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写关于中学生浪费情况的作文
寒假前夕,笔者所在的班级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话题,举办了一次“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主题班会,其中一个命题叫做“校园浪费现象及对策”。同学们评述了校园中几种比较明显的浪费现象,并提出了整改方案。
在校园里浪费最严重的是纸张。中学生记笔记或做作业,用的一般是40页的本子,可用到最后,每个本子顶多剩下30页左右,顺手撕本子的现象非常普遍。而草稿本浪费得就更严重,有时一张纸上写一个算式、画一个图形便不用了。很多本子只用了一半,到新学期便被丢弃了。现在各课老师都给学生推荐自己认为好的参考书和练习册,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要买多种版本的参考书和练习册共一二十册,而大多数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一一看完这些参考书或做完练习,到期末,多数参考书或练习册都是空白,最后都当废纸处理了。
入冬后,学校开水供应处排队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多数同学接满一瓶开水,不是用来喝,而是用来暖手。两节课后,热水变成冷水,便被倒进了废水桶;即便有人喝,也是喝一小半,倒一大半。于是每天校园都有两三大塑料桶的凉开水被白白到掉。
因中午时间紧,每个班大约有70%的同学不能回家吃饭,有的泡方便面,有的买盒饭。一些同学把吃不完的饭毫不心疼地倒掉。因此学校每个垃圾桶里,每天都可看到吃了一半的方便面、盒饭,甚至整个馒头。还有的同学几个人一起到餐厅点菜,几乎是每盘菜都有剩余,但却没有人将其打包带走。
因学校的粉笔无限量供应,所以珍惜粉笔的学生和老师并不多。有的喜欢将粉笔掰一节再用;有的粉笔用一半便弃之不用了;还有的老师讲自由落体或抛物线等课程时,便顺手掰一截粉笔朝空中一扔,给大家做示范。每个班的教室讲台上都有大盒大盒的粉笔头,最后这些粉笔头都被扔掉了。
不少教室里的灯,每天早上从第一个人进门打开,到下午最后一个人离开,整天都是亮的。中午放学,同学们回家的回家,外出吃饭的吃饭,教室里空无一人,所有的灯依然大亮着,有人记得锁门,却无人记得关灯;到了下午,阳光强烈,于是许多人习惯拉上窗帘开着灯。
针对这些浪费现象,同学们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方案。比如:建议大家写错字后,多用橡皮,少撕本子;一课老师给同学只推荐一种参考书、练习册,让同学认真看完每页书,做完每道题;将凉开水收集起来擦桌子、拖地或冲厕所;发明一种像口红一样的粉笔套,把粉笔装进去,用一点拧出来一点,把每个粉笔都用完;用完的文具及时收进文具盒里;建议爱剩饭的同学饭前默诵一遍“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阳光不刺眼时,不要拉上窗帘,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
2. 作文:我家的浪费情况怎么写啊
家庭用电 浪费现象普遍
随便走访,这样的现象我们并不少见:
多台电视机同时开,多个电脑同时用;
电视没看时不切断电源,长期处于待机状态;
几十上百瓦的白炽灯同时开好几个;
声控灯感应器坏了,灯就没日没夜地亮着;
饮水机24小时运作;
有的电热户冬天用几个上千瓦的大电炉眼睛眨也不眨;
打开水龙头哗哗一放就是好几分钟,等到热水出来了,才慢悠悠地洗漱……
点点滴滴,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正是这样的点点滴滴,使居民区能源浪费现象显得相当突出。记者采访后,可以得出这样的基本结论,相对而言,年轻家庭比老年人家庭浪费多些,家电多的家庭比家电少的家庭浪费多;很多人都知道该怎样才节电,但缺乏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像电视机长期待机,很多时候也就是一个“懒”字,嫌开来关去麻烦。
检点我们的行为,司空见惯的“无意识浪费”,在家庭生活中浪费掉的宝贵能源实在太多了。习惯成自然,且有很多浪费现象是人们长期养成的习惯,又习以为常,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浪费,在节约用电方面考虑得不多。采访中,不少人透露出这样的观点,贵州省作为西电东送的输出省,不缺电,不用省;我用多少电都反映在自家的电表上,付钱就是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以每度电几角钱的物质价值来衡量资源的意义,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就只能是空话,这不仅只是各家各户的小钱,这要从国家形势、整体形势考虑。”市节能监测站的盛如康、江品生两位“老节能”无不忧虑地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诚然,近几年在林城,城市居民几乎未感受到电供应亮起红灯时的拉闸限电,但实际上,近年来电力供应严重不足使全省企业开工率普遍较低,我市的一些企业在用电高峰被限电停产的时候并不少,一般人不会计算因此给企业带来的损失。给国家带来的损失,记者曾接触一些企业家,他们说最怕的就是接到供电局的停电限电通知,产量受影响,来电时加班加点,赶产值不说,影响最大的就是企业开开停停,用电单耗上升。
敞开用电方便了市民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但也带来了许多无节制的普遍浪费现象。“由家庭用电情况可以估算出家庭生活用电的浪费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突出表现为节能灯具的使用普及不够和家电待机耗能浪费上,要使人们有一个良好的用电行为习惯,必须唤起人们的节电意识。”在贵阳市节能监测站盛站长的办公室里,在一盏已用了头10年的节能灯下,这位身体力行做着节能推广工作的老同志反复强调:节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节电空间无处不在
国家要求逐步淘汰白炽灯,用能省电80%的节能灯代替,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推广的效果并不好。头10年前,记者曾在不少家庭看见过使用节能灯,但现在使用的并不多,有不少家庭除了置疑节能灯的质量、美观外,还认为节能灯购置费高,使用下来并不省电省钱。记者请监测站盛站长给普通市民家庭算了一笔电账:以某家客厅6盏吊灯为例,每盏40瓦,每晚点5小时,一月按30天算,耗电36千瓦,电费14.50元,如改用6盏节能灯,每盏9瓦,保持客厅同样的亮度,每晚点的时间相同,一月耗电8.1千瓦,电费才3.26元,每个月仅此一项就能节约电费11.24元(相当于一支节能灯的价格),6个月后购置费就能全部回收。不过盛站长告诫,家庭中不常开灯或潮湿的地方不宜使用节能灯,并且节能灯不宜经常开关,一开一关影响其寿命。一般来说,普通白炽灯的有效寿命是1千小时,而节能灯的有效寿命是8千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