿之地,是靠在寒山寺旁的江边。第四句写:夜半时分,寒山寺钟声响起,又有客船来到这里。
接下来这两句诗,诗人选择了令人耳目惊觉的事件来写,这就是寒山寺夜半的钟声。
整首诗融入形象,色彩,声响,当我诵读它时,脑海中就绘成一幅----苏州城外寒山古寺的幽静图画。
5. 写枫桥的特产的作文
枫桥有一条老街,它没有宽阔的街道,摩天的高楼,更没有大型的超市和现代化的电梯,有的只是矮矮的老式楼房,窄窄的街路,不是特别大的超市,星星点的小吃店……但它却有一个特别的名字——新街。
枫桥镇是绍兴有名的古镇。近几年的发展变化非常大,但老街却一直没有变,也许人们舍不得拆了这些记载着历史的老楼房吧,总想像保护文物似的把它留下来,使古镇的名字名副其实。
这些老楼房经人们一次又一次的粉刷后,开起了一家家的店铺,最多的是服装店,一家连着一家,连一条条弄堂也利用起来了,这些服装店的衣服都价廉物美,不像别的地方乱敲竹杠,欺骗消费者,。所以来过枫桥的人都说在枫桥买衣服最实惠。
枫桥老街还有一多就是小吃店。你们到枫桥逛街,逛得肚子饿了,不用东找来西找去,你只要头一抬就能看到小吃店的招牌,这些店家家讲卫生,家家有特色。因为枫桥是衬衫的故乡,许多衬衫厂的女工都是从四川、重庆、贵州等地来的,所以也就有了许多人来这儿开点心店,这可都是各地区的风味小吃哦。
来这里逛逛吧,你一定会有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