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表示男女的符号怎么写的
男女符号♂、♀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因为爱神丘比特的弓箭袋状如“♂”,女神维纳爱美,常持小镜子形似“♀”,人们就用这两个符号作为爱神和女神的代号,后来它们就被分别用来表示男和女了。植物学家借用这两个符号来表示植物两性花。
另一种说法:起初,这两个符号并非表示男女的,而是植物学家先用♂表示雄花,♀表示雌花的。
除此以外,在介绍种子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花程式和花图式时,为方便表述和记忆,用字母、符号和数字表示花各部分的组成、排列、位置以及相互关系的公式。
字母: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K表示花萼,C表示花冠,P表示花被,G表示雌蕊群,A表示雄蕊群。
数字:0表示缺少或退化, ∞ 表示10个以上,写在字母右下角。
符号:+ 表示轮数,() 表示合生,∶ 表示心皮与子房数隔开,如心皮∶子房。
* 表示辐射对称(整齐花),↑表示两侧对称(不整齐花)。
2. 关于标点符号怎么写
人教版语文书附录有
句号(。或.),用於陈述句末尾。「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问号(?),用於疑问句结尾。「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叹号(!),又称惊叹号,也叫感叹号,用於句子结尾,表示惊讶、感叹或号令。「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顿号(、),是表示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的符号。一般来说,顿号在汉语中主要有两个用途:
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
分隔用汉字作为序号的序号和内文。
逗号(,),亦称逗点,本称读(dòu)号,是表示语句的短暂停顿的标点。「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分号(;)表示介乎句号和逗号的停顿的标点符号。「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非并列关系 (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 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以用分号。」[1]「用在分开复句中平列的句子。」[2]在大部分印欧语系的语言,分号的名称为有「半个冒号」之意,以显示其外形如「:」。然而,大部分人都因为分号用法复杂而不会多应用「;」。
冒号(:),提起下文或总结上文的符号。「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用在总起下文,或举例说明上文。」
引号(「」,『』),标示引用、著重、特别用意的符号。「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需要著重论述的对象,用引号标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也用引号标示。」「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1995年12月13日发布,1996年6月1日实施)「用来标示说话、引语、专有名词,或特别用意的词句。」「引号分单引号和双引号,通常先用单引号,如果有需要,单引号内再用双引号,以此类推。」「直行用」「、』『,单双使用原则与横行同。」「一般引文的句尾符号标在引号之内。」「引文作用全句结构中的一部分,其下引号之前,通常不加标点符号。」
括号(( ),[ ],【 】),又称夹注号,注释使用的符号。「行文中注释性的文字,用括号标明。注释句子里某些词语的,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破折号(——),表示话题或语气的转变,声音的延续等的符号。「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明。」「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明。」「声音延长,象声词后用破折号。」「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省略号(……),又称删节号,用於省略原文的符号。「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著重号,用於引起读者注意的符号,使用时文下打点;直排时则标在字的右侧。「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句,用著重号标明。
连接号(—,——,-,~),表示连接、起止、流程的符号。「两个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接号。」
间隔号(·),又称音界号,用於某些非汉语人名内部或书目中。「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
书名号(《》,〈〉),用於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的符号。「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专名号,亦称私名号,用於标明人名、地名、朝代名、种族名、国名、机构名等专名所使用的符号。「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用专名号标示。」
3. 如何使用符号
标点符号用法(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12月13日发布)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标点符号的名称、形式和用法。
本标准对汉语书写规范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本标准适用于汉语书面语。
外语界和科技界也参考使用。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句子 sentence 前后都有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调,表示相对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
陈述句 declarative sentence 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 祈使句 imperative sentence 用来要求听话人做某件事情的句子。
疑问句 interrogative sentence 用来提出问题的句子。 感叹句 exclamatory sentence 用来抒发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
复句、分句 complex sentence, clause 意思上有密切联系的小句子组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大句子。这样的大句子叫复句,复句中的每个小句子叫分句。
词语 expression 词和短语(词组)。词,即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短语,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成的表达一定意义的语言单位,也叫词组。 3 基本规则 3.1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3.2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
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
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
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4 用法说明 4.1 句号 4.1.1 句号的形式为“。”
句号还有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
4.1.2 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例如: a)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b)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c) 亚洲地域广阔,跨寒、温、热三带,又因各地地形和距离海洋远近不同,气候复杂多样。
4.1.3 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例如: 请您稍等一下。
4.2 问号 4.2.1 问号的形式为“?”。 4.2.2 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
例如: a) 你见过金丝猴吗? b) 他叫什么名字? c) 去好呢,还是不去好? 4.2.3 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例如: a) 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b) 你怎么能这么说呢? 4.3 叹号 4.3.1 叹号的形式为“!”。
4.3.2 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例如: a)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成奋斗! b) 我多么想看看他老人家呀! 4.3.3 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
例如: a) 你给我出去! b) 停止射击! 4.3.4 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例如: 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4.4 逗号 4.4.1 逗号的形式为“,”。
4.4.2 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4.4.3 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 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毕生的精力。
4.4.4 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 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4.5 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例如: 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4.5 顿号 4.5.1 顿号的形式为“、”。 4.5.2 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
例如: a) 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b) 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4.6 分号 4.6.1 分号的形式为“;”。 4.6.2 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
例如: a)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b) 在长江上,瞿塘峡像一道闸门,峡口险阻;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每一曲,每一折,都像一幅绝好的风景画,神奇而秀美;西陵峡水势险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
4.6.3 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例如: 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年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力的人除外。
4.6.4 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以用分号。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划分如下:(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二)省、自治区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三)县、自治县为乡、民族乡、镇。
4.7 冒号 4.7.1 冒号的形式为“:”。 4.7.2 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例如: 同志们,朋友们:现在开会了。 4.7.3 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例如: 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4.7.4 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例如: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4.7.5 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例如:外文图书展销会日期:10月20日至11月10日时间:上午8时至下午4时地点:北京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4.7.6 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
例如: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