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介绍我的家乡三亚的作文怎么写
三亚是一个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地方。
那里的海只有两种颜色,绿色和蓝色。而水里有各种各样的珊瑚,在海面上看,色彩就不同了。
早晨,海面上飘着雾,远远看去,真像一片白色的海洋。站在岸上,隐隐约约能看见几条小船向这边驶来。
中午,太阳公公出来了,海滩上坐满了人,有的躺在沙子里面,有的拼命地在奔跑,有的在海里游泳,还有的。
夜深了,太阳公公回去睡觉了,月亮姐姐出来了,用温柔地月光照亮了美丽的三亚,让三亚变得更加美丽迷人!三亚的海并不小,海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水生物。有形状各异的珊瑚,巨大的海龟,随处可见的小鱼儿,等等。
三亚真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名师点评:这篇文章描述的太好了!从内容上看,文章优美动人。从布局上看,能非常清晰的以时间为轴展开,表达的十分清楚。
从语言的使用上看,词句都非常准确,形容词更是用的恰到好处。“早晨,海面上飘着雾,远远看去,真像一片白色的海洋。
站在岸上,隐隐约约能看见几条小船向这边驶来”这是多么美的画面啊,小作者描述的流畅准确,读起来感觉畅快自然。到了中午人群出动,那欢快活泼的气。
2. 海南岛三亚的美景怎么写
三亚美景——天涯海角
三亚市沿海滨西行26公里,到达了马岭山下,便是“天涯海角”奇景,似乎有一种到了天地之尽头的感觉。“天涯海角”意为天之边缘、海之尽头。古时候交通闭塞,“飞鸟尚需半年程”的琼岛,人烟稀少,荒芜凄凉,是封建王朝流放“逆臣”之地。来到这里的人,来去无路。望海兴叹,故谓之“天涯海角”。宋朝名臣胡诠哀叹:“区区万里天涯路,野草若烟正断魂”。唐朝宰相李德裕用“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的诗句倾吐了谪臣的际遇。这里记载着历史上谪臣贬官的悲剧人生,经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咏描绘,成为我国富有神奇色彩的著名游览胜地。
这里碧水蓝天一色,烟波浩渺,帆影点点,椰林婆娑,奇石林立,那刻有“天涯”、“海角”、“南天一柱”、“海判南天”等巨石雄峙海滨,使整个景区如诗如画,美不胜收。据记载,“天涯”题刻,是清代雍正年间崖州知府程哲所书。“南天一柱”据说是清代宣统年间崖州知府范云榜所书。“南天一柱”来历还有传说。相传很久以前,陵水黎安海域恶浪涛天,人民生活困苦。王母娘娘手下两位仙女知道后偷偷下凡,立身于南海中,为渔民指航打鱼。王母娘娘恼怒,派雷公雷母抓他们回去,二人不肯,化为双峰石,被劈为两截,一截掉早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飞到天涯之旁,成为今天的“南天一柱”。
3. 写三亚的亚龙湾作文270字
来到海南的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天下第一湾”,亚龙湾。
亚龙湾面对南海,离我们住的三亚25公里。亚龙湾也称:牙龙湾,牙狼湾。
那里的海水如同涌动的碧玉,跳跃的翡翠,纯洁诱人,清澈见低,我们可以看到9米以下的水生物。 我们来到亚龙湾的沙滩上,那的沙子白如雪、软如绵、细如面,别有一番独特的风趣。
在太阳的照耀下,白色的沙滩和大海连在一起,再加上习习海风,真让人心旷神怡。 到了海边总要游泳的,我们换下衣服走进大海的拥抱。
在海里我试着 把头浮上来游泳,但是一阵大浪把我淹没了,还喝了几口海水,那海水的味道很咸,咸中还带着麻。那浪花拍打在我的背上,可舒服了!我在浅海的地方,那先沙子,有一条条纹,应该是给海水拍打多出来的。
真有点“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含义。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的那么快,不一会黄昏就到来了,他把海面染成金色,是多么优美,我们上了车结束了一天的旅程。
4. 三亚地名的由来,为什么叫三亚,不叫五亚
三亚”因三亚河(古名临川水)有三亚东西二河至此会合,成“丫”字形,故取名“三亚”。三亚历史悠久,在明代《正德琼台志》已有“三亚村”、“三亚里”的记载。
早在秦始皇时期设置的南方三郡,崖州就是其中之一的象郡。汉代在现在的三亚市崖城镇设立了珠崖郡治,隋设临振郡,唐代改为振州。宋代成为我国最南端的地级规模的州郡。唐代宰相韩瑗、名僧鉴真,宋代名相赵鼎、大臣胡铨和纺织家黄道婆等先后来过崖州,对本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公元1912年,崖州改为崖县,1950年4月崖县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1954年10月中共崖县县委、县政府及直属机关从崖城搬到三亚。1958年与保亭、陵水及万宁兴隆牛漏地区合并为崖县(大县),1959、1961年先后分开,设置保亭、陵水县。崖县保留现辖区域。1984年5月19日经**批准撤销崖县设立三亚市(县级)。1987年9月26日,**批准三亚市升格为地级市。同年12月30日,三亚地级市正式成立,挂牌办公。
三亚市地处海南岛最南端,位于北纬18°09′34〃——18°37′27〃、东经108°56′30〃——109°48′28〃之间。东邻陵水县,北依保亭县,西毗乐东县,南临南海。全市面积1919.58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市区面积37平方公里。东西长91.6公里,南北宽51公里。全境北靠高山,南临大海,地势自北向南逐渐倾斜,形成一个狭长状的多角形。境内海岸线长209.1公里,有大小港湾19个。主要港口有三亚港、榆林港、南山港、铁炉港、六道港等。主要海湾有三亚湾、海棠湾、亚龙湾、崖州湾、大东海湾、月亮湾等。有大小岛屿40个,主要岛屿10个,面积较大的有西瑁洲岛2.12平方公里,蜈岐洲岛1.05平方公里。
三亚在国际经济关系中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从三亚向东经菲律宾至西太平洋,向南经澳大利亚至南太平洋,向西南经中南半岛至印度洋以及大西洋,比在广州出发近900公里左右,是祖国真正的南大门。三亚还是保护南海诸岛的后方基地,其战略位置在国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三亚古称崖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1992年3月考古学家在落笔洞发现了一万年前的三亚人遗址,把海南人类历史提前了二至三千年,是目前已知海南岛最早的人类居住遗址,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旧石器文化分布最南的一处遗址;沿海一带还发现古波斯人的墓群。早在秦始皇时期设置的南方三郡,崖州就是其中之一的象郡。汉代在现在的三亚市崖城镇设立了珠崖郡治,隋设临振郡,唐代改为振州。宋代成为我国最南端的地级规模的州郡。因其远离帝京、孤悬海外,自古以来三亚一直被称为“天涯海角”。唐代宰相韩瑗、名僧鉴真,宋代名相赵鼎、大臣胡铨和纺织家黄道婆等先后来过崖州,对本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公元1912年,崖州改为崖县,1950年4月崖县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1954年10月中共崖县县委、县政府及直属机关从崖城搬到三亚。1958年与保亭、陵水及万宁兴隆牛漏地区合并为崖县(大县),1959、1961年先后分开,设置保亭、陵水县。崖县保留现辖区域。1984年5月19日经**批准撤销崖县设立三亚市(县级)。1987年9月26日,**批准三亚市升格为地级市。同年12月30日,三亚地级市正式成立,挂牌办公。三亚市行政建制为市政府、办事处、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全市辖两个管理区、一个办事处(河东、河西管理区,南海办事处),10个镇(藤桥、林旺、红沙、田独、羊栏、荔枝沟、天涯、崖城、保港、梅山),3个乡(高峰、育才、雅亮)。此外还管辖南田、南新、南岛、立才、南滨5个国营农场。
三亚市是汉、黎、苗、回等20多个民族聚居的地方。1998年底全市总人口(常住人口)46.37万人(城市人口13.7万人);其中,黎族17.8万人,苗族2907人,回族6024人。语言有普通话、海南话、军话、迈话、黎话、回辉话、儋州话、蛋家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