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读后感作文怎么写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重视“读”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
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参考资料: 给我加分吧!
2. 成语故事读后感怎么写300字左右
读拔苗助长
昨天我读了拔苗助长的故事,是说一个人总是觉得他的禾苗长得太慢,于是就拔出这些禾苗想让禾苗长得快一些,但是因为禾苗离开了土壤就全部死掉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任何事情都是有它自身的规律的,要想办法发现和利用这些规律,才能取得成功。而违背这些规律一定是失败的。比如说拔苗助长的故事,禾苗需要时间和养分、阳光等等才能慢慢地长大,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生长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这就是规律。而那个人违背了规律就一定会失败。
我们做事情也要符合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读了《成语故事》这本书。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讲百发百中的,重点讲了泮党他感觉自己的箭术比别人好得多,要跟别人比一比谁厉害。故事表达的是做人不能骄傲自满,要知道世界上还有许多比自己技术更高的人。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不能一味地和别人比出胜负,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向别人学习,让自己能更加进步。
《半途而废》读后感
我读了一个成语故事《半途而废》,是讲了一个叫乐羊子的人,他去远方拜师求学,一年后乐羊子回家,妻子问他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他说想家了,妻子听完,拿起一把剪刀,来到织布机前说:“织布要一丝一线地积累,剪断了,前面织的布就作废了,学习也是这样,每天都要坚持。”乐羊子被妻子说的话所打动,于是又回到老师哪里继续完成了学业。
通过这个成语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废。
《成语故事 》读后感
安居乐业
我读了一些成语故事,其中有个故事叫《安居乐业》,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一个叫老子的人对当时的社会很不满,因为国家要打仗迫使人们总是要搬迁,老子喜欢的是一个“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小国寡民”是指很小的一个国家,人口也很少,人们过着悠闲的生活,有交通工具人们也不去坐它,有兵器人们也不去用它。邻国大家都互相看得见,可也不互相来往。人们过的很好。
安居乐业指的是“安定的生活,快乐的劳动”,我希望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也能跟老子所想的理想社会一样,大家和平的生活,不要满地球的恐怖份子,小偷,骗子,拐卖儿童案。
《成语故事》读后感
盲人摸象
今天我读了《成语故事里》中的盲人摸象,故事讲的是有几个盲人摸一头大象,他们每个人摸的部位都不一样,结果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有的人说像柱子,有的人说像蛇,有的人说像扇子,有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看到事物的全面,不要只看到事物的一面。我以后做什么事情都要仔细观察,不要象盲人摸象一样只看到事物的一面。
3. 看完故事后的读后感怎么写
一般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主标题,下一行是读《xxx》有感,为副标题。也可直接写读《xxx》有感
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否则作文会显得空虚。
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注意不要写成流水账
4. 读完一个小故事,读后感怎么写
一般要提到部分故事内容,然后联系实际议论感慨,给你一些范文看看。
帮人也是帮自己
————读《救人》与《出门》有感
-----------胡东伟
我们不是生活在虚无飘渺的“空中楼阁”里,过着“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日子,而是生活在一个人**炸、极其拥挤的星球上。这就决定了我们的生活不是一个可以孤立的封闭的单元,而是一个和他人联系极其紧密的空间。
帮人也就是帮助我们自己,这是《救人》与《出门》这两个小故事给我们的直接感悟。譬如开车在街头,倘若别人无法行走,我们也会一样;如果帮助别人把路打通,我们眼前的路也会自然通畅。何况通路的过程又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说不定还可以交到一个知己。如此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说的是天堂和地狱唯一的区别就是天堂里的人相互帮助,其乐融融,因而幸福美满,而地狱里的人们则自私自利、互相攻讦,以至于饥肠辘辘。这就是帮人与不帮人的后果。姜太公说的好:“与天下同利者,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失天下。
5. 每天读个好故事的读后感怎么写
也说了许多道理,如:《生活在动物园的美洲虎》让我明白了安逸的生活会消耗人的进取心;有了挑战就能激起一个人的活力.这就是所谓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奋不顾身的小松鼠》让我感悟到了''勿以善小而不为''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有了不懈努力的精神,就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假如时光可以倒流》这个故事让我思索到了吃一堑,长一智,人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才对生活有了明智的认识.可是,当我们真正懂得如何去生活的时侯,许多美好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反了;
《三个旅行者》的 故事那些成功人士,是不是白手起家的人居多呢?而那些一出生就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的人,不见得能取得多大的成功。没有家当的人,他们会吃苦,懂得生存,而这些,都是那些有优势的人所缺少的。他们拥有别人没有的优势,但同时也少了很多锻炼的机会,少了很多能吃苦的精神。很多时候,人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里,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怎么温和怎么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与人相处的时侯,要报护自己的基本权益,千万不可一味妥协,以免给自己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
6. 【《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读后感怎么写】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叫《科学家故事100个》,这里所介绍的科学家可多了,而我最喜欢的要数爱迪生了. 爱迪生生于 1847年2月11日 ,死于 1931年10月18日 ,享年84 岁8个月零7天.他一生凭靠高度的智慧和惊人的勤奋,创造了 2000多种发明,也就是平均15天就有一种.正是这些发明,给当今世界增添了异彩,使我们享受到了它的智慧和福音. 俗话说,梦想是现实之母.每一个成就了伟大事业的人,都是一个梦想家.而他们所完成的工作,又是与他们的想像力、能力、毅力,与他们对理想的执著程度和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密切相关的,爱迪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用了毕生的时间寻求机遇,把他的每一个想法付诸实践,他抓住了大部分的机遇.在他身上,直觉和决断能力得到了极好的发挥. 爱迪生为了人们能用上价廉物美的好灯泡,废寝忘食地寻找各种灯丝.他算算他用过的耐热材料,一、二、三、四、五.竟足足有1600多种.后来,他发现竹丝灯丝能燃1200 多个小时,最后熄灭了. 熄灭了吗?不,爱迪生的精神将永远照耀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像爱迪生那样无私奉献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不达目的不罢休、不怕困难的精神.他们虽然经历了上百次的失败,但是他们仍然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继续……因为,天才是1% 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