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儿讲述怎么写
对不同年龄的孩子要有不同的要求 语言水平的高低和年龄的差异有关,因此,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我们对他们的要求就应该不一样。
如小班幼儿他们现有的语言水平较低,那我们组织活动中就不能过高地要求他们,他们现在的语言不太完整,简单句较多,那我们在活动中就应有意识地发展他们语言的完整性以及发展复杂句。在活动操作过程中老师可根据图片内容进行提问:图上有谁?在哪儿?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每个人的表情是怎样的?幼儿可对问题进行单一、逐个回答,但是,一定要求幼儿的回答不是单个的词或词组,而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另外在小班下学期可让幼儿自行组织句子把刚才所讲的内容完整地讲述一次。
这样,让幼儿感受到完整的句子成分,并因此养成习惯。为复杂句、长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班幼儿的语言水平相对有所提高,要求也相应地提高,这一年龄层次的幼儿要求他们能根据图片讲述出图片中的基本情节,句子较为完整,能把图片中的人、事、景讲述进去,对于相对水平高一点的幼儿,应适当的引导他们使用修饰词。如:美丽的、高兴的、笨重的、忙忙的、快活的等。
对大班幼儿的要求又进一步提高了,在活动中要求幼儿能理出故事的逻辑顺序,对语言的组织要比较流畅、完整、次序适当、无逻辑错误。另外,还要求有一定的生动性,在讲述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想象、有比较丰富的修饰词。
如何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看图讲述活动可结合各种手段进行 在组织幼儿看图讲述时,为了使幼儿的讲述能生动一点,有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教师还可以结合其他的手段,如根据内容配上合适的音乐进行教学,效果就大为不同,音乐的旋律使图片中人物形象变的栩栩如生,大大增强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与注意的持久性,可帮助幼儿理解意图,发展其想象力和表达力。如:我在组织活动“大象救小兔”时伴上一段有高潮迭起的音乐,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营造出了欢快、轻松、紧张的气氛,幼儿也随音乐表现出焦急、快乐、害怕等不同的情绪,孩子们都被图片的内容情节深深的吸引住了。
为小兔命运担忧,个个仿佛身临其境。教师在幼儿听音乐、眼观图片、精神极为集中之际,引导幼儿细致地观察图片,有条理地加以讲述,改变了以往只是从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的顺序上进行讲述的方法,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掌握了多种讲述方法,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能力。
另外,还可以结合游戏、创造情景、多媒体课件等。 在看图讲述活动中要唤起幼儿的想象详情请访问 图片仅提供给幼儿一些直观的形象,幼儿在讲述时还需要依靠想象力进行加工。
这是把画面的人、物、事、景想象成生活中活生生的人和事的过程,也是由表及里,由静态到动态、由零碎到完整、由无声到有声的加工过程,想象是语言发展的内动力,幼儿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就能促进表达水平的提高。所以,在看图讲述中,要千方百计唤起幼儿的想象。
启发幼儿的想象也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和不同的图片内容进行。小班根据图片内容启发幼儿想象时间、地点、人物及人物的简单心理活动,想象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及事物之间的简单因果关系。
中班《邦邦上幼儿园》就要启发幼儿想象画面反映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及背景、想象人物的语言对话、表情神态、重点是邦邦上幼儿园时见到老师的表情与老师的对话,邦邦与妈妈即将分别时的对话、表情及妈妈的神态。对中、大班幼儿,不仅要启发他们想象图片上反映的情节,还要以图片为线索,想象出画面外的情节。
如中班《取皮球》,皮球掉到了又深又窄的洞里去了,围绕怎样把皮球取出来,启发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出画面上没有的情节来。有的说:“小明趴在地上,伸出手去掏”,有的说:“亮亮赶紧找来长铁丝,把前面围成勾,放进洞里去勾”?,经过对比,讨论选一种好的办法,用水灌满洞,让皮球浮上来,像这样让幼儿进行故事的创编,实际上是对自己的推理、想象的一种表述,对于看图讲述来说,已经提升了一个难度,所以在幼儿感兴趣的无意识的状态中,已经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在看图讲述中通过丰富幼儿的词汇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词汇量以及词汇在语言中的运用,是幼儿语言水平的直接体现,所以看图讲述不仅让幼儿对已有词汇进行灵活运用,而且也应该让幼儿学习新的词汇,逐步实现语言能力的发展。如《取皮球》的教学过程中,应让幼儿掌握“滚、取、拔、钩、浮”等动词。
当然,为了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理解确切的意义,可设置相应的情景,准备适当的实物,带幼儿亲手实践,让幼儿在直接动手感知中弄明白什么是“滚”、|“拔”、|“钩”、“取”等,并且让幼儿进行迁移,运用到生活中去,促进幼儿对词汇的掌握。 看图讲述应对图片进行灵活运用,最大限度的,多方面地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实行促进 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图片内容对图片进行调整形式,可以事先出示故事的起因,让幼儿想象故事的发展,或是想象故事的结果,或者是把图片。
2. 讲述成长故事怎么写
成长中的喜怒哀乐、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事件为主线
春华秋实,斗转星移——时间为主线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吃一堑长一智——成熟的过程为主线
懵懵懂懂,渐悟人生,顿悟人生,人生如梦,看透人生,——心里的成熟为主线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境界的提升为主线
可以娓娓道来,讲得悠悠长长;可以一路高歌,讲得激昂慷慨;可以禅味十足,可以余韵袅袅,可以如清茶,可以如烈酒。。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感悟,就有不一样的成长故事。
3. 怎么写故事啊
有人说:“小说是写的,故事是编的”,的确,故事是靠编出来的,动笔写之前,首先必须编好一个故事。
那什么是故事呢?拿我们故事家通俗的语言来说,“故事就是事故”、“故事是故意弄点事出来”、故事是“一件事、三二个人、转几个弯”。
故事写作讲究要有个好的故事核,也许还会有人问“什么故事核呢?”故事核是故事中的核心情节或细节,是整个故事的闪光所在。举例来说:前些年,河南文友金一在《故事会》发了篇小故事,叫做《太阳从西面升起》,故事讲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画了一幅画,参加全省少儿美术比赛,那画画得很好,但最终却因犯了个常识上的错误,小姑娘因把初升的太阳画到了西边而落选。老师不解地去问小姑娘,你怎么会将太阳画到西边的呢?小姑娘哭着说:我就是要让太阳从西边升起……,原来,她爸爸和妈妈吵架了,爸爸出走了,临走时说,要我重回这个家,除非让太阳从西边升起。所以小姑娘就天天盼望西天出太阳了……。在这个故事中,太阳画到了西边的细节便是整个故事的故事核。没这个故事核,整个故事也就不成立了。
写故事对语言的要求与其它文学样式不同。故事要用叙述的语言,比较接近口语的通俗性文字。初学者可尝试用“讲”的办法来适应故事的语言。比如说:形容早晨天刚亮,文学作者会写成“东方刚刚露出一丝晨曦”,可你想一下,谁平时说话时会这么说?要用平时说话的语气,那马上就会变成“天刚刚有了点亮光”或“天刚亮”了。这便是故事语言了。还有,不少初学者写故事时对话极多,这是故事的大忌。这时也该想想你平时和别人讲故事时是怎么讲的?你如果老是“张三说”“李四说”的,有人听你讲才怪。只要你懂得和掌握了用讲述的语气来写故事,那么你写出来的东西起码在叙述方式上过关了。
故事的标题也是十分重要的,它讲究有故事性,有一种吸引力和冲击力。比如上面举例的《太阳从西面升起》,人们一听题目,便迫切希望知道内容。而一些平庸的标题往往会使人不屑一顾。
在故事的题材上,讲究的是一个“新”字,要写新鲜的东西,“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与众不同的东西往往容易成功。
4. 讲述我家的故事作文
俗话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可是我要说:“不幸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幸福的家庭却各有各的幸福。”我们全家——爸爸、妈妈和我都深深地感到:幸福的存在,是不论金钱的多少,不论地位的高低,也不受诸如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它来自我们的内心,是我们对每一件细微小事的快乐体验。
我记得在我小时候,我们家三口总是分成两派,我和妈妈一派,与单枪匹马的爸爸之间经常发生战争。那是我两岁左右,妈妈时常指挥我去打爸爸一下。我听后,就会高高兴兴、蹦蹦跳跳地过去,“啪”的一声,不轻不重地打了爸爸一下。爸爸迅速捉住我,让我喊“妈妈坏”,我反而会清脆地连喊几声:“爸爸坏、爸爸坏……”
有一天爸爸下班刚到家,就兴致勃勃地拿出一只他在夜市买的荷包逗我。荷包颜色鲜艳,图案漂亮,散发着醉人的芳香,我不由自主地伸手去要。可爸爸拿荷包的那只手高高举起,另一只手的五指大大地张开,说:“喊我五声好爸爸才行!”这时的我根本顾不了那么多,让喊什么就喊什么。当我从爸爸那儿拿过荷包,走到妈妈怀里,看到妈妈给我使眼色的时候,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赶紧又连喊了几声:“坏爸爸、坏爸爸……”
虽然我们家经常发生这样的小战争,但我们之间却有着解不开的亲情。我们家住在四楼,爸爸每天下班很晚,当他刚踏上一楼的台阶时,我就能听出是爸爸的脚步声,并告诉妈妈说:“我爸爸回来了!”妈妈说:“我女儿有特异功能呢!楼上楼下这么多人的脚步声你都闻若未闻,你爸爸的声音那么远你就听到了,而且正确率百分之百。”原来,妈妈也听见了。她后来对我说:“别人的脚步声是踩在楼梯上,而你爸爸的脚步声是踩在我们的心坎上。”
我家的故事中,没有一件事能算得上惊天动地,甚至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可幸福就在其中,就是这些事不断散发出缕缕暖人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