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怎么理解老子的道
老子》第一章的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
按字面理解:
依此推论一:道可以说出来,言可以写下来,声可以发起来;
依此推论二:说出来的道,写下来的言,发起来的声,就不是那个太初之道,太初之言,太初之声。
再深入理解可以看出,老子的道论与他同时代的其他道论是不同的,他认为道是唯一的、最高的范畴, “道”与“无”同意,是“先天地生”的精神实体,不具有任何规定性。“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普遍法则是“无为”,即顺乎自然。“无为”的对立物是“有为”,即人为的改造和创作。
我们已经知道西方哲学是一种构成论的宇宙观,认为宇宙万物由原子或基本粒子所构成,如泰利斯的水本原说、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本原说、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等。而中国哲学是一种生成论的宇宙观,认为宇宙万物皆由一种无形的存在者所生。这种无形的存在者,有些人认为是天,有些人认为是气,而老子认为是道。万有唯道所生,是老子最先提出来的,后来成为中国哲学最占统治地位的理论。
《老子.40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说明了在老子看来宇宙的生成是一个从无生有的过程。”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所谓“有”与“无”,不过是“道”演变、发展历程中的不同性状、状态而已。从所谓“反者道之动”(《老子·40章》)角度来说,有无相生,浑然无间。所谓“道生一”,这个“一”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是“道”自身。“一”是“道”的代名。“道”(或“一”)是指混沌未分的宇宙整体及其所蕴涵的生命力与创造力,“道生一”意在说明“道”自己产生自己。这是由“道法自然”的本性所决定的。“二”是由“一”产生、分化出来的阴阳二气,“三”则是由“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阴阳和谐之气,再由此阴阳和谐之气产生天下万物。孤阳不长,孤阴不生,阴阳结合,才可以孕育万物,生存与毁灭的轮替,才是道运作的基本,才是出现变化与更替的前提。由此可见,道作为宇宙的生生之元,由一而万,由阴阳二气的的分合交感,在和谐之气中生成了宇宙万有。但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面两段话的“万物”的”物”字不应仅仅理解为“物质”,而应该理解为“万有”,即一切存在。万有是比万物更广泛的存在者,如伦理、规律等。 《老子·38章》:“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这里隐含着人之伦理均源于道的意思。《老子·1章》:“道可道,非常道。”可道之道,就是规律,表现在不同领域,老子称为“天之道”“人之道”“圣人之道”“长生久视之道”等。这一类的道不是常道,而源于常道,由常道所生,常道即老子之道。
2. 道字的繁体字怎么写
“道”的繁体字:道(繁同简)
基本释义:
1.道路:铁~。大~。人行~。羊肠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下水~。黄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头头是~。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义。
5.技艺;技术:医~。茶~。花~。书~。
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传~。卫~士。
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士。~姑。老~。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
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儿,一条斜~儿。
10.姓。
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说:~白。能说会~。一语~破。
14.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
16.以为;认为:我~是谁呢,原来是你。
相关组词
道德 道破 道白 山道
道里 跑道 知道 道贺
扩展资料
“道”的近义词:路
基本释义:
1.道路:陆~。水~。大~。同~。
2.路程:八千里~。~遥知马力。
3.(~儿)途径;门路:生~。活~儿。
4.条理:理~。思~。笔~。
5.地区;方面:南~货。外~人。各~英雄。
6.路线:三~进军。七~公共汽车。
7.种类;等次:这一~人。哪一~病?。头~货。纸有好几~。二三~角色。
8.用于队伍的行列,相当于“排”、“行”:四~纵队。
9.姓。
相关组词
路灯 弯路 走路 马路
迷路 路旁 道路 出路
公路 路上 铁路 引路
3. 道的小篆怎么写
1)【道】的【方正小篆体】写法
2)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小篆字体的特点】
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斜度的对称。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