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采访的范文怎么写
大家好! 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参加学生会主席的竞选,在此我对大家的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首先, 我向各位介绍一下自己:我叫陶盟,来自高一(19)班,现为高一学生会卫生部负责人之一。 小时候,父亲曾对我说过: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做。”于是,我从上学期的一名普通成员到今天走上这一神圣的地方,我深感机会的来之不易,需要好好珍惜。正是由于这种动力,当我站在这里的时候,倍感自信。 当然仅仅有自信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定的能力。而从小什么都不会到今天能独立策划活动, 从不会到会,从不好到好的过程,就是凭借着自信和虚心的态度来认真完成每一件工作的。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自觉培养了我的合作与协调能力,我能真诚的与别人合作,并且协调 好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对不良行为敢于大胆管理,从不姑息纵容,因此,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我经常从同学的角度来看待我们班干部的问题。在星期六、星期天多与同学们谈 心、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性格、思想、爱好,倾听他们的心声,充分的听取他们的建议、意见。我也总是试着从他们的角度来组织活动,这样班级活动也总是开展得热火朝天 。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也犯过错,但我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从同学与老师的 帮助中虚心的接受批评,并改正错误,而且决不充许自己第二次在同一地方跌倒。 今天我之所以在这里参加竞选。我希望把学生会建立成为学校领导与学生之间心灵的桥梁, 成为师生的一条纽带,成为一个真正的为同学服务,同学们真正爱它的团体,同时也想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给自己一个展示能力的舞台。与他人相比,我觉得自己多了一份自信,因 为我是一个不服输的人,我有着一颗不折不扣的责任心和对学生会的满腔热情。当然,我如果没有当选,我将一如继往的认真工作,并且会做的更好,全力支持新一届主席 团的工作。因为我爱这个团体,因为爱,所以我要竭尽全力的去做。如果我有幸当选,我将借鉴上一届主席团的宝贵经验,进一步发扬他的光荣传统,实事求是的为同学服务,并将与 风华正茂的同学,团结协作,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充分发挥我们学生会应有的作用,让它成为名副其实的团体。 最后,我真诚希望大家相信我,支持我,给我这次展示能力的机会。 我将在这一片属于我们的天空中挥洒春的汗水,为校园明天绘出一幅美好的蓝图。我相信 校园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答案补充
我推荐给你一个网站 超级记者吧 这是记者交流的最好的网站 这可能能帮的上你
2. 采访问题怎么写
一般记者在去采访之前会准备一份采访提纲。如果要回答采访提纲怎么写的问题?我想还是先要回答什么是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说白了很简单,就是你要采访对象要回答的一些问题的罗列。这些问题又不简单是干巴巴的罗列,需要的是你对他本身的认识。
一、确定采访主题
一般报社在派记者进行采访之前实际上已经确定好了采访主题,而记者需要做的就是围绕主题进行相关背景调查,快速翻阅资料,做到心中有底。
我记得自己在进行中国文化为什么要走创新之路这个采访主题时整整看了一个下午关于文化创新方面的报道。我始终认为,记者要采访首先要比被采访者在这方面还懂得要多,虽然你不可能是专家,但你可以借着快速充电成为半个专家,不然去采访,可能人就丢大了。
二、熟悉被采访人资料
举例来说,你采访的是某个事件的某个人,那么你需要了解围绕这个人曾经发生过什么样的事情做个一个全面调查,比如有着自己的经历、读过什么样的学校、有着怎样的性格、办事风格是什么?最近他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需要说明的是,也许有些资料对记者来说可能根本就用不上,但我觉得这很难说,其实采访的过程就跟上战场一样,也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三、深入了解采访背景
如果采访的是一个事件,那么你同样需要对事件先做一番调查。如何调查?你需要调阅大量的资料,你可以看电视上的事件回放、需要看其他媒体对它从各个角度进行的报道,媒体不一样报道的角度也会有不同,同时,你要将各个媒体不同角度进行的采访和报道做个总结,他们各表达出了什么东西,有着怎样的观点,被采访人又是怎样回答这些问题的,他的回答是否一直都是统一的,也就是说从他的回答里理解他的内心所想。把这个事件做到烂熟于心,而且需要将事件里的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弄明白弄清楚,然后站近了看站远了看,是不是还缺少一些东西?你是不是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而这些不明白的地方,就是你本次所要采访时要提问的地方。
四、整理线索
通过对被采访人和采访事件的了解,整理出已经成型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以及还未成型的观点,寻找本次采访线索,也即突破口。
五、设计问题
通过对人和事件的了解以及对线索的整理,进行问题的设计。需要说明的是,问题的设计是需要环环紧扣的,它们之间并不是分散的关系,采访就是一条流水线,记者需要做的是沿着这条流水线向下走。什么称为向下,就是深入挖掘事件的本质,尽力想办法让事件的参与人告诉人们事件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他本来想收到什么样的效果。让读者读完之后也觉得还是有所收获的,如果你的读者看完之后觉得不知所云,好的证明你本次的采访是失败的,其实从源头上已经失败了,在于你的问题设计不合理。
六、罗列你的问题
将问题设计之后你就可以在纸上罗列你的问题了,罗列完之后你需要再看一遍你的采访提纲是否有什么漏洞。
七、其他
以上都是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关键在于采访过程。在采访过程中,你会发现有时候你的采访对象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沿着你的思路走下去,那怎么办?无所谓就沿他的思路好了,记者需要把握的是采访主题不发生偏移,同时还要注意在采访过程中发现线索,可能你在采访前期的准备时并没有发现这条线索,别的报纸也没有提及,而此时你的采访对象说了出来,你就需要紧追不放,在完成新闻采访主题的同时你还拿到了别人之前所没有注意到的新闻。
3. 怎么写人物采访
人物专访的提问技巧- - 人物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
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
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
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可读性具有亲和力。
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人物专访难写在于人们对其要求和关注程度高。
人物专访难写在于如何不流于平淡、所写人物有鲜明特点。如果读者看完后能记住这个人物,并与其他人物区分开来,这就可以说是一篇成功的人物专访。
而鲜明的人物、典型的事例,生动的细节都取决于采访的成功与否。记者与被采访者的交谈沟通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
采得好采得细,对人物就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就能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发现人物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才能更加准确地提炼主题,让读者想看、爱看,觉得可信、可亲、可学。采访失败,就是再精心运作,也写不好。
采访的好坏,记者提问的技巧尤为重要,问题提得好、提得准有助于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 笔者认为目前记者在提问中容易出现以下几点不足:一是提问过大过空,让被采访者不知如何回答。
一些记者采访还是喜欢"你有什么感想"等"老三问"套话。二是记者口头表达能力差,提问不能简明扼要。
问话让采访对象不得要领,一些记者轻问重写,提问辞不达意,他们往往笔头功夫过硬,嘴上功夫不行,在认识上还有偏见:认为注重口才是讲花架子,不务实。笔者经常能看到一些记者提问,说了好多话绕不到主题上,如问一个农民企业家,下一步的打算,是否有意于资助农村教育。
说来说去,不仅把被采访者说糊涂了,连记者自己也不明白说了什么。三是记者的采访态度不端正,也有学识有限。
有的记者提问时信口开河,对对方回答不理解,使对方在心理上产生反感,从而与记者拉开了心理距离。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了采访对象的谈话情趣。
被采访对象容易出现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观上是配合采访的,但却由于紧张或激动总是开不了口。来自基层的农牧民、工人容易出现这种现象。
二、消极应付采访。虽然开了口,却总是偏离主题,或有意识地回避记者某些敏感问题。
三是采访对象牵引着记者跑,被采访者信马由缰,一泻千里地讲下去,记者不能控制局面,采访费了不少时间,看似记了一大堆,要用的却不多,既费时又费力。 针对以上一些不足和问题,笔者依据自己肤浅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同行探讨。
一、事先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重要问题。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确立主题,围绕主题事先精心设计几个问题。
一些问题可以现场发挥,但关键的问题一定要做准备。记者在采访前主题明确既可保证采访有的放矢,也能减少时间浪费。
记者必须要有几个直奔主题的问题,事先要有充分的估计,不打无准备之战。有些口才不太好的记者,用这种方法,效果更好。
一是可以做到心中有底,临阵不会慌乱。二是也可以事先练习问话。
几个问题其实也就是采访的大纲和思路。有助于记者控制局面,把采访者引到主题上来。
笔者在采访一个商界女强人时,这个女企业家见多识广,表现欲望很强,话很多却总跑题。笔者事先设计的几个问题就用上了,一跑题,就用一个问题把她问回来。
二、用内行话提问。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
记者张嘴一问,被采访者就能听出来,你对他的事情了解不了解,你对他的工作认识程度有多高。记者问外行话,很难获得被采访者的认同,也就无从深谈,记者也就难以探寻到被采访者的内心世界。
记者要与采访对象交朋友,触及他最敏感的神经,探索其心灵。最容易找的共同语言就是采访对象的行业话题。
这对于采访性格内向、腼腆、有胆怯心理、不易开口的采访对象有效果。记者可以提问一些他所熟悉的话题来引导他开口,最简单就是和农民谈他的庄稼施了什么肥;和牧民谈产了几只冬羔;和司机谈车的型号性能。
当然千万不能不懂装懂,冒充内行。如记者采访下岗再就业典型,采访对象是做针织品的。
笔者以前曾长期采访纺织行业,对针织较为了解,采访时顺口说出氨纶、细螺纹针、圆形织机等专业用词,让采访对象很惊喜。她认为对她的行业很看重,无形中缩小了心理距离。
这次的采访用了8个小时,采访对象把想说的不想说的都说了出来,情况掌握得细、全,通讯写出来就真、有感染力。 三、提问轻松话题,安定采访对象情绪。
对一些由于激动或紧张不能很快进入状态的采访对象,为了让他们情绪安定下来,记者可以先谈与主题无关而又轻松的话题。通过轻松话题让对方放松情绪,尽快缩短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一盆花、一段经历,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或对方的兴趣爱好都可以成为提问的话题。笔者在采访中常采用这种方法。
有次采访一位英勇牺牲的警察妻子,警嫂心情总平静不下来,笔者就问有关他们女儿的事情,从年龄问到女儿对父亲的死如何说的、如何想的。然后就引到了采访的主线上来。
在采访残疾音乐家。
4. 采访报告如何写
在写采访类文章之前,需要做好以下4点:
1、确定采访目的
没有采访目的的文章,就像在报流水帐。使读者找不到一丝主线,感觉很空。
故,在采访之前,首先要确定你本次采访的目的。你想让读者知道些什么?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采访?你的采访能给大家带来些什么启示?……
2、确定采访人选
在确定好采访目的后,第二步便是寻找被采访人。要找的被采访人必须与采访目的息息相关,无关的人不要夹杂其中。
3、了解被采访人
确定完采访人选后,你要了解他们,知道他们的经历等等。在不了解他人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采访,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更会影响到你提问的质量。
4、认真设计问题
在写采访类文章中,问题是必不可少的,问题的好与坏,直接左右文章的质量。设计的问题要能体现采访目的,承上启下,相辅相成。
采访完毕后,需要做到以下2点:
1、整理采访稿,仔细阅读几遍,充分理解
作为一名九城日报记者,我们的采访手段不同于现实,一般通过QQ、BBS、MSN、e-mail进行。我们有优势,那就是对方是以文字的形式接受采访,这样便于了我们整理采访稿。在整理采访稿的同时,记得不要遗漏掉重要资料,修正错别字,多读几遍,对采访稿要有充分的感知,觉得不够的地方,尽快弥补。
2、组稿,完成采访
好的采访稿,并不是你问我答的形式,要有导语、串词、结尾。因此,在整理好问题与回答后,还有进行组稿,根据对采访稿的理解及采访目的,合理的添加导语、串词及结尾,这样不仅使整篇采访结构饱满,更有助于读者的理解。
5. 第一人称采访稿怎么写
在写作方面没有什么特殊的手法,无非就是将记者看到、据***介绍的换成当事人的感想和表述,用被采访对象的亲身感受写出来。往往在情感讲述之类的稿件中非常容易见到。
首先,第一人称采访稿和现场新闻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生动,容易打动人。所以要善于观察、揣摩被采访对象的心理。必要的时候可以自己稍微引申和发挥(稿件最好最后由被采访对象看一下)
其次,在被采访者的角度去写第一人称稿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打动人,所以写作的时候,如果是较长的稿件,需要一些比较煽情的语言,比较抒情的句子,如果是较短的稿件,需要较多引用别人的语句,模拟出场景。
当然,无论写什么稿子,你都要明确一个主题,就是你写这个稿子是要表达什么意思。是写人物?还是写事件?然后你的整个稿子在选择素材的时候,就得围绕。就是你写这个稿子是要表达什么意思,如果是较长的稿件。
当然。必要的时候可以自己稍微引申和发挥(稿件最好最后由被采访对象看一下)
其次,你都要明确一个主题,无非就是将记者看到,无论写什么稿子,如果是较短的稿件,容易打动人。
最后。往往在情感讲述之类的稿件中非常容易见到,网上这类稿件非常多,可以借鉴。是写人物、据***介绍的换成当事人的感想和表述,模拟出场景,在被采访者的角度去写第一人称稿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打动人,就是生动、揣摩被采访对象的心理。所以要善于观察,需要较多引用别人的语句,第一人称采访稿和现场新闻有异曲同工之妙。以期达到相应的目的,用被采访对象的亲身感受写出来,就得围绕这个主题表述?还是写事件。
首先?然后你的整个稿子在选择素材的时候,比较抒情的句子,所以写作的时候,需要一些比较煽情的语言在写作方面没有什么特殊的手法
6. 人物采访的报导要怎么写
总的说是:
人物,内容(大概),采访地点,时间
具体采访内容(即:谈话内容)
具体体会
细节:
一、学会对采访的材料进行剪裁。
我们采访后,做了记录,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并不等于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还得对布料进行剪裁,加工。同样我们要想将采访所得整理成一篇采访稿,也得学会对材料进行剪裁,加工。
怎样剪裁、加工呢?就是要根据你的采访目的,确定哪些内容应放在前面?哪些内容应放在后面?确定哪些是采访稿的重点?重点内容应详写,次要内容可省去,或略写。当然即便是重点内容,也未必要将被采访者的语言全部写进去,可以适当地摘其主要的写出来,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断章取义,断章取义会曲解被采访者的意图的。
二、学会将采访现场的环境写入文章中。
采访稿如果只写采访的过程,文章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调,我们在采访时,应学会观察:观察被采访者的环境布置,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貌,观察被采访者的神态变化……这一切可以适当地在采访稿中写出来,这样文章会更加丰富有趣。
三、采访稿中可将直接引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
采访稿如果都是一问一答式的对话,文章读了会让读者觉得厌倦。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如介绍人物的经历时,可用间接引用,人物自述自己的事例时,若用直接引用,文章会显得更加真实感人。
7. 采访手记具体怎么写啊
首先,你要先检查一下自己家中有没有人是在报社工作的。如果没有:
第一点:标题(醒目,简练,有记忆点)
第二点:事件,尽量把人物对话写出来,因为是采访手记,所以要有对话内容。
第三点:时间
第四点:学校和班级
最后写采访人
就这么简单,如果年级较低,可以把事件写得简略一点(注意:事件中的对话都用采访者的角度来写,不能出现“双引号”,特指对话中。)另外可以加点自己的一些评论和一些经验以及一些资料,如果是采访一些不重大的事件就可以不用资料,不过当事人的一些想法也可以加入一点。
8. 怎样写采访提纲
原发布者:嚼瓤紫更加重要
如何写采访提纲 一般记者在去采访之前会准备一份采访提纲。如果要回答采访提纲怎样写的问题?我想还是先要回答什么是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说白了很简单,就是你要采访对象要回答的一些问题的罗列。这些问题又不简单是干巴巴的罗列,需要的是你对他本身的认识。 一般报社在派记者进行采访之前实际上已经确定好了采访主题,而记者需要做的就是围绕主题进行相关背景调查,快速翻阅资料,做到心中有底。 我记得自我在进行中国文化为什么要走创新之路这个采访主题时整整看了一个下午关于文化创新方面的报道。我始终认为,记者要采访首先要比被采访者在这方面还懂得要多,虽然你不可能是专家,但你能够借着快速充电成为半个专家,不然去采访,可能人就丢大了。 二、熟悉被采访人资料 举例来说,你采访的是某个事件的某个人,那么你需要了解围绕这个人以前发生过什么样的事情做个一个全面调查,比如有着自我的经历、读过什么样的学校、有着怎样的性格、办事风格是什么?最近他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需要说明的是,也许有些资料对记者来说可能根本就用不上,但我觉得这很难说,其实采访的过程就跟上战场一样,也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三、深入了解采访背景 如果采访的是一个事件,那么你同样需要对事件先做一番调查。如何调查?你需要调阅超多的资料,你能够看电视上的事件回放、需要看其他媒体对它从各个角度进行的报道,媒体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