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何叫宣纸
宣纸中国古代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
起源 对宣纸的记载最早见于《历代名画记》、《新唐书》等。起于唐代,历代相沿。
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的泾县。此外,泾县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也生产这种纸。
到宋代时期,徽州、池州、宣州等地的造纸业逐渐转移集中于泾县。当时这些地区均属宣州府管辖,所以这里生产的纸被称为“宣纸”,也有人称泾县纸。
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 分类 按加工方法分类,宣纸分为一般可分为生宣,熟宣、半熟宣三种。
熟宣是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故纸质较生宣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因此特性,使得熟宣宜于绘工笔画而非水墨写意画。
其缺点是久藏会出现“漏矾”或脆裂。熟宣可再加工,珊瑚、云母笺、冷金、酒金、蜡生金花罗纹、桃红虎皮等皆为由熟宣再加工的花色纸。
生宣则吸水力强。用淡墨水写时,墨水容易渗入,化开。
用浓墨水写则相对容易。故创作书画时,需要掌握好墨的浓淡程度,方可得心应手。
而生宣的品类则有夹贡、玉版、净皮、单宣、棉连等。半熟宣也是从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前两者之间,“玉版宣”即属此一类。
另外,宣纸按用料配比不同,又可分为棉料、皮料、将净三类。 原料 宣纸的选料和其原产地泾县的地理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因青檀树是当地主要的树种之一,故青檀树皮便成为了宣纸的主要原料。而当地又种植水稻,大量的稻草便也成为了原料之一。
泾县更伴青戈江和新安江,这三点便为泾县的宣纸产业打下基础。至宋、元之后,原料中又添加了楮、桑、竹、麻,以后扩大到十余种。
经过浸泡、灰掩、蒸煮、漂白、打浆、水捞、加胶、贴洪等十八道工序,历经一年方可制成。 制作过程 宣纸的制作工序大致可分为十八道,如果细分,则可超过百道。
其中有保密工序,不为外人所知。伐条宣纸的传统做法是,将青檀树的枝条先蒸,再浸泡,然后剥皮,晒干后,加入石灰与纯碱(或草碱)再蒸,去其杂质,洗涤后,将其撕成细条,晾在朝阳之地,经过日晒雨淋会变白。
然后将细条打浆入胶:把加工后的皮料与草料分别进行打浆,并加入植物胶(如杨桃藤汁)充分搅匀,用竹帘抄成纸,再刷到炕上烤干、剪裁后整理成张。宣纸的每个制作过程所用的工具皆十分讲究。
如捞纸用的竹帘,就需要用到纹理直,骨节长,质地疏松的苦竹。宣纸的选料同样非常讲究。
青檀树皮以两年以上生的枝条为佳,稻草一般采用砂田里长的稻草(其木素和灰分含量比普通泥田生长的稻草低)。 尺寸 常用宣纸规格(单位:厘米) 小三尺:50*100 大三尺:69*100 四尺:69*138 五尺:84*153 六尺:97*180 八尺:124.2*248.4 丈二:144.9*367.9 当在初学时,通常以“全开纸”书写作品,如须写较小些,可裁成二等分,称为“对开”,裁三等分是“三开”,裁四等分为“四开”,这些称呼已成为一般使用者的习惯,不过除了这些尺寸外,也可依需要来裁开使用。
在台湾造纸方式,其原料有雁皮,桑树皮等是属于韧皮类,原料经过浸泡,蒸煮,清洗,漂白后筛除杂质,打浆,借以搅拌分离纤维,再加水稀释,放入比例黏剂(分散剂)成浆料便可进行抄纸,抄纸是利用竹帘及木框,将浆料荡入其中,经摇荡,使纤维沈淀于竹帘,水份则从缝隙流失,纸张久荡则厚,轻荡则薄,手抄纸完成后取出竹帘,需以线作为区隔后重叠,并待水份流失部份,采重压方式增其密度,便可进行烘培,烘纸是利用蒸气在密封的铁板产生热度,以长木条轻卷手抄纸,用毛刷整平,间接加热使纸干燥,同时进行品检,就是成品的宣纸。 宣纸的产生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民间传说,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蔡伦死后,弟子孔丹在皖南造纸,很想造出一种洁白的纸,好为老师画像 ,以表缅怀之情。后在一峡谷溪边,偶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横卧溪上,由于经流水终年冲洗,树皮腐烂变白,露出缕缕长而洁白的纤维,孔丹欣喜若狂,取以造纸,经反复试验,终于成功,这就是后来的宣纸。
据清乾隆年间重修《小岭曹氏族谱》序言云:“宋末争攘之际,烽燧四起,避乱忙忙。曹氏钟公八世孙曹大三,由虬川迁泾,来到小岭,分从十三宅,此系山陬,田地稀少,无法耕种,因贻蔡伦术为业,以维生计”。
曹大三继承了前人的造纸技术,经过实践,遂步提高,终于造出了洁白纯净的好纸,因纸的集散地多在州治宣城,故名宣纸。 宣纸的闻名始于唐代,唐书画评论家张彦远所著之《历代名画记》云:“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
这说明唐代已把宣纸用于书画了。另据《旧唐书》记载,天宝二年(743年),江西、四川、皖南、浙东都产纸进贡,而宣城郡纸尤为精美。
可见宣纸在当时已冠于各地。南唐后主李煜,曾亲自监制的“澄心堂”纸,就是宣纸中的珍品,它“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
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并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写字则骨神兼备,作画则神采飞扬,成为最能体现中国艺术风格的书画纸,所谓“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
2. 如何在宣纸上写字
如何在宣纸上写字:
1、干的毛笔在写字之前先吸饱清水再刮掉水分,然后蘸墨调和至浓淡均匀就可以开笔写字了。先吸水是为了笔毛不至于墨汁太浓不好展开写,也为了不写后容易清洗。墨汁会越写越浓,中间适当加点水调和,最好是茶水。
2、在宣纸上写字,毛笔的蘸墨要根据不同宣纸来掌握,熟宣墨汁饱满一点没关系,生宣就得干一些,以毛笔提起墨汁不往下掉为好。
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并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
3. 在宣纸上怎么写硬笔书法
宣纸分生宣、熟宣两种。硬笔书法只能在熟宣上书写。钢笔水用碳素墨水为好。
硬笔书法写法技巧:
1、在硬笔书法中应该尽量把字体练成圆形,其实方块字写出来并不好看,遵循字的口诀左收右放重心稳,上严下宽中收紧,其意为左右结构的字,要左面收紧右面伸展。
2、上下结构的字要上面收紧,下面伸展,注重关键笔画,整个字体也就会相当好看,在练字时要有自己观察和异同,字不能千篇一律,要有所区别,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
3、要注重字体的整体结构,时常练字只是在练笔画,但是组合成一个字仍然不好看,注重的是笔画的摆放,而不是笔画本身,在字体连笔的时候,应该做到轻松自然,不能刻意的去写行楷。
4、行楷同样要遵循自己的结构性,在练字时不应该以描摹为主,而是应该以临摹为主,描摹只是附透明纸在字帖上书写,注重的是笔画的书写而忘记了字的整体结构。
扩展资料:
硬笔书法分类特点
硬笔书法分硬笔书法艺术和实用硬笔书法,前者主要是强调艺术性,后者主要是强调实用性。硬笔书法的艺术性,主要是通过线条与结构的变化表现出书写者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和感受,它追求的是美感、情感、趣味、意境、个性,等等;
而实用硬笔书法,即日常写字,主要是满足实用,能做到易写易认即可,关键是做到书写快捷和规范,所以实用硬笔书法,是以行书为主的。
硬笔书法艺术:
硬笔书法的特点,主要是与毛笔书法相比较而言的。
一、由于硬笔笔尖的材质比较硬,它的线条变化没有软笔--毛笔变化大;
二、由于一般使用的硬笔,是以钢笔等为主,所以线条相当于毛笔来说要细微得多,所以字型也要小得多,甚至比毛笔的小楷还要小;
三、由于笔的材质的缘故,硬笔比毛笔易控制。
实用硬笔书法:
以行书为基础,并借用部分草书写法,用以满足日常工作、学习、生活需要所使用的手写体。以钢笔为主,实用硬笔书法,主要是强调实用性,不过多强调艺术性。
实用硬笔书法,能做到易写易认即可,关键是做到书写快捷和规范,行书的特点就是易写,并能写得快捷,规范的行书也易认,所以实用硬笔书法,是以行书为主的。
4. 宣纸要用什么面写
渗水较快的是生宣,渗水较慢的是熟宣,这个可以根据你自己的喜好和你所写的内容来选择。一般写草书就选择生宣.宣纸一般两面都可以写.大多用光滑(正面)的那面,不过也有人喜欢用粗糙(反面)的那面,是个人的喜好了。。。宣纸一面粗糙是工艺的原因,制作宣纸要刷到墙上烘干。仔细看宣纸上有刷子纹,简单说刷子纹是凸出来的那面就是正面
画画的话,用正面比较润,用反面比较容易出现苍劲老辣的线条
个人觉得越好宣纸正反也越不是很明显笔画边缘凹凸不平是因为水太多了
也可能是宣纸质量不好
5. 宣纸中宣代表什么地方
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因唐代泾县隶属宣州府管辖,故因地得名宣纸,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
泾县置县于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自古素有“汉家旧县,江左名邦”、“山川清淑,秀甲江南”之誉,古志称“当吴越之交会,为歙池之襟喉”。据《后汉书·明帝纪》“有泾水,出芜湖,因水立名”。地处皖南山区北部,境内山多地少。黄山余脉绵亘县境东南,九华山支脉逶迤西北,青弋江自西南向东北流经县境。是光荣的革命老区,皖南事变的发生地,是四大名笔之一宣笔与文房四宝之一宣纸的源产地。李白于泾县题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之千古绝唱。
6. 关于宣纸,怎样分辨生宣熟宣
生宣是没有上过矾,笔墨画上去就渗开了,吸墨性强,适宜画水墨画和书法创作(小楷除外)。
熟宣是用矾水刷过处理的,画上去纸是不会渗化,不吸墨,适宜画工笔画写小楷作品。购买的时候只须用唾液一舔,会渗化的就是生宣,否则为熟宣。
书画用的宣纸,起初产于安徽的泾县,经县古属宣州,所以就称之为宣纸。
生宣和熟宣的区别:
生宣。由于造纸原料的配比的不同,可分为:单宣(最薄)、单夹(较厚)、净皮、棉料、夹宣(两张并一张)和三层夹。生宣具有吸水性能强的特点,是书画用纸的主要材料。生宣要久藏为好,刚生产出来的宣纸过于净白,故有火气逼人之感。久藏的生宣色泽柔和,用墨用色更具韵味。为了能使新的生宣能取得陈纸的效果,可以将纸在风口挂放一段时间,经过这样处理的生宣纸称为“风纸”。
熟宣。是配染胶矾的生宣,具有着水后不渗化的特点。如果再加以染色、洒金等工艺,便可以产生繁多的品种。熟宣的主要品种有:素宣、煮砭、玉版、蝉羽、冷金、虎皮等。熟宣不宜久藏,藏久要脱矾,会出现局部渗墨的现象。
生宣质量有很大的差异,区别优劣的重要标准是墨韵的显示度,即所谓“润墨性”的程度。优质的生宣具有“泼墨处,豪放淋漓;浓墨处,发亮鲜艳;淡墨处,层次分明;积墨处,浑厚深沉”的特点。测试墨韵显示的方法,一般采用的是比较法,将几种不同的生宣着墨后进行比较,测试时用墨不宜过浓,太浓了就难以产生墨色的细微变化。由于造纸纤维的纯净度、浆化度以及皮浆与草浆的配比不同,加上制造技术的高低差异,着墨后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凡是优质的生宣经着墨后,墨色渗出的晕圈清楚,涨力均匀。质量差的生宣,墨色渗出后不能清楚地显示晕圈,墨色呆板,或墨汁渗透不匀。不能显示墨色的晕圈的生宣就无墨韵可言,就不能作为书画创作的用纸。
一般而言,连环画宜用生宣,便于久藏。因为宣纸的特别,可经久不脆,但用白板类纸作印刷品,因纤维较少,时间长了容易脆化。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最好的连环画当用最好的宣纸来印刷。
产品价格你可上
(中国在线艺术网)看一下!
7. 怎么我在宣纸上写楷书洇
你肯定是刚刚练``第一、写的太慢,笔在纸上停留时间长了水分就在一个地方集中。但这个很正常!刚刚练书法提倡写慢,很锻炼你的力度的`写多了以后速度自然就加快了 但不能太快 毕竟是楷书。
第二、水分可能太多,一定控制先水分
第三、纸的问题 宣纸有生宣和熟宣。熟宣一般不会洇。当然写书法用生宣最好用生宣,生宣有劣质的有好的``但不一定洇就是劣质 。所以可能和宣纸也有一定的关系。你可以试着买一张其他牌子的。
第四、就是墨汁了``一得阁最好``墨质比较浓,用的时候可能还要加写水 要不然就是蕉墨了 其他牌子的比较稀,直接用就可以,但用在宣纸上水分可能有点大。建议换“一得阁”自己控制水分`
能想到的就这些了``,我学国画,书法写的也不好 。
8. 写钢笔字用什么宣纸
写钢笔字用熟宣。
熟宣是生宣纸经上矾、涂色、洒金、印花、涂蜡、洒云母等制成的。熟宣纸加工方便,制作简单,容易掌握。熟宣也有用蛋青或豆浆制过的。
熟宣品种较多,有“槟榔”、“珊瑚”、“煮锤”、“蝉羽”、“云母笺”、“蝉衣”、“冷金”、“灰金”、“雨雪”、“冰雪”、“蜡笺”、“金花罗纹”、“翠绿虎皮”、“鹅黄虎皮”、“玛瑙虎皮”、“桃红虎皮”等多种。
扩展资料:
宣纸的种类众多,按选料可分为:棉料、净皮、特净三大类;按厚度可分:单宣、夹宣、二层夹、三层夹等;按纸纹可分为:单丝路、双丝路、罗纹、龟纹。 宣纸又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生熟宣。熟宣纸是用矾水加工制过的,水墨不易渗透,遇水不化开,但和其它纸张的效果也不一样。
可作整细致的描绘,可反复渲染上色,适于画青绿重彩的工笔山水。生宣纸是没有经过矾水加工的,特点是吸水性和渗水性强,遇水即化开,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能收到水晕墨章、浑厚化滋的艺术效果,多用于写意山水画。
熟宣用画容易掌握,但也容易产生光滑板滞的毛病;生宣作画虽多墨趣,但渗透迅速,不易掌握。故画山水一般喜欢用半生半熟宣纸。半生熟宣纸遇水慢慢化开,既有墨韵变化,又不过分渗透,皴、擦、点、染都易掌握,可以表现丰富的笔情墨趣。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熟宣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生宣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