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繁体字怎么写
我是简繁同体,所以我的繁体字就是:我
一、我的释义:
自己。
二、我的组词:
我身、物我、毋我、我妮、我师、我侬、误我、美我、我私、彼我
你死我活、自我解嘲、自我陶醉、敌众我寡、自我表现、自我牺牲
三、我的笔顺: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我,施身自谓也。或说我,顷顿也。
白话版《说文解字》:我,当事人对自己的称谓。有的说,“我”是顷顿。
三、相关组词:
1、怪我[guài wǒ]
创伤,受伤,过错,过失。
2、毋我[wú wǒ]
谓无私见,不自以为是。
3、我倒[wǒ dǎo]
表示佩服,或出其意料之外。
4、我慢[wǒ màn]
佛教语。谓执我见而倨傲。
5、我思[wǒ sī]
自身或自我的理智活动。
2. 我的繁体字怎么写
“我”的繁体字是我。
我的相关知识:
1、读音:wǒ
2、解释:自称,自己,亦指自己一方。
3、常用词组:
(1)忘我[wàng wǒ] 不考虑个人。
(2)我家[wǒ jiā] 称自己。
(3)我们[wǒ men] 包括我在内的一组人。
(4)大我[dà wǒ] 佛教语。指涅槃四德“常乐我净”之“我”。以自在而无束缚,平等而无人我为义。
(5)故我[gù wǒ] 自己仍像从前一样。 又称故吾。
(6)小我[xiǎo wǒ] 对自己的谦称。
(7)我师[wǒ shī] 对道人、法师的亲切称呼。
(8)知我[zhī wǒ] 通俗的意思即了解我。
(9)我宝[wǒ bǎo] 师德行高迈,博通显密之学,座下学徒云集。
(10)我辈[wǒ bèi] 我等,我们。
(11)唯我[wéi wǒ] 只有我。
(12)旧我[jiù wǒ] 从前的我。 引申指过去的思想、作为。
3. “是”字 的繁体字怎么写
一、“是”是简繁同体,所以繁体字也是:是
二、是的释义:
1、对;正确(跟“非”相对):一无~处。自以为~。实事求~。你说得极~。应当早做准备才~。
2、认为正确:~古非今。深~其言。
3、表示存在,主语通常是表处所的词语,“是”后面表示存在的事物:村子前面~一片水田。他跑得满身~汗。
4、“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词或动词,连用两个这样的格式,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不能混淆:去年~去年,今年~今年,你当年年一个样哪。说~说,做~做,有意见也不能耽误干活儿。
5、在上半句里“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词、形容词或动词,表示让步,含有“虽然”的意思:诗~好诗,就是长了点。东西旧~旧,可是还能用。我去~去,可是不在那儿吃饭。
三、组词:
要是 总是 是非 可是
不是 但是 就是 只是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1、文言版《说文解字》: 是,直也。从日、正。凡是之属皆从是。
2、白话版《说文解字》: 是,正、直。字形由“日、正”会义。所有与是相关的字,都采用“是”作边旁。
三、相关组词:
1、要是 [ yào shi ]
如果;如果是:~你想参加,我可以当介绍人。这事~他知道了,一定会生气的。~别人,事情恐怕就办不成了。
引证:巴金 《家》四:“要是大小姐还在的话,那么还有个关心我的人。”
2、是非 [ shì fēi ]
正确的和错误的:明辨~。
引证: 老舍 《四世同堂》六五:“好家伙,再招出一场是非来,我非死在狱里不可!”
3、但是 [ dàn shì ]
用在后半句话里表示转折,往往与“虽然、尽管”等呼应:他想睡一会儿,~睡不着。他虽然已经七十多了,~人仍然很健旺。
4、若是 [ ruò shì ]
如果;如果是:他~不来,咱们就找他去。
引证: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书店股东若是商人,其弊在胡涂,若是智识者,又苦于太精明,这两者都于进行有损。”
5、是否 [ shì fǒu ]
是不是:他~能来,还不一定。
引证:刘半农 《敲冰》诗:“请问人间:是否人人都有喝到的福?”
4. 是字的繁体字怎么写
“是”这个字从来没有简化过,哪里来的繁体字?!!
并不是每个汉字都有简体和繁体的差别。这是因为现代汉字分为三种:简体字、繁体字、传承字。
简体字:也叫简化字。我们国家从1956年开始汉字简化,至1964年编印成《简化字总表》,1986年,这个字表经修订后重新发布。
繁体字:指点《简化字总表》中被简化的字。
简体字是和繁体字相对应的。有简体,必有繁体;有繁体,必有简体。比如:
简化前:学 习 顺 时 (本行是繁体字 )
简化后:学 习 顺 时 (本行是简体字)
传承字:是继承的过去的写法,没经过简化的字。这在汉字中应该占大多数。如“文、我、是、全、微、笑、太、子”等,当然也包括这个“是”这个字。
汉字有简体和繁体的不同,并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远在甲骨文时代就有的。甲骨文里的“车”字有繁有简,繁体的车有车轮、车箱、车辕、车轭等,简体的车就只有车轮和车箱,而简体的车流传后世就成了楷书繁体字的车。我们现在使用的简化字,80%是由古代传承下来的,其中在先秦两汉时就有的,占到30%。例如,东汉的《章帝千字文断简》中就有简体的“汉”字,居延汉简和敦煌汉简里就有简体的“书”。因此,当我们听有人说“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至今,汉字起了巨大的作用”时,我们理解这里说的“汉字”应该包括简体字在内,而不是只指繁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