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容猖狂的词语
趾高气扬、自以为是、狂悖无道、目空一切、不可一世
一、趾高气扬
白话释义: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朝代:春秋
作者:左丘明
出处:《左传·桓公十三年》:“举趾高,心不固矣
翻译:骄傲自满,心里得意忘形
二、自以为是
白话释义: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朝代:春秋
作者:孟子
出处:《孟子·尽心下》:“谓自以为是,不受人之。”
翻译:认为自己是对的,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三、狂悖无道
白话释义:狂妄猖獗,蛮不讲理。
朝代:清
作者:蒲松龄
出处:《汉书·五行志》:“大洪杨先生涟;微时为楚名儒;狂悖无道。”
翻译:大洪的杨涟,年轻时是楚国的一名儒士,狂妄猖獗,蛮不讲理
四、目空一切
白话释义: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狂妄自大,谁都看不起。
朝代:清
作者:李汝珍
出处:《镜花缘》:“但他恃着自己学问;目空一切;每每把人不放在眼内。”
五、不可一世
白话释义:自以为在当代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朝代:宋
作者:罗大经
出处:《鹤林玉露补遗》第十五卷:“王荆公少年;不可一世士。”
翻译:王荆公少年时,自以为在当代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
2. 形容猖狂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猖狂 的成语及解释有:
【鼓吻奋爪 】:犹言张牙舞爪 。形容猛兽凶恶可怕。也比喻猖狂凶恶。
【狼突鸱张 】:像狼一样奔突,像鹞鹰一样张开翅膀。形容坏人猖狂嚣张到了极点。
【气焰嚣张 】:嚣张:猖狂的样子。形容人威势逼人,猖狂放肆。
【群魔乱舞 】:成群的魔鬼乱跳乱蹦。比喻一批坏人在政治舞台上猖狂活动。
【跳梁小丑 】:跳梁:腾跃跳动;小丑:对人的卑称。比喻猖狂捣乱而成不了大气候的坏人。
【乌云压顶 】:比喻恶势力猖狂。
【舞爪张牙 】:原形容猛兽的凶相,后常用来比喻猖狂凶恶的样子。
【张牙舞爪 】:张:张开;舞:挥舞。形容猛兽凶恶可怕。也比喻猖狂凶恶。
3. 阮籍猖狂 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阮籍为人放纵不羁。
出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
节选原文: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译文:北海虽然十分遥远,雅浩的宫殿可以联通;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为庆祝滕王阁新修成,阎公于九月九日大会宾客,让其婿吴子章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阎公初以“更衣”为名,愤然离席,专会人伺其下笔。
关于《滕王阁序》的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
其一为唐末五代时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那时,王勃的父亲可能任六合县(今属江苏)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又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之语,也可佐证。
其二为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认为《滕王阁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越南河内西北)看望父亲(那时他父亲任交趾县令),路过南昌时所作。
诗词赏析
全文共四个段落:第一段叙事,是个引子;第二段基本上是写景;第三段基本上是抒情;第四段叙事,照应开头。
文章的中心事件是滕王阁宴会,作者用略写的方法,分散在各个段落之中,但文章的重心不是饯宴,而是以写景为铺垫的抒情。全文由地理人文的叙述到良辰美景的描绘,再由美景转到抒情,紧密联系,转换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