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甲骨文
信 有一种文字,它曲线优美;有一种文 字,它生动形象;有一种文字,它如画一样 美丽.这就是,中国人的骄傲,甲骨文.我们的祖先,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已经创 造了文字.这种最初的文字甲骨文,也是最 象形的字体.看看“竞争”的“竞”这个字的甲骨文,两 个人手中有着一样的东西,要分出高下,这 一个简单易懂的文字,却生动的体现出了比 赛的情景;而龟这个字,却恰似一幅可爱的 图画,两只小脚从?壳里伸出来,这么的形 象.而这些,只有甲骨文能办到.啊,中国的古人啊,谢谢你们为我们创 造了这么多形象的甲骨文,我们会将它永远 的流传下去.我爱你,甲骨文。
2. 甲骨文的你怎么写
你字甲骨文的写法如下图:
你拼音:nǐ,注音:ㄋ一ˇ,简体部首:亻部,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7画,繁体部首:人部
五笔:WQIY,仓颉:ONF,郑码:NRKO,四角:27292,结构:左右,电码:0132
区位:3667,统一码:4F60,笔顺:ノ丨ノフ丨ノ丶
释义:
1.人称代词。
2.有时也用来指称“你们”,如:~校。~局。~公司。
3.“你”跟“我”或“他”配合,表示“这个…”和“那个…”的意思:三个人~看看我,我看看~,谁也没说话。~一条,他一条,一共提出了五六十条建议。
扩展资料
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一、你好(nǐ hǎo):用于有礼貌的打招呼或表示与人见面时的问候。
二、你们(nǐ mén):一般是称呼说话的对方(复数)。我到时候通知你们。
三、你死我活(nǐ sǐ wǒ huó):形容斗争十分尖锐你死我活的斗争。
四、你争我夺(nǐ zhēng wǒ duó):指相互争夺这种你争我夺的场面还不少。
五、你追我赶(nǐ zhuī wǒ gǎn):
1.相互轮流走过身边或向前面越过:巨大的卡车和小型汽车沿着公路你追我赶。
2.比喻在前进的道路上竞赛,有褒义:各车间、各小组都在你追我赶,争上游。
3. 1.甲骨文,金文(铭文),篆体的书写载体和朝代各是什么
1.甲骨文:书写载体——龟甲和兽骨.朝代——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 金文:书写载体——铜器.朝代中国商代中期 篆体:书写载体——龟甲、兽骨上刻画的甲骨文.朝代——中国先秦伏羲氏时期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表达思想:这句话可翻译为:“我长叹一声啊,止不住那眼泪流了下来,我是在哀叹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 显然,我们可从这里发现,虽然屈原是楚国贵族,是个士大夫,可他在流放期间对劳动人民的深入接触,他深深的感于人民的痛苦处境,所以,在他的诗歌里常有忧国忧民的诗句.这句话就表现了他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3.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儒家思想)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表达思想: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 以上孔子话语用来教育我们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4.知彼知己者,百战不贻.(中国古代兵家管理思想) 思想:古文意义是:知道自己和对方的实力,就能百战百胜(大概就这个意思) 现在人用这个意思大概就是:了解自己和对方,才不会在竞争和斗争中败给对方。
4. 易经二字甲骨文和古文怎样写最好给图最近看了易经对易这个字的起源
⑴ 甲骨文的易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三点水”、表示水或者酒,右边好象一个带把儿的杯子、倾斜了,整体是在形容倾倒水或者酒、表示“变动”的概念.⑵ 金文,也称钟鼎文.金文的易字也是“左右结构”,表示的概念和甲骨文差不多;两者都符合、易字“变易”的蕴涵.⑶ 籀文,也称石鼓文、或者大篆,广义的籀文、也包括部分的金文.籀文中的易字开始演化为“上下结构”,“杯把儿”跑到了上边、并且多出了一个抓把儿的“手指头”,从而好象一个“日”字,这就是“日月为易象阴阳”的联想;同时,形容水或酒的三点水跑到了下边,从而好象一个“勿”字,这就是“易字从勿”的来源.⑷ 到了小篆和隶书的易字,就和现在通行的楷体一致了.。
5. 甲骨文 [我爱你] 怎么写
如图,上面是“我”的甲骨文写法,下面是它们的小篆写法(秦朝时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2]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扩展资料:
甲骨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之书迹。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饮酒及敬鬼神;也因为如此,这些决定渔捞、征伐、农业诸多事情的龟甲,才能在后世重见天日,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
商代已有精良笔墨,书体因经契刻,风格瘦劲锋利,具有刀锋的趣味。
受到文风盛衰之影响,其大至可分为五期,底下分别介绍。商代晚期自盘庚迁殷至商纣王共约273年,经历8世12王,这一时期的甲骨文也应有早晚先后之分。
对商代甲骨的分期断代研究,有多种说法,如今主要采用的是董作宾依据世系、称谓、贞人等十项标准划分的五期说,即第一期: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廪辛、康丁;第四期: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