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文怎么写线索
一、要确定好记叙的线索
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有了脉络,文章就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文章的线索可以是某个事物,某个人物,也可以是某种感情、人物的某中精神,也可以是某句话、某种行动,还可以是某个悬念,某一矛盾冲突等等.
二、要安排好作文的顺序
记叙某一件事情,往往不只采用一种方式,而是以一种方式为主,结合其他方式,使文章条理清楚,错落有致.
三、要注意层次段落之间的衔接,注意过度和照应
过渡和照应的使用,才能使一篇文章内容衔接和完整.
第一,这件事可以是一人做的,也可以是多人做的.
第二,要注意事情的完整性.写任何事,都必须把它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交代清楚.
第三,必须抓住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几个环节.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叙述,都应抓住发展、变化的问题或矛盾来写.
第四,记事一定抓住重点——能表现人物性格和思想品质的情节.不能记流水账,要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第五,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让读者看了文就知道你在写什么:是批评,还是在歌颂;提倡什么,或反对什么.
2. 怎样写有线索的文章 怎样写有线索的文章
按我的理解来说吧
线索可以是明的也可以是暗的,一篇文章里可以有多条线索交织.
明线,可以是一种物体,贯穿全文,如<;小桔灯>;,就是用小桔灯这个物体串起全文.写作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同一个东西在开头\中间\结尾出现数次,用它来推进情节,渲染情绪.
也可以是一句固定的话反复出现.写作时可以有意识地把同一句话在不同的地方重复,以强调突出主旨.
暗线,可以是一种情绪,一种行文的思路.
总之,一定要注意呼应和适当的反复,才能有一气呵成的感觉.
3. 文章中的线索怎么找
结合上下文找啊。
线索就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就是贯穿于全文的脉络。作者为达到散文“散”与“不散 ”的统一,在组织结构上,就要有明确的线索,把所有材料联缀起来,组成一个艺术的整体。学生在阅读时如 果正确地把握住线索,就能准确地理解、剖析文章。可是,由于作者思路千变万化,也由于写作内容、意图与表达的中心思想各不相同,散文的线索安排也就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我们在把握线索的时候,注意因文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
来源知道
4. 历史线索怎么写
以时间为线索。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3)学习对象: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4)领导阶级:地主阶级
(5)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6)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7)代表人物:中央—奕欣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8)主要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民用工业。后来还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
(9)结果: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10)性质:封建统治者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11)评价:消极: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客观上为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对西方列强、侵
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8、戊戌变法(1895年—1898年)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4)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君主立宪制)
(5)主要经过(6)“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7)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一场政治改良运动。
(8)失败原因:①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依靠一位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
(9)历史意义: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使资产阶级的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9、辛亥革命(1894年—1912年)
(1)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 (2)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民主共和制)
(3)代表人物:孙中山(4)指导思想—三民主义(5)机关刊物—《民报》
(6)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7)主要经过
(8)历史意义: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
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10、新文化运动(1915年—20世纪20年代)
(1)领导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2)学习对象:西方先进思想、文化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4)性质:思想解放运动
(5)旗帜:“民主”和“科学” (6)宣传阵地:《新青年》
(7)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8)意义:①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5. 写作线索是什么
什么是作文的线索
朱玉凤
有许多颗色泽明亮的珍珠,如何才能成为精美的项链?很简单,用一根线把它们串起来。如果我们现在有许多写作方面的材料,如何把它们组织成为一篇文章呢?同样,可用一根线把它们按一定顺序连起来,让这些材料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根“线”就是叙事的线索,即,究竟按什么顺序来叙述。
线索是在文章中起连贯作用的,如果有了好的材料,再加上有使之连贯的线索,那么文章就成为一串美丽的珍珠。在一篇文章里,事物发展的过程或作者所表述的思路,常常成为贯串始终的一条线索。读课文,抓住了线索,就容易掌握段落结构,领会中心思想,写作文时,,抓住了线索,就容易做到围绕中心,组织材料,使文章中心明确、条理井然,显得内容集中,脉络清晰。一般叙事的线索有以下几种:
1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就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的顺序。如《落地的红枣也不能吃》就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线索来写的。
2、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就是把事情发展过程中比较明显的时间写出来,并叙述在此时间内发生的内容。如《一定要争气》,重点记叙了童第周在中学读书和在欧洲留学两个时期的事
3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作线索。以写景、参观访问过程为内容的文章一般用地点变化顺序作线索,叙述时要写清每个地点上的事情。如《参观人民大会堂》不仅按参观顺序来写,而且以参观者每到一处的踪迹开头。点明参观的地点,再抓住每一处所见所闻具体描述
4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如写《一个苹果》把传来传去的苹果作为线索,围绕苹果叙述了感人的事
5中心事件为线索。中心事件在文章中起主干作用,围绕它来写一些相关的事。如《养花》围绕中心事件养花写了为什么养花,养什么花,怎样养花,怎样劳动获得丰收,怎样享受劳动成果。养花有何乐趣等。
6以事物特点的几个方面为线索。如《说茶》一文,介绍了我国是茶的故乡,介绍了茶叶的种类,喝茶的好处以及茶具的质地和造型。
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只有一条线索,有的文章是双线并行甚至是三条线索展开的,如《春天的雨点》一文就有两条线索,一条是达丽玛上课走神到专心听讲这一线索,另一条是乌汉娜老师发现她上课不专心的情况后,给她补课并护送回家这一条线索。这两条线索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有几条线索组成的文章,往往有一条是主线。如《春天的雨点》乌汉娜老师发现她上课不专心的情况后,给她补课并护送回家这一条线索是主线,另一条线索是为了衬托老师的精神的可贵。有的文章虽然也有两条线索,但一条线索是明的,另一条是暗的,如《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明线是在写闰土的特点,暗线写出了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掌握了以上安排线索的方法,我们在叙事文章时,可以得心应手地安排好材料,把事情说得明明白白。
6. 以感受为线索的作文怎么写
感受阳光
阳光,公平无私地洒落在每一个人头上。清晨的阳光明亮而透彻,万物为之欣喜;雨后的阳光幻化成彩虹,尽情展示世界的美丽;严寒之后的阳光温暖而舒适,向你诉说着重逢的喜悦、友情的珍贵。阳光会让你狭窄的生活变得开阔,让他乐枯寂单调的日子变得丰富多彩,让你用浪漫的想象驱走现实的郁闷。
其实,真正的阳光是要用心去感觉的。和阳光对话,你会感受到光明、快乐、温暖、向上、力量……如果你是阳光的朋友,就会有一副红润健康的面孔和一窗明亮清朗的心境。
早晨,阳光以一种最透明、最透彻的语言和成长着的树叶攀谈。茂密的叶子,立即兴奋得舞动在梢头,通体明亮,就像黄金铸打成的一页页箔片,炫耀在茂密的枝梢间。而当阳光微笑着与大地上的鲜花亲密地低语,花朵便赫然昂起头来,那些蜷缩在一起的忧郁的花瓣,也舒展开了容貌,像一个个洗耳恭听教诲的耳朵。
瓦蓝的天空,在一丝丝、一缕缕如飘絮般的白云的伴随下,你从街上走过,你是否留意到如水般的阳光。阳光的普照,有如是在对大众作演讲的演说家,让人昏昏欲睡。
阳光动听的声音,回响在清晨时寂静的丛林,严寒之后绿意萌动的春天,以及黑夜到来之前宛若油画的黄昏。这些让人陷入冥思的时刻,阳光会以动情的语言向你诉说重逢的喜悦,友情的温暖,哪怕是短暂的离别而产生的忧伤。
倘若是雨后的斜阳,彩虹将以那五彩缤纷的美绽放出来———赤、橙、黄、绿、青、蓝、紫。从远处的山根忽然伸展出来,腾空架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你的整个身心好像都被从地面轻盈地送往了天空。现实的忧郁会被一种浪漫的想像,如微风吹过一样消解了。
等待阳光与你对话,感受光明、温暖、一种向上的力量。即使是喁喁私语,那声音里也没有卑琐和阴暗,没有湿淋淋,怯懦的哀伤。
你得像一个辛勤的园丁,像风一样在白杨树的枝条上翻动叶子,在光点里把握阳光的语言节奏;你得像一个朴质的农夫,把手指插进疏松的泥土里,感知阳光温暖的语言力度。
如果你和阳光是亲密搭肩的朋友,那么阳光会给你一副红润健康的面孔和一窗明亮如镜的心境。
阳光,是一种语言,一种亲近大自然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