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一段话话
喜闻乐见: 喜欢听,乐意看。
指很受欢迎。 造句:这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小说。
粉墨登场: 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
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造句:小王在幽雅的音乐中粉墨登场 锣鼓喧天: 声音大。
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
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造句:小王家姐姐办喜事真是锣鼓喧天 。
有板有眼: 意思就是很会做样子,很会讲排场。 对好的东西可以理解为做事细心。
一般理解为做事认真不苟。 造句:小王做事有板有眼的从不马虎。
余音绕梁: 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造句:小王唱的歌给人一种余音绕梁的感觉。
字正腔圆: 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熟。 造句:小王的普通话说得真是字正腔圆。
惟妙惟肖: 语气助词。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传神。
造句:小王扮猴子真是惟妙惟肖。 活灵活现: 形容神态生动逼真。
造句:小王把刚才发生的事情说的活灵活现。 感人肺腑: 使人内心深深感动。
造句:他的演讲真是感人肺腑。 动人心弦: 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
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造句:那震撼的声音真动人心弦。
2. 【怎样把一段话写连贯】
呢?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句子的顺序.一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一句一句要有个先后顺序,不能颠三倒四.二是要注意过渡.一段话中层与层之间,一部分内容与另一部分内容之间,要用恰当的词语把它们连接起来,使表达的意思前后连贯. 写连贯一般有下列一些方法:1、以时间先后为序写. 例《瑞雪》中的一段“昨天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部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这段话按时间顺序写景色变化.先写从中午到下午刮风的情况,后写傍晚下雪时的景象,最后写整个大自然的变化.作者用“霎时间”作过渡,不仅把上下两层意思紧密地衔接起来了,而且写出了大雪中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读一读,练一练(1)读一读下面这些句子.想一想,句子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排列才能使这段话通顺、连贯.(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整个大地好像盖上了一条白绒毯.( )雪停了、小青和小刚拿着扫帚去扫雪.( )雪花像鹅毛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北风吹,雪化飘.( )慢慢地,树变白了,房子变白了,马路也变白了.(2)下面这段话没有按顺序写,请仔细读一读,应按怎样的顺序修改,才符合木棉树四季生长变化的特点?(可在文中标上序号.) 我们学校门前有一棵木棉树,挺拔屹立,气势雄伟,就像一个神采奕奕的巨人.秋天,树木落叶了,木棉树也脱去了绿色的外衣,现出了粗壮的骨骼.它顶天立地,枝条直指蓝天,全身长钉,像一位披甲的武将,好不威武!夏天,木棉树枝叶繁茂,叶大如扇,远远望去,像一把绿色的大伞.春天,木棉树开出鲜红的花,缀满枝头,像一团团烈火.一年四季,上学放学,一看到它,就想起那守卫在边防前哨的钢铁战士……2、以方位顺序为序写. 例《三味书屋》中的一段:“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的古松底下卧着一只梅花鹿.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照老样子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的那张是鲁迅用过的.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有时把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仿像.” 这段话写的是“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按空间方位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的:书屋正中墙上——(挂着画)→画前——(先生的座位、八仙桌、高背椅……)→四面——(学生的书桌)→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书桌……).这样写,一目了然,且前后连贯,井然有序. 按方位顺序写段,多用于写景状物.由于观察景物的方位和角度不同,因而写作的方位顺序也就随作者的观察点不同而不同.有时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有时可以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有时也可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还可以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不管按什么顺序观察和写作,但一定要符合人们平常的观察习惯和语言习惯.如按照“前→后→左→右”的顺序,是符合大家的习惯的,如果写成“前→左→后→右”的顺序,就让人别扭了. 读一读,练一练(1)认真读下面这段话,把表示方位的词语用“ ”划出来,然后按写作的先后顺序,把方位顺序填在括号里. “我家后面有座山.我经常登上山顶,向四面眺望家乡的景色.往东看,不远处是新建设的城镇.城里有一排排高大的楼房,一条条宽阔的街道.街道两旁,绿树成阴.往南看,满眼是美丽的田野.田野里长着玉米、高粱、稻子、棉花,庄稼一片接着一片,在很远的地方跟蓝天连了起来.一条笔直的公路穿过田野,通向远方.往西看,是一片果园.那里果树成林,枝叶茂密,红澄澄的柑桔,黄灿灿的梨子压弯了树枝.往北看,一条大河伸向远方.河上架着铁桥,一列火车从铁桥上通过;河里有汽艇、帆船,还有连成一串的小货轮,来来往往,十分繁忙.我的家乡多美好啊!” 这段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按观察方位的变化顺序写的,先写( )看,再写( )看,接着写( )看,最后写( )看.(2)按观察的方位顺序写一段话,可以“我们的校园”、“我家的厨房”或其他景物为中心内容来写.3、以事情经过的先后顺序为序写. 例《捉鱼》中的一段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水良去捉鱼.我们一个拿着小盆;一个拎着水桶,来到小溪边.在一处鱼多水稳的地方,从两边用泥筑坝,围成一个小水池.然后,我们用小盆往外舀水,水越舀越少,鱼儿惊慌得乱蹦乱跳.我放下小盆,一伸手就捉到一条鱼,这时候,水良也抓了一条鱼放进桶里.我俩你看我,我看你,高兴得哈哈大笑.不一会儿,我们就捉了十几条.看到桶里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我们的劲头更足了,又动手舀水.水舀干了,鱼儿再也没法逃啦!俩人越捉越起劲,很快捉了满满一桶鱼,心里快活极了.” 这一段话是写两个小朋友捉鱼的事.小作者按照“捉鱼”这件事的先后顺序,首先把时间、地点、人物简单作了交待,然后重点写“捉鱼”的经过:先写“筑坝”的情况,接着写如何“舀水”,再写怎样捉鱼.一层连着一层把捉鱼的经过写得有条有理,前后连贯紧密. 读一读,练一练(1)读读下面的例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我把线穿在针上,在线尾打了个结,就钉起来.先从衣里向外钉,。
3. 写一段话
(一)
俗话说的好“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去过黄山的人必定会被它的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所深深吸引住。而这四绝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云海了。登上黄山的最高峰——莲花峰,看看云雾飘渺的美景,我们似乎正漫步在云端,身入幻境。那种美妙的感觉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看着那些仿佛近在咫尺的云朵,我伸手想摘一朵,可是,我的手伸得再远,都碰不到那些云朵,我想这就是云海的妙趣所在吧!(朱瑞怡)
(二)
我们的祖国有着众多的名山胜水,如清奇俊秀的桂林山水,浓妆淡抹的杭州西湖,云雾飘渺的庐山……其中,我最喜欢秀丽的庐山。
庐山有高峰、幽谷、瀑布、溪流、云雾。庐山的云雾最为壮观。在山峰,那云雾瞬息万变,有时犹如一条丝带缠绕山间,有时又如一缕轻烟随风吹动。有时像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有时又像一座巨大的冰山,漂浮在北冰洋上。它们弥漫山谷中,成为巨大的天幕,千姿百态,变化无常。
我还特别想再次亲眼目睹那奔腾不息的黄河。黄河是中国有名的河流,它是我们的“母亲河”,哺育着中华儿女。黄河滚滚,真是波澜壮阔,万马奔腾。
这么多的山水,千姿百态,真是壮观。(陶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